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培训

2013-04-23 05:14欧阳道坤
中外烟酒茶 2013年3期
关键词:茶叶消费者培训

欧阳道坤

我们现行的茶培训大致属于“师徒制”的方式,很难实现茶培训的批量化、大众化和规范化,有志从事茶培训的人应该更新观念,改变思维方式,用现代商业的理念和工业化生产的思维,提高茶培训的复制能力。

我所说的“茶培训”指的是以消费者为对象的与喝茶相关的培训和教育,而不是以茶行业的从业人员为对象的与茶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我们的生活中,哪些消费类产品在使用前或使用中需要对消费者进行培训呢?大家马上会想到机动车(汽车和摩托车等),是的,为了消费者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也为了道路交通的有序,政府通过法律的手段,强制要求驾驶机动车的人接受专门的培训,并且只有在取得了驾驶资格以后才允许驾驶机动车上路行驶。

我们几乎再也找不到这样的消费类产品了,因为消费者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他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和常识,或通过产品说明书,或通过家庭成员的传授,或通过熟人的示范,大都可以学会这些产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即使部分消费者没有能够完全学会,这些产品的功能和效果也能得到基本的发挥。

茶叶也许是一个例外。其一,对消费者而言,茶叶产品是一个半成品,需要消费者掌握“茶叶储存”和“茶叶冲泡”两大关键的环节,否则,茶叶的功效大打折扣。其二,中国的茶叶品类丰富多彩,各类茶叶的上述两个环节的差距较大。其三,茶叶是一种进入人体的健康类食品,如果使用不当,不仅失去健康功效,而且还可能损害消费者的身体。何况,泡茶和喝茶的活动中还涉及风俗、礼仪等因素,而这也是中国人很讲究、很注重的,甚至还是很苛刻的,不敢丝毫违反的。

一、茶叶回归之市场呼唤

一句“柴、米、油、盐、酱、醋、茶”,充分说明了茶叶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亲密关系,茶叶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大众生活基础,才会有“烟、酒、茶”、“茶也醉人何必酒”、“琴棋书画诗酒茶”和“禅茶一味”,才会有文人、雅士、僧人、道士热爱茶和皇家、贵族喜欢茶。

但是,近代的中国经历了百年的战乱,经济衰败,民不聊生,茶,仅仅是老百姓心中的一个符号和概念了,既没有钱买茶,也没有心情喝茶。就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百废待兴,政府首先解决的是国家独立和人民“吃饭、穿衣”等基本生存问题,又加上各种政治运动的折腾,“喝茶”还是离老百姓的生活很遥远。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加上社会稳定,老百姓的生活才有了“品质”和“品位”的需求,这个时候,茶叶开始回归了。

虽然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分离,但中国人的心里一直对茶充满崇拜、满怀亲切,可是当我们真正面对一杯茶的时候,大多数中国人已经茫然而不知所措了!

二、商机乍现之乱象丛生

有需求、有市场就有了商机,当前的“茶培训”可谓是一片繁荣,但也是乱象丛生。各地已经有了形形色色的茶培训班,不少茶会所和茶艺馆涉足茶培训,还有的茶叶零售店也不定期招生讲茶。总体而言,这些培训基本不定期、不限人数、没有教材、茶样很少(有,也不一定正宗)、没有收费标准,甚至没有像样的听课教室和固定的讲课老师。尤其是那些茶叶零售店举办的茶培训,也许他们是借茶培训之名,行推销自家茶叶之实,其培训内容当然可想而知。乱象丛生之中、利益驱动之下,消费者学茶热情被利用,误导消费者的茶培训就绝不是个别现象了。听了几节课、看了两本书、喝过几种茶的人就敢办班讲课,还不知道他听的是谁讲的课、看的是谁写的书、喝的是哪里的茶。

三、积极引导之三大规范

在“茶培训”需求旺盛、一片繁荣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应该顺势而为,尽快引导茶培训走向规范的轨道。

首先是要编辑、出版统一的茶培训教材,给教、学双方提供权威的资料。其二是要对培训机构和教课教师进行统一认证,保护学习者的基本权益。其三是严格考试标准和过程,严格发证程序,阻止贩卖证件,避免证件泛滥。

令人费解的是,中国茶培训的管理机构和发证机构居然是劳动人事部门,这应该是许多年以前的归口设置了,早已经不适应市场的变化。

我们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因为我们对茶叶的认识还是很不彻底、很不全面的,所以我们的培训教材必须严格尊重科学研究结论和历史考证报告,而对于未知的,或有争议、有分歧的,或推断的地方,应该如实编写。

四、大众培训之三大目的

消费者渴望了解茶、学习茶,他们就会在理论学习和喝茶实践中反复、交替地提升自己对茶的认识,加深自己对茶的感受,甚至形成对茶的一种情感。我们的茶培训就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全面、更优质的学习条件。

消费者通过接受茶培训,或者说我们的茶培训,应该实现或达到至少以下三个目的:

1、普及茶科学

茶叶首先是物质的,而在物质层面,我们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比如:茶叶都含有什么成分,含量多大,它们对人体是什么作用等等,这些是最基本的茶叶知识,不允许有夸张,更不允许有谬误。进一步而言,在茶叶的储藏和冲泡过程中,茶叶中的物质成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怎样才是正确的茶叶储藏和冲泡方法等等。现实中,卖茶的、讲课的,还有各种媒体传播的,很多人自己都没有系统和全面的学习,甚至是道听途说、断章取义、望文生义、自我理解加上自我推测和想象,搞得消费者不知道谁说的对。

我们强调的是最基础的茶叶科学知识。中国茶叶品类繁多,即使是同一品类的茶叶,其内含物质也受到茶树品种、生长气候和土壤、加工工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千差万别,但对于广大的大众消费者来说,我们绝不可以,也绝不可能追求精确化的培训。作为消费者,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感受。

2、倡导茶生活

就连外国人都说,茶是“健康之液,灵魂之饮”,我们中国人更是在泡茶和喝茶的过程中找到了东方人的精神依赖。我们的茶培训在传播喝茶的健康知识和健康价值的同时,应该倡导和推动饮茶之风,倡导和培育爱茶之情,倡导和提升喝茶的人文意义,促进茶的生活化,让茶融于老百姓的生活,让茶装扮老百姓的生活,从茶开始,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和生活品位,促进家庭和谐、朋友和谐、团队和谐、集体和谐和社会和谐。

当今的中国和世界,已经进入到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古老的中国茶应该继往开来,必须与时俱进,倡导茶生活的时尚化,形成与现代都市生活的完美对接。

3、弘扬茶文化

茶是中国人的,也是全人类的。中国茶,源远流长五千年,漂洋过海全世界。中国人,从一片树叶开始,向茶中逐步注入了深刻的文化内容,让茶发挥了丰富的精神和社会功用,以茶修身,以茶养性,以茶演艺,以茶示礼,以茶怡情,以茶载道。我们的先人在喝茶的过程中为我们积累了太多的精神财富,包括茶诗、茶歌、茶舞、茶字画等有形的文化遗产,更有茶俗、茶礼、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无形的精神文化遗产,我们理当学习和传承,并将之发扬光大。

五、不同需求之分层培训

消费者学习茶,为的是消费茶。所以,我们的茶培训就应该是多层次的,消费者不一定想成为专职的茶艺师,更不一定想成为专业的评茶师,他们最基本的需求是希望走进茶、认识茶、亲近茶,对茶不再陌生,学习泡茶、喝茶的基本常识。也许,消费者还希望学习中国茶叶的分类知识,学习六大茶类的代表性茶叶品类,以及这些茶叶的产地、工艺、特点、储存、冲泡等更为深入的知识。当然,还有的消费者希望学习到更多的茶叶品类,学会识别和品鉴它们的品质级别,以及更深入地学习更多的与茶相关的物理知识、人文知识和文化知识。至于想上升为茶叶“发烧友”级别的专业玩家,那恐怕就靠他们寻师访友、自学自悟了。

那么,对于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我们就应该设置多层次的茶培训课程,包括相应的培训教材、讲课教师、培训机构和相应的培训方式与方法。

六、基础培训之产品化

我们现行的茶培训大致属于“师徒制”的方式,很难实现茶培训的批量化、大众化和规范化,有志从事茶培训的人应该更新观念,改变思维方式,用现代商业的理念和工业化生产的思维,将茶培训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和方法、推广运营等进行模式化、标准化和流程化设计,提高茶培训的复制能力。

最后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的茶培训应该着力解决好培训形式上的喜闻乐见,培训内容上的通俗易懂,在培训的生动性、直观性、互动性方面,善于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使用新方式和新方法、创造新模式。普及茶科学,倡导茶生活,弘扬茶文化,茶培训必将大有可为,茶培训可以做得更好。

猜你喜欢
茶叶消费者培训
《牛采茶叶》
2021年5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知识付费消费者
乱倒茶叶导致美国独立
3.15打假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