浅析1945年以后的意大利电影的发展历程

2013-04-25 07:43王莹莹
考试·教研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意大利

王莹莹

【摘要】 十九世纪的意大利,最杰出的艺术形式是歌剧。民主文化在意大利是通过歌剧体现的;二十世纪,电影继承了歌剧的文化使命——即表现和统一民族意识。因此,在那些关注社会的电影作品中,电影对歌剧都有着不少参考和借鉴。这种参考和借鉴成为战后影评的分水岭,把浪漫理想的影片时代、史诗话语的影片时代与颓废的或表现身份危机的影片时代分开,其中维斯康蒂的《情欲》,贝尔托鲁尼的《蜘蛛策略》以及塔维亚尼兄弟的《阿隆桑芳》当属最成功的作品。

【关键词】 意大利 繁荣 黑暗岁月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204-01

1945年后的意大利电影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 1945--1948战后的电影情况

1945年,《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8年,《大地在波动》:这两个年份分别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始和终结。在这个时代,大地似乎真的在波动,而意大利的社会结构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944年夏,曾是法西斯统治时代的骄傲的电影摄影棚被改造成了难民营,直到1945年4月战争才结束。这时候,罗贝尔托·罗西里尼开始了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的拍摄。马里奥·赛兰德雷的《光荣的时日》是以真实的材料为基础,重现了抵抗运动的场面。是首批反应战争的电影之一。而战争这一主题是二战后许多影片的灵感来源。在那一阶段,战争成为电影中不可或缺的背景。 1945--1948年间,电影乃至整个文化都经历了一段特殊时期。但是,我们不能把新现实主义电影同意大利电影混为一谈。首先1945--1948年间拍摄的影片中,新现实主义电影只占少数;此外,备受欢迎的新现实主义影片也不多。例如《游击队》、《偷自行车的人》、《在法律的名义下》只是其中的特例。

2 1948--1957:电影城的回归

新现实主义到底指的是什么?维斯康蒂在《复兴》中是这样回答的:“这个词用来指新近出现的“意大利流派”。这一术语把那些认为诗意来源于现实的电影人聚集到一起。这是一个开始。在我看来,它正逐渐变成一张荒诞的标签,像刺青那样贴到我们身上。它成了界限、法则,而不是一种方法,一个时刻。而我们难道已经需要界限了吗?”

1948--1953年,任国务次长的朱利奥·安德烈奥蒂直接控制意大利电影工业,他对这一时期的意大利电影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在与欧洲其他国家联合摄制政策的支持下,在对意大利电影发行鼓励和促进的法律措施的保护下,在提高影片质量政策的鼓励下,1955年意大利的电影工业拥有8亿观众,居世界第二,仅列美国之后。这种状况在欧洲可谓独一无二,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好莱坞电影的处境,且表现出不稳定性,因为次年,电影数量开始大幅下降,制片公司纷纷破产。在冷战的局势下,安德烈奥蒂使用种种手段遏制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发展:实施电影审查制度,对电影进行多方面的地质,建立左派导演的黑名单。而抵抗运动这一主题成为禁忌:影片《意大利抵抗运动中的死囚的信》,尽管在1953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纪录片大奖,但该片没有得到发行,因为国会认定它“不爱国”。就这样,很多电影都遭受到了大大小小不同程度的“迫害”。德·桑蒂斯说:“新现实主义并非寿终正寝,它是被政府谋杀的。他们不明白电影及其可能结出的果实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在电影界,只有一位作者没有被怀疑偏离最初的道路:他就是维斯康蒂。从1951年起,卢卡奇的批评著作被翻译成意大利语,阿里斯泰戈读后感触良深,他把影片《情欲》视为从编年体到历史的一次巨大飞跃。自从新现实主义电影陷入危机以来,他一直期盼着这种影片的出现。他说:“我们的电影文明已经达到了新现实主义的客观阶段:编年体阶段、纪录片阶段、披露现实阶段。所有这些都只是真正的现实主义的前奏,真正的现实主义在本质上只可能是批评的、历史主义的。。。”

3 1958--1968年:意大利电影的繁荣期

在这个时期,意大利实现了经济上的复苏,忠实于传统价值观的文明与投射向未来、受新疾病--最具现代性的导演指出了这些疾病的症状之苦的城市文明之间,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形成了。1956年起,这些导演开始于城市与农村的边界上没在罗马郊区的贫民窟--在那些地方,为最底层的无产者挡风遮雨的是临时搭建是的破房子。这时期出现了一些有关这些人苦难生活的电影,如:《乞丐》、《干瘦的教母》、《罗马妈妈》。与“经济奇迹”的时期呈现的一片安乐景象相反,那些见证了1957年到1963年间无产者的处境以及他们对更好的生活环境的寻找的影片都强调了剥削的残酷、人的孤独,以及适应异化文明时遇到的无法克服的困难,像是《呐喊》、《布商》,还有安东尼奥尼指导的《红色沙漠》。

电影队政治风气毫不宽容,但大多数意大利电影,哪怕是史诗性英雄电影对现实政治的映射都遮遮掩掩。1964年,德高望重的意共书记陶里亚蒂去世,人们开始寻找新模式和新神话,这种政治意义在意识形态不稳定的年代就显得更加重要。在帕索里尼的重要作品《大鸟和小鸟》以前,贝尔托鲁奇指导的《革命前夕》最成功的表现了左派内部政治敏感性的变化以及人们对改革的朦胧的怀旧和憧憬。

4 1969--1995:在黑暗岁月里漫游

以往的意大利电影尽管受到各种危机的影响,但仍能保持较高的产量和上座率,然后从1975--1976年开始,意大利电影的数量和上座率明显降低。过去意大利平均每年制作的电影数量保持在245部左右----包括少数与他国联合制作的影片,然后1966--1976年这十年间,电影产量徒然下降,并呈现出不可逆转的趋势,以至于从1976年起,意大利平均每年只摄制150部电影,联合摄制片的颓势表现得尤其严重。1995年1月1日,据《共和国》报统计,1994年拍摄的影片不足一百部。

随着意大利经济的恢复,电影人风格的转型,让新现实主义逐渐走向衰退。观众渐渐厌倦关注黑暗,更加喜欢轻松愉快的故事内容。而费里尼在1957年拍摄的《卡比利亚之夜》作为一个转折点,跨越进了一个新境界,让新现实主义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全面的革新。

猜你喜欢
意大利
意大利 Disse 幽默与荒诞的漫画
Education with a Heart that Embraces the World, from the Fertile Cultural Land of the “Eternal City”
中俄古巴驰援意大利“打脸”西方
外国小朋友怎样过春节
意大利2017春夏面料流行趋势
Itoly: TOwn Poys People to Ride Bikes to work 意大利小镇:骑车上班可赚钱
意大利
前人栽树
意大利伯莱塔70/90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