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通讯员 杜峻 张善生
农村公路“网化”之后
文/通讯员 杜峻 张善生
公路通,百业兴。如果能够使纵横交织分布在广袤大地上的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实现有机衔接,那么将不断为新城镇化建设舒筋活血,带动沿途经济的发展及社会进步。
初秋的峡山湖波光粼粼,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环湖观光路若银丝带般将湖面紧紧缠绕;峡山山势雄伟,似猛虎傍水而卧,风光绮丽,盘山路蜿蜒曲进,游人如织……
五年前,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模样:坑坑洼洼的盘山小路上杂草、粪堆、垃圾随处可见,出行难在过去的岁月里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路不通一直是村民的一块心病。
农村公路网化工程改变了公路落后状况。而被验证无数遍的“要致富,先修路”理论,也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提升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服务能力。”根据“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的总体部署,2011年潍坊市申报寿光市和高密市作为第一批网化活动示范县。
今年5月,潍坊市第一批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寿光、高密顺利通过省交通运输厅综合验收。数字显示,两年来寿光、高密共完成村级公路项目1882个2022.8公里,总投资9.4亿元。接下来的第二批示范县活动将于2015年9月完成,四个县市将获得省级补助资金2.6988亿元,2249个行政村将达到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要求。
村路网化示范工程带动了全市农村公路的建设。2012年,潍坊市农村公路共完成投资30.26亿元,完成路面工程项目2316个3227.2公里,比年初市政府确定的目标增加了1727.2公里。2013年,“投资12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300公里”被列为市百个重点项目加以推进。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市开工农村公路建设项目882个1480公里,完成项目433个814公里,完成投资8.1亿元,完成任务目标的63%,提前完成了时间过半任务目标过半的任务目标。
潍坊市交通运输局一位负责人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市75%以上的行政村将实现农村公路网络化。
峡山的变化,折射出潍坊市农村交通的演进。潍坊市交通运输系统以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农村公路网化工程,农村交通逐步实现了由通达到通畅,建为主向建、管、养、运协调推进的转变,条条平坦宽阔的村路,成为村民的“致富路”、“幸福路”。农村公路在服务农村产业发展,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临朐县五井镇淹子岭村是一个经历了240多年沧桑变迁的小村子,地处潍坊、淄博、临沂三市交界处,海拔867米,是潍坊市海拔最高的行政村。
五年前,这儿就像“春风刮不到的地方”,“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曾是临朐五井镇淹子岭的真实写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因地处深山之中,地势高交通不便,宽不足两米、坑洼不平的崎岖山路是全村70户人家唯一的出行道路,由于出行不便,有的村民很久才会下山一次。
2008年10月18日,经多方筹资760万元、全长18公里的“暖水河—淹子岭”道路最终胜利建成并投入使用。通车典礼上,淹子岭村的村民们沉浸在无限的喜悦之中,五井镇淹子岭村彻底告别了不通公路的历史,附近4000名村民受益,也宣告了临朐县道路村村通任务的基本完成。
目前,“毛细血管”已延伸至田间地头,正在探索有条件的县市区、镇街从实现村村通到户户联的转变。截至2012年底,全市农村公路通油路行政村达到9038个,行政村通油路率达到99.9%,比2011年提高0.3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以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相连、乡村相通,村村相接、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三分建,七分养”,这是潍坊市交通运输系统15个县市区农村公路管理部门积累的经验。
诸城、寿光、高密、滨海、寒亭等县市区积极推行养护公司化进程,诸城修订管理养护办法,县道和山区道路小修保养由市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负责,乡村道路由乡镇政府负责,80%以上实行公司化管理;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安保设施完善,高密在重点路段安装安全减速带、示警灯、护栏,其他县市区也逐步完善各种指示标志和警示标志,道路安全保障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大中修改造力度不断加大,推动路网优化升级。仅2012年全市完成县乡村大中修工程1311.7公里、安保工程72条、危桥改造2039.5延米/40座,建成县道标准路段174.8公里,完成投资14.4亿元。全市县道和乡道好路率分别达到83.3%、81.4%。大中修改造和标准路段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公路技术状况,提升了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为便于县市区之间交流村路建设经验,农村公路管理部门将全市15个县市区分为3个片区,通过对各县市区农村公路养护采取交叉检查、观摩点评、总结交流等方式,互相取长补短,找出工作差距和努力方向促进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均衡发展。
潍坊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工作,对提高路况质量,消灭制约农村公路发展的“短板”,保障道路畅通,让农村公路长久的发挥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重要的作用。
交通闭塞行路难成为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阻断了淹子岭人发家致富的梦想:丰富的矿产沉睡地下,土特产品无人问津,秀美风景闺中深锁……渴望改变,渴望发展,渴望过上富裕、便捷、现代化的生活,便成为当地的群众强烈愿望。
“村村通”道路硬化工程的不断延伸和拓展,使村庄通行环境大大改善,条条崭新、平坦的道路有效的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为推进农村客运服务均等化,统筹农村路站运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客运站点基础设施和客运班线建设,开通村村通客运班线和公共交通,改善村民出行条件提供了“硬件”支持。目前,潍坊市15个县市区村村通客车率达到99%以上,农村客运线路达到1024条,客运班车达到1573辆。
随着路网体系的完善,改善了人流、物流、信息流通畅渠道,农副产品外运成了“抢手货”,田间地头收购农产品的大小车辆络绎不绝,峡山区更是依靠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形成了有机菜、鱼、粮、果、猪等种类齐全、特色鲜明的产业链,部分产品打入北京、上海的大型超市和高档酒店,摆上了中南海餐桌,出口到韩国等国外市场……路,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群众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助力农民“叩响”了致富之门。
依托发达的村村通、村村连交通网,交通优势更成为市场优势和现代物流优势,便利的交通,加上优惠的政策以及充足的农村劳动力资源等优势,让各地客商日渐青睐乡村这块热土,不少客商把企业办到了村里,乡村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让祖祖辈辈在黄土地里“刨食吃”的农民群众一跃成了“拿工资”的上班族。
“村级道路网络化”工程”的实施,带富了一方群众,带强了一方经济,真正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引导农民快速致富、通向美好未来的“黄金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