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泽生,钟世彪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胃肠外科,南宁 53002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发生于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性及溃疡性疾病,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症状,具有起病缓慢、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的特点,临床难以治愈,复发率高[1-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环境的变化,以及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UC的发病率逐年递增[3]。柳氮磺吡啶(SASP)是治疗轻中度广泛性UC患者的一线药物[4],但常伴随有不良反应的发生[5]。本病属祖国医学“肠僻”“痢疾”“便血”“泄泻”等范畴。本研究运用雷火灸联合SASP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从2009年2月-2013年3月共纳入60例符合入选要求的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雷火灸组(雷火灸和SASP)和对照组(单纯SASP),每组30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程度、活动指数(根据Mayo[6]疾病活动指数表计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 1)住院或门诊患者;2)年龄20~65岁;3)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学分会拟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中有关UC诊断标准[4](2009年,深圳);4)根据Truelove-wittsUC分度表的标准诊断为轻度、中度UC患者;5)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依从性较好。
排除标准:1)有肠道切除手术史者;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肝肾功能异常者;4)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哮喘、系统性红斑狼疮)、肠道细菌或寄生虫感染;5)合并肠道肿瘤;6)同时服用其他药物或采用其他方式治疗UC者。
1.3 治疗方法
1.3.1 雷火灸组 口服SASP:1 g/次,3次/d,连续服用6周。雷火灸:选用的穴位为天枢(单侧)、气海、大肠腧(单侧)。患者取侧卧位,采用赵氏雷火灸(厂家:重庆赵氏雷火灸传统医药研究所,规格:25 g×3),将三柱雷火灸固定于钟坐式支架上火头分别对准穴位,距离皮肤2~3 cm,每次约灸15 min(每5 min弹灰1次、并调整距离),熏至穴位及其附近皮肤潮红,注意避免烫伤,1次/d,连续灸疗6 d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 d(双侧穴位交替灸疗)。
1.3.2 对照组 单纯服用SASP,用法同上。
1.4 评价指标 疗效: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学分会拟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中有关说明拟定[4]。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肠镜复查黏膜病变基本消失;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明显缓解,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明显减轻;有效:临床主要症状有所缓解,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有所减轻;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改善。
镜下表现积分:对治疗前后肠镜下黏膜特征进行评分,标准参照文献[7]:正常黏膜图像,0分;轻度病变(血管纹理模糊,黏膜充血但无出血),3分;中度病变(黏膜呈颗粒样变化),6分;重度病变(黏膜溃疡并自发性出血),9分。
记录和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活动指数,记录治疗中2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类别和例数)。
2.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30) 例
2.2 2组活动指数、镜下黏膜积分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活动指数、镜下黏膜积分比较(±s,n=30)
2.3 2组不良反应比较 雷火灸组出现恶心1例(占3.33%);对照组出现恶心4例,乏力2例,头晕1例(占23.33%),2组比较,P<0.05。
SASP自问世以来因良好的疗效和相对低廉的价格,成为治疗轻、中度UC的经典药物,其经口服后在结肠内被细菌分解为美沙拉嗪和磺胺吡啶,其有效成分为前者。但据报道[9-10]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近30%,主要由磺胺吡啶引起,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痛、磺胺过敏、肝肾功能损害、胰腺炎和精子动力异常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
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病机主要为湿热蕴肠、气滞血瘀、血败肉腐成疡,当治以清肠化湿、调气活血、祛腐生肌敛疡为主[11]。研究表明隔药灸[12]、艾灸[13]疗法治疗UC取得良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整人体异常的系统免疫功能有关。另有动物实验显示针灸可以调节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中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平衡,从而有效地控制已启动的炎症和免疫级联反应[14]。雷火灸是艾灸的一种,具有灸火旺,所含药物引火力直达病所的优点[15]。本研究采用赵氏雷火灸,其采用艾绒及黄芪、乌梅、甘草、防风、苍耳子、沉香、木香、麝香等中药制成的艾条[16]。研究[17]表明,雷火灸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量是红外线和近红外线,通过对人体面(病灶周围)、位(病灶位)、穴形成高浓药区,在热力的作用下,渗透到组织深部来调节人体各项机能。天枢、气海、大肠腧为治疗UC的经验穴位。
本研究初步证实了SASP联合雷火灸是治疗UC的一种较为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的方法,较之单纯使用SASP,其具有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优势。然而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偏小、随访时间较短等不足之处,尚不能较为全面客观地阐明该联合疗法的优势,另外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今后的研究应着力从以上的方面入手,以期为治疗UC提高一种新的有效的途径。
[1]阎海清,张建文.胃肠病诊疗全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643-646.
[2]郑红斌.溃疡性结肠炎全球发病情况比较[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4):242-243.
[3]欧阳钦,Tandon R,Goh K L,等.亚太地区炎症性肠病处理共识意见(一)[J].胃肠病学,2006,11(4):233-238.
[4]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学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2009)[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5):527-532.
[5]胡伏莲,林庚金,袁受力,等.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新药杂志,2001,10(3):201-204.
[6]Schroeder KM,Tremaine WJ,Ilstrup D M.Coated oral 5-aminosalicylic acid therapy formildly to moderately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A randomized study[J].N Eng J Med,1987,317(26):1625-1629.
[7]Baron JH,Connell AM,Lennard-Jones JE.Variation Between Observers in Describing Mucosal Appearances in Proctocolitis[J].Br Med J,1964,1(5375):89-92.
[8]白爱平,欧阳钦,吕农华.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的新观点[J].中华消化杂志,2010,30(3):210-212.
[9]Munakata A,Yoshida Y,Muto T,et al.Double-blind comparative study of sulfasalazine and controlled-release mesalazine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J].J Gastroenterol,1995,30(8):108-111.
[10]Fernández J,Sala M,Panés J,et al.Acute pancreatitis after long-term 5-aminosalicylic acid therapy[J].Am J Gastroenterol,1997,92(12):2302-2303.
[11]贺海辉,沈洪,叶柏.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病机与治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6):504-505.
[12]王松梅,李兴国,张立群,等.神阙隔药灸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6,26(2):97-99.
[13]方向明,许能贵,肖永俭.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8例疗效观察[J].针刺研究,1999(1):66-67.
[14]刘慧荣,卢海滨,吴焕淦,等.针灸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分子免疫学机制[J].亚洲医药,2001(8):172.
[15]张敏,沈凯.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2,32(11):1154-1155.
[16]聂斌,张丽,徐凯,等.赵氏雷火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9,29(4):313-314.
[17]曾秀云,杨雯荔.雷火灸治疗风寒痹阻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3):638-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