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的构建和营造并非易事,很多人自以为能构造空间,因为他们懂得很多东西、或是拥有很多东西,但那其实是不够的,知识不代表智慧、物质也体现不了精神,最重要的东西是可以通过整个空间系统告知别人某些东西,在把空间呈现给别人之前,你得先知道自己的感受。
——真如堂
首先,我们来谈谈空间的概念。笔者不认为空间是一个具体的概念,可以用名词或是形容词去综合描述,空间不是语言形式可以准确表达的。空间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构建:自然形态的空间无与伦比,因为它非人力可及,自然力量不是人类可以以主观想象的;而人工构建的空间相对来说较为复杂,人类会根据各自需要,带有目的性的构筑空间,因为所构建空间的作用和职能不尽相同,所以变化也相对更有趣味,相对于单纯的物品或事件,空间更综合,体验也更直接。当人走进某个空间,无意有意,体验就开始了,体验的结果便是思考,有了思考,空间就直接作用于人。好的空间传递想法、情感,亦或讲述经历、故事,给人以感悟,进而作用于观者的生活。
空间,要么还原真实,要么体现想法。它游离在现实和构想中,无论是自然空间还是人为建造,人必须是主体,人的主观意识是空间与人发生关系的根本。空间由人建造,归根结底,是人和人在交流,空间是语言,作者用空间向观者诉说,观者进入这个空间,他自然会去理解“空间所说的语言”。
空间的构建和营造并非易事,很多人自以为能构造空间,因为他们懂得很多东西、或是拥有很多东西,但那其实是不够的,知识不代表智慧、物质也体现不了精神,最重要的东西是可以通过整个空间系统告知别人某些东西,在把空间呈现给别人之前,你得先知道自己的感受。
本文想顺带谈一谈日本的空间设计,日式风格在当下中国的影响力无可质疑,日本在保留中国唐宋经典文化的基础上,将工艺极致、意识形态美学与本土特点、西方文化相结合,并总结衍生出一系列例如“wabi·sabi”、“民艺”的美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中国存在文化断层,古风凋零,在日式茶道风格在中国大行其道的今天,确实让人有些手足无措,由于中日文化本属一体,相互的学习吸收交融本是好事,但日本将仪式和形式强调,弱化或是更换了核心理念,凝眉细看进去,日本文化与艺术里所驻留的唐宋意趣,也只是个形式规整精致的轮廓而已,里面并没有太多内容。
个人觉得,日本做为岛国,在其社会形态初期也许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本土风格,但风格之定义不应该是最重要的,外来也好,本土也罢,如何学习继承发展才是关键。古来学宋画者众,善学者学其形会其意,终可开宗立派,成一代大家。古人最善学习,这点却在日本发扬光大,真是今不如古。当下国人将日本之空间形式照搬回来,无视理论,但架子好看,终归是绣花枕头呀。但我们无需因此成为民族主义者,当今中国应正视传统,对外来文化得而化之,历史上的中国也是如此。
空间的构建其实是一个将理性和感性进行融合的过程,首先你应该感性,不必受任何人或是风格的影响,充分打开所有的想象力,但在完成感性构想后,就该落实在文字、图像上了,想象更多的只是留存在内心世界而已,不能停留在讨论和创意的层面上,如果不表现出来,感受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说很容易,做太难。
当所有的文字、图像、陈设包括音乐甚至服装妆容都精心安排后,想到“可以把客人请到这个空间里来了。”自己的所有想法和感受可以以完整空间的形式呈现,并作用于观者和体验者,我们都会情绪高涨,这比单纯的介绍产品有意思的多,在展场坐下来,喝泡茶,以最放松的心情去享受,实在是非常难忘的感受。每次在构建空间时,我们都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以确保在布置时不至于盲目或是摇摆不定,这样的明确实施源于对自己的明确,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
无论是茶室、香室、书房还是佛堂,空间都是有相当准确的指向性的,每个空间传达的精神都应该带有一定程度的针对性,事实上,好的空间要具备复合功能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可能的,要这样,又要那样,完美而纯粹是空间的基本要素。也许很多人不会认同这个观点,但如果当一家书店兼顾了其他商业行为,它就不能被称作一家纯粹的书店了。
当那些所谓的先锋或是潮流成为到处可见的流行时尚,那几乎可以肯定,它已经开始意味着平凡。说了这么多,最后回到我们所要表达的空间设计上,并非我们要批判日本或是台湾的空间设计,而是因为我们必须要有新鲜的血液。抵抗诱惑确实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有现成的道具,现成的形式感,马上就可以做出一个很漂亮很有感觉的空间,哪怕很空洞肤浅,但没关系,大多数人看不出来。这样的好事压根不费力,做一个漂亮的空间容易,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还有厚重的传统文化、历史积淀更加宽广的生命境界。我们也许无法创造一个伟大的标杆式空间,用以包含关于茶甚至生活,来启迪后世,但我们需要学习进步,找到创意想象和物理空间之间的完美平衡,最重要的是,空间的设计完成并不意味着结束,只有当空间和人发生关系后,针对其需要,再做出合理的改动,才算是完美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