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建设
——修好了是民心工程,修不好就是伤心工程

2013-04-21 06:25陈楠枰汪玚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3年6期
关键词:陈建军吉水县茅以升

文/本刊记者 陈楠枰 汪玚

农村公路建设
——修好了是民心工程,修不好就是伤心工程

文/本刊记者 陈楠枰 汪玚

属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吉水县,是联合国粮食组织确定的18个可持续发展试点县之一,水稻常年产量在5.7亿斤左右。一条条农村公路,加强了城乡联系,激活了农村的资源优势,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也转变了他们的思想观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村道公路并未被列入等级公路的范畴,也就没有了建设、养护职责的法律设定。而在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中,则将村道列入农村公路的范畴,明确规定了村道公路的建设由村民委员会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决策、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由于建设资金筹资困难、建成后养护不力等因素的制约,许多地方的农村公路仍旧处于“上面管不过来”、“下面没钱办事”的僵局。

记者一行在吉水县走访的三天时间里,也针对这类问题如何破题求解,实地做了调查。

县政府农村公路资金筹措需多轨并行

经过中南大学师生以及中大设计院的勘察选址,新的“小桥”亦涉及到了占用农民耕地的问题。此外,“小桥”的质量安全监理、后期养护资金来源等,都在折射着目前中国最广大土地上的现实场景。

2012年,吉水县交通局向县政府提交了一份请示报告。报告中称,院背村需要建造一座小桥,以解决该村70余学龄儿童与1100多名村民的出行难题,并且希望这个提议能够得到县政府的批复。

这份报告很快转到了吉水县县政府调研员陈建军的手上。尽管类似申请修路建桥的报告陈建军接手过多次,且来自于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的20万元建桥资金也已基本就位,但剩余39万元的资金缺口仍亟待解决。并且,经过中南大学师生以及中大设计院的勘察选址,新的“小桥”亦涉及到了占用农民耕地的问题。此外,“小桥”的质量安全监理、后期养护资金来源等,都在折射着目前中国最广大土地上的现实场景。

征地补偿如何闯关成功?——据了解,新的小桥选址在距离旧桥40米处,势必会占用部分耕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陈建军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小桥”顺利开工,县政府责成八都镇镇政府出面协调,并委派吉水县交通局监督此事。经过一番协调组织和宣传动员,这个问题得到了顺利解决。

陈建军看来,在“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体制下,单纯地将农村公路通达交与村委会管理,“他们是管不起来的。”

“这座小桥对于院背村村民而言,可以说是众望所归,并且占用的耕地量也很小,所以问题得到了快速顺利的解决。”陈建军也坦言,在农村,因修路架桥而占用土地所产生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引起的纠纷屡见不鲜,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仍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多方协调,在满足村民利益和正当要求的前提下,妥善安置,切不可盲目乱来。”

农村公路资金筹措真的“无路可走”?——多年来,“要致富,先修路”观点深入人心,但落后的交通条件仍旧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建设资金来源面窄且难,常用公路融资模式对其并不适用。寻找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是探寻农村公路建设融资方式的目标。

陈建军介绍,院背村“茅以升公益桥”39万元的资金缺口,最终由县政府和村民共同筹措,其中县政府出资补贴18万元,其余均是村民集资捐助。

根据吉水县交通局的普查报告显示,类似院背村小桥同等规模的桥梁在吉水县共有300余座,其中70多座小桥已成危桥。陈建军向记者透露透露,自2013年起,县人民政府将牵头引导各乡、村、镇,提供设备参与,在三年内完成对这70余座小桥的改造。

脱离了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提供的资金支持,这些小桥的改造和修建资金又从何而来呢?陈建军看来,在“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体制下,单纯地将农村公路通达交与村委会管理,“他们是管不起来的。”

但国家的村通畅工程为村民带来了福音。参照2013年度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农村公路建设的补贴部署,对各村接自然村口水泥路建设按省补8万元/公里,市、县(区)各补2万元/公里落实建设补助资金,并对25户以上自然村村内道路省级按照人均200元给予补助。针对吉水县所在的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如农村客运网络化连通工程中的路面改造项目的补助标准也由原来的20万元/公里提高到30万元/公里。

财政补贴提高了村民建桥修路的积极性,对于剩余的少部分资金缺口农民也愿意把自己口袋里的钱挤出来一些参与村路建设。

陈建军将院背村“茅以升公益桥”的改造融资方式,总结为“三个一点”,即由交通部门设计出每座桥的改造方案,根据预算费用,“政府财政拨一点,当地村民挤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这也是这座小桥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最后,陈建军对记者说,想要发展农村公路建设,单靠政府投入和老百姓自掏口袋有如杯水车薪,仍旧满足不了资金需求。“百姓要求修路的积极性高,但每年国家和省市对农村公路的规划里程并不一定能满足需求。” 他看到,农村建桥修路的计划与需求之间矛盾依然较大。

县交通局民路民建、民养、民管、民享

事实上,不仅仅是建设期间资金筹措有所困难,农村公路建成后的养护问题,也令很多基层交通局长头痛不已。

2010年,在北京参加全国交通局长培训班的夏彬彬,结识了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的秘书长茅玉麟。听闻茅以升公益桥项目之后,夏彬彬积极争取,最终促成了“茅以升公益桥”在院背村的落成。

夏彬彬认为,自1998年洪水将黄铜坑老桥冲成危桥以后,这座院背村村民赖以出行的一直无人修缮,实属无奈。这些如毛细血管一般的村道,“国家在资金很难完全估计,而省里给的补助,无疑是杯水车薪。”

绝大部分资金得靠广大农民群众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来解决。“我们希望,如果资金许可的话,能够给下面多些空间,根据乡县规模来配套资金,那么就可以逐步改善这些让村民们最直接受益的小桥小路。”

在小桥的建设中,夏彬彬(右一)坦言平时也修路建桥,但与像农民这样的受益人一起合作却很少

对于小桥的建设模式,夏彬彬坦言:“我们平时也修路建桥,但与像农民这样的受益人一起合作却很少。而这次在这座‘茅以升公益桥’的项目实践中,我们愈加了解到村民们这种最朴实、最直接的意愿。”

事实上,不仅仅是建设期间资金筹措有所困难,农村公路建成后的养护问题,也令很多基层交通局长头痛不已。

对于公路的养护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有着明确的规定: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不可否认的是,为数不少的农民常常抱着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对乡村公路采用简单的季节性养护和临时性突击养护,养护组织原始落后,养护技术水平低下,失养状况较为普遍,导致大量的乡村道公路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状况,使用周期缩短,不能保障正常的运输生产,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值得高兴的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对农村公路的重要性有了新认识。因此,作为农村公路的直接受益者,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实现民路民建、民养、民管、民享,十分有利于农村公路养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公益桥的意义不在于桥本身”,对于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夏彬彬显然思考了很多。“小桥将会引领带动一系列的蝴蝶效应,建了桥,带动修建周边的路,也有了配套的新农村规划。”通往各建制镇和建制村的公路,将与未来新型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密切相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建设中,自然村和行政村的分布也需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编制规划。

同时记者也了解到,随着院背村“茅以升公益桥”的落成,“落选”的其余5个桥址也被纳入改造修缮计划,吉水县交通局将安排下放资金补贴,对这五座桥进行维修改造或重建。

村委会一事一议,筹工筹劳

没有路、路况差,带给农民的不仅是生活的不便,也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一方面村里的特产不好往外运,另一方面外面的客商不愿往里进。村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客商过村而不入,转道去了其他村镇。憋粮憋菜憋特产,拴住了农民奔向致富路的脚步。

在落成不久的“茅以升公益桥”上,记者见到了院背村村支书李小刚。显然,这位80后村支书与人们传统观念中的老支书形象有着很大差异——身着短袖POLO衫、休闲鞋,看起来与一般城里的年轻人没什么差别,面对镜头时黝黑的面上有些泛红,笑得腼腆。

和照片中前两年入村的路相比,现在的村道宽阔平坦得多。李小刚告诉记者,三年前刚来到院背村时,“(路)实在是太烂糟了!走过去脚都要陷在泥里!”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李小刚开始带领村民修桥铺路。他说,村民们虽然都懂得“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可一来劳作收入本就不多,二来年轻的村支书刚刚上任,还没摸清脾气秉性,会不会出了“血汗桥”反而办了“不靠谱”的事?村民们大多持观望态度。

李小刚带领村民们修第一座桥的时候,连绘制图纸的钱都是借的,六个村干部自掏腰包凑了四万元,才把那座桥修好。

三年过去,院背村一点点在改变,包括村干部和村民们的观念。

李小刚说,“茅以升公益桥”修筑前,村小组根据农村公路“一事一议”的制度,召开了全体村民会议。这项得到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持,村民自发捐款集资15万元,并且通过“筹工筹劳”的方式,解决了小桥的建设期间的劳动力问题。

据了解,村里1600多名村民主要以种水稻、养蜂为生,一些村民还从事运输行业。如今,有了平坦宽阔的小桥,为他们也打开通向外面世界更广阔的门。去年,村里又出了三名大学生。

“有机会,就把小儿子也送出去读书。”刚刚收到大儿子杭州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村委会会计刘东根,笑着对记者说。

李小刚(右一)告诉记者,每年农历十月是院背村收获的时候,往年水稻、水果等主要农产品需要村民推着小板车拖过黄铜坑老桥,村民吃力且运力有限不说,安全也不能保障

老桥(原黄铜坑桥)桥墩由于常年河水和雨水冲刷,基础出现明显的沉降、倾斜现象,墩身、拱脚严重开裂,主拱严重变形。据当地交通主管部门介绍,该桥已经被判定为危桥,存在随时垮塌的可能,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功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这是“小桥工程”的第二座桥,却是第一座车行桥,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茅玉麟(右一)表示,希望“以点带面”,通过小桥带动新农村规划建设,通过这一座桥引发更多社会关注,使更多百姓切实受益。而随着第二座小桥落成,茅玉麟与基金会也在探索建设新模式,“希望能与中交建设集团等大型建设单位合作,通过‘大桥拉小桥,大手牵小手’的方式,在工程附近地修筑小桥,将大桥剩下的修筑材料用于小桥的修建,节省材料。”

一座小桥是这样筹资的

“身患癌症的刘梅圣捐款时说,在我有生之年,宁愿少吃一口也要为造福子孙做出一点贡献。”讲起村民们捐款时的情景,老支书刘的仔忍不住落泪

按照村民自治和一事一议的原则,院背村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对项目招投标、资金使用情况、工程质量等项目建设各环节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图为该小桥的监理人员

据统计,“茅以升公益桥”受益人口农户300 余户、人口1100 余人,受益学龄儿童约70 余人

江西吉水县八都镇院背村位于吉水县北部,毗邻G105国道和S223省道。据史料记载,毛泽东祖籍位于此地

两张印有院背村民委员会红头的信纸上,记录了院背村村委会和村民共46 人、总计156069.9 元的捐款名单。在项目资金缺口大增的情况下,院背村全村25 户村民踊跃捐款。捐款人员中,最多的个人捐款5万元。一位外出打工者毫不犹豫的捐了5000 元;一个低保户挤出了1000 元交到村支书手上;多位80 多岁、已经没有收入的老人也积极捐了500 元;身患骨癌晚期的66 岁的刘梅圣,从救命钱中拿出了2000 元……几千元,是院背村的农户辛苦劳作半年的收入

猜你喜欢
陈建军吉水县茅以升
茅以升:立强国之志,建强国之桥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Brightening single-photon emitters by combining an ultrathin metallic antenna and a silicon quasi-BIC antenna
吉水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绿色发展纪实
TOEPLITZ OPERATORS WITH POSITIVE OPERATOR-VALUED SYMBOLS ON VECTOR-VALUED GENERALIZED FOCK SPACES ∗
光影
桥梁专家茅以升
茅以升设奖敬母
浅析吉水县渔鼓的艺术特征
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