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编者
终于做到100期了!为这本杂志辛勤付出的同志们纷纷表示有话要讲。每个人的感言都洋洋洒洒,动辄万言,编辑做了很多工作(具体说就是“删去XX行”),才将版面控制到了目前的局面。细心的朋友一定注意到了,和5周年写感言的时候相比,我们的队伍明显壮大了。下一个“100”会更精彩,一起期待吧!
王铁军
终于出到第100期了。中国人很讲究“百”这个字,除了是单纯的数字,还表示很多、非常多的意思,也就是说,我们出版的杂志已经很成气候了。百度一下以“百”字打头的成语,基本上都是好词,如“百家争鸣”“百里挑一”“百年树人”“百折不回”……所以100期必须纪念一下。
不过,当王飞让我写点纪念文字时,我立刻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项既简单又复杂的任务。话说近来表达感念的主流方式倒也简单:啥都别说了,开哭吧。复杂的是,当下的“哭”不仅是体力活,还绝对是一门技术活,一定要哭出花样来。有时看到综艺节目里歌手未唱泪先流,哭到肝肠寸断,我就禁不住担心起家里的电视墙,那可是我花重金打造的室内主景观。
既然流行的咱拿不下,那就套用小学课文里的语句表达此刻激荡的心情:手捧百炼成钢的《读者·原创版》,心里百感交集,祝愿杂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王飞
对于一本从前是双月刊、现在是月刊的杂志而言,做到100期,说出来就很有些历史悠久、长盛不衰的感觉。豪气爆表的同时,我想友情提示下那些从创刊起就开始追这本杂志的朋友,现在和别人谈论这本杂志,很可能会暴露自己的年龄—当然,英俊的我也不再是娃娃脸了,有子在川上,已经会曰:“爸爸,我想划船。”
做这本杂志将近9年,整日忙忙碌碌,但内心丰盈。保尔·柯察金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我觉得,所有做这本杂志和看这本杂志的人,都不会辜负自己的青春。
刘燕
伏尔泰在小说《老实人》中借土耳其庄稼汉之口说:“工作可以使我们免除三大不幸:烦恼、纵欲和饥寒。”对于我来说,这份至今已投入其中7年的杂志就是“要紧”的“我们的田地”。
它让我对新生事物保持热情和好奇之心—一颗未老先衰的心无法做出给青年看的杂志。
它让我的“拖延症”在某种程度上得到遏制—每期杂志有若干确定的时间点,最终的签发日期也不容更改。
它让我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写作者往往有着丰富的心灵和独特的阅历,与他们的交往让我受益匪浅。而与我们联系的读者往往也认同我们传达的价值观,对我们这群熟悉的陌生人交付了深深的信任。
这所有的一切让我感到非常奇妙,同时心存感激。这些都是工作的馈赠。而我与杂志的缘分,也必将继续下去,就像那名土耳其庄稼汉,在“我们的田地”上,春种夏播,秋收冬藏。
吴小丽
我们杂志100期了。作为编杂志的人,心里涌动着一种复杂的感情。
100期,很慢。一年12期,每期平均制作一个月,海选稿件、策划选题、沟通作者、反复校对,直到后期设计……临近发稿,我们总是调侃曙光就在眼前,一抬头却又是下一期。期期复期期,看上去漫长无涯。
100期,又是那么快。2007年,我刚从学校毕业,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加入这个团队。转眼间,6年的时光就在格子间和无数页稿子中飞逝,我也从25岁尚属青春的年华步入了而立之年(还好,嫁掉了)。期期催人老,是女编辑的真心话。
在杂志创刊100期的节点上,我的心情有点接近于歌里唱的:“我怕时间太快,不够将你看仔细;我怕时间太慢,日夜担心失去你……”我期望这本挚爱的杂志走得快一些,更快一些,又希望它能慢一点,再慢一点,好定格下我们的青春与梦想。
臧红岩
西班牙的《世界报》认为中国的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的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中国的年轻人本可以吟诵诗歌、结伴旅行、开读书会,但现在,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而不能体验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还好,有《读者·原创版》这样的杂志,做年轻人最好的心灵伴侣。感谢在《读者·原创版》工作的6年,让我体验了一种与文字为伴的生活。在与“原创”共成长的日子,经历了生命中最努力和最开心的美好时刻。感谢作者、读者、各位合作伙伴和亲爱的同事们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爱。
高彦云
时间过得真快,来《读者·原创版》都4年了。
4年前,租住房与办公室两点一线,一成不变,考虑得最多的是下班后吃什么,晚上看什么电影;4年后,年度指标成了最困扰我的问题,一些客户成了朋友。4年前,喜欢安妮宝贝;4年后,喜欢新闻类周刊。4年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4年后,开始适应婚姻带来的角色转变,开始接纳不同的生活习惯。4年前,窝里横的我将坏脾气都留给了家人;4年后,喜欢跟爸妈唠唠家长里短。4年前,生活是简单的;4年后,生活变复杂了。
但我喜欢这种复杂。生活本就是各种关系的交织,那些因此而纠缠在一起的人成了此生的陪伴与牵挂,生活也因为他们变得生动饱满。这是《读者·原创版》带给我的成长,也希望这本杂志能如同影响我一般影响到你。
崔娟
10年前的这个季节,算是人生最灰暗的日子—高考失利。然而接下来的一年,却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选择了复读,喜欢上Beyond。没有对下一年成绩的期许,只有专注,只想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专注带来的结果是我进入了一直向往的大学。这一年带给我的启发和专注于一件事情所获得的快乐过程胜过结果。5年前毕业时,迷茫过。很幸运,最终来到《读者·原创版》,遇到了很多包容、鼓励我的同事,结识了一群志趣相投又互相欣赏的好朋友。这几年,收获了成长,更收获了友谊。
我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一直有一种力量在指引着自己前行。但我想,幸运的前提是:困难的时候乐观,顺利的时候自省,任何时候都要努力去做更好的自己。
王挺
记得,多年前听许巍唱:“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经历了人生百态世间的冷暖/这笑容温暖纯真”。
记得,听小猛的《在理想里》:“青春一去不再重来/看容颜随花谢花开/我们的梦想呢渴望呢勇敢呢坚强呢/怎能就这样被遗忘在路上/迷失过彷徨过失败过伤害过/是人生旅途坎坷多多/曾经的真诚呢感动呢方向呢力量呢/怎能就这样被岁月淹没/失去的得到的离开的留下的/不去想太多的结果/只要不再蹉跎/人生有十字路口/岁月有多少情愁/相知的人儿啊难舍难留/在现实的挣扎中寻找着自由/即使理想有一天变成幻想而灭亡/我也不要停止在路上/我的心中还有希望/我不能就这样停留在某个地方”。
记得,2013年7月,我与《读者·原创版》杂志一起走过它的第100期,感谢我的青春也曾写在这里。
万洁
时间走得太匆忙,今天,《读者·原创版》杂志迎来了第100期,而我也在杂志社度过了5年的时光。《读者·原创版》已成长为一棵根系渐渐发达,主干不断强壮,枝叶日益繁茂的大树。这和每个人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我有个朋友很喜欢读我们的杂志,每一期新刊上市的时候,她都会认真地看完整本。我曾问她,干吗还如此喜欢看纸质杂志呢?她回答说,她喜欢杂志上淡淡的墨香和那些让人心绪宁静的文字。是这样,《读者·原创版》就是清晨的一缕阳光,是午后的一杯清茶,是牧归的笛声……
在杂志100期之际,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认识、熟知并深深地爱上这本散发着淡淡墨香的杂志。
任振鑫
书和人一样,是讲缘分的。在浩如烟海的书刊中,发现自己喜欢的书和杂志,本身就是件美妙的事情,更何况那些写字的人、编杂志的人,以及千千万万正在与自己阅读同样内容的人,因为一本杂志被联系起来……
很幸运,我们能相遇。在这片原创的天空下,外观万物,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中抽离出有意义、有意思的内容;内泽心灵,从伟大或平凡的故事里收获感动的一点一滴,内心渐渐变得温润。
“凡所难求皆绝好,及能如愿便平常。”一本期期用心在做的杂志,做到百期,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但真正走到了这一步,又要思考如何更好地走下去。就像中国人喜欢讲“九九归一”,一百不是圆满,而是心态归零,重新上路。
李磊
做事百折不挠,做人百不当一,每每提到“百”,总会令我联想到美好的事物或荣誉。
当年,扛起“同质化时代,更需要一片原创的天空”的大旗,《读者·原创版》诞生了。人生不在初相逢,洗尽铅华也从容。
荣耀也好,低调也罢,百期纪念,总要送上祝福,就篡改杨绛先生的一句话:一本锻炼灵魂的杂志,对自己的信念必过百而弥坚。
马一璇
一个月前,我作为见习文编第一次走进《读者·原创版》编辑部的办公室。100平方米左右的地方,六个隔挡,每个隔挡的桌子上都堆满了杂志和稿件,高度几乎掩盖了坐在里面的人。从办公室朝南的玻璃墙能清楚看到来往的车辆,墙边两盆壮硕的鸭脚木绿油油的,感觉像是在南方。那时我被安排坐在房间靠北的一张大桌子上,抬头能看到办公室的后门,俨然像老版《编辑部的故事》的翻版。
这就是我选择的地方。经济学科班出身的我以前从未想过有一天,有机会成为一本杂志的编辑,不只是专业的距离,更因为我觉得文字是一种需要天赋、难以驾驭的东西。但是,当我真的选择了这份工作,满怀求知的兴趣参与一本杂志的诞生,我由衷地感到幸福。我想陪《读者·原创版》走100期以后的路,更希望它能永远和现在一样,温情地关心这个社会,个性地诠释文字的意义。
刘玉婷
高二那年,学校百年校庆,我们喊着“一二,一二”的号子,将高龄的老校友连人带轮椅抬上教学楼前长长的楼梯,被老人眼中几十年仍未减退的深情击中。
大四毕业,大学迎来百年校庆,我带着母校烙印给我的性格,在一个遥远的城市,每天坐4个小时地铁上下班,却感到踏实和愉悦。
今年夏天,在这本杂志正筹备第100期的时候,我参与进来,为它100期的生日送上祝福。
当主编问我何时可以来见习,我两眼放光:“随时!”当时尽量克制,试图保持一份矜持。在那一瞬间以及来到这里的这段时间,我只是感到幸福!
就像两所已逾百年的母校为我烙印一样,我也想为这本记录了100期冷暖的杂志带来更多的意义。也许无法做到更多,但我会以一颗赤子之心热爱它、感受它、珍惜它,不改初衷,陪伴它走过通往第N期的千山万水……
潘玉婷
我们是生命的原创,所以独一无二;青春是时间的原创,所以无可替代。原创的世界,是稚嫩,是脆弱,是不完美,是发展中,所以也是无限可能。《读者·原创版》第100期,我有幸来到这里见习,来时路未曾参与,但耀眼地存在着;眼前路充满未知,我带着年少时最深的渴望如愿前往。
南蓓蓓
毕业前夕,听到了来自各方的恐怖数字: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逼近700万,就业率低至33%,各大企业招聘岗位比往年减少了10%……心里非常忐忑,不知道未来到底在何方,甚至一度想在毕业后出去旅行,做一个潦倒但可以自由行走的人。机缘巧合,恰好看到了招聘广告,抱着对杂志社工作的浓厚兴趣来参加笔试、面试,竟然通过了,还非常幸运地见证了第100期杂志的出版,整个过程都让自己觉得无比兴奋。能够留在这里见习,做自己喜欢的事,学很多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是挑战,更是欣喜。这样一个全新的开始、一个全新的追求,让我觉得非常充实。这也算是实现了我心灵旅行的梦想吧—在一本杂志里徜徉。
图/杜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