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英,罗亚雄,向红菊,王福军
Wellens综合征是指以心电图T波改变为特征,伴严重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端狭窄的临床综合征,由Wellens于1982年首次提出,并命名为Wellens综合征,临床上又称左前降支T波综合征(LAD coronary T wave syndrome)。本病临床常见,但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现分析报道1例,供临床参考借鉴。
患者,男,42岁。因活动后胸闷4 d,加重1 d入院。患者4 d前出现活动后胸闷,持续10 min左右缓解。查体:血压:168/96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界轻度向左扩大,心率:76次/min,律齐,无杂音。心电图示:ST段正常,V3~4正负双向、V5~6倒置(见图1);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为0.152~7.648 ng/ml。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弥漫狭窄50%~99%,远段狭窄约95%,内膜欠光滑。临床诊断:Wellens综合征。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症状缓解,T波逐渐恢复正常(见图2)。
1979年Gerson等通过荧光扫描动态冠状动脉成像的方法,首次描述了这种心电图异常与左前降支或左主干狭窄有关,当时他们认为是“运动诱发的u波倒置”。1982年,Wellens和Zwanm等描述了一组心肌缺血的患者,在连续住院的1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26例存在一种特殊的T波改变,在未能及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6例患者中12例在住院期间发生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由此他们认为,存在这种心电图表现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演变为前壁心肌梗死风险很高,需要接受早期介入治疗[1]。同时,他们也总结出这一特殊心电图表现评判的标准:(1)有胸痛发作史;(2)心肌损伤标志物正常或轻度升高;(3)胸前导联无病理性Q波;(4)无病理性ST段抬高(无抬高或抬高很少);(5)胸前导联无R波丢失;(6)V2和V3导联出现双相T波或对称性深倒置T波。但未提及u波的倒置。此后,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认识到这种心电图T波异常与左前降支重度狭窄有关,并将其命名为Wellens综合征。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有学者认为,是左室前壁心肌缺血严重时产生心肌顿抑所致;另有学者认为心肌水肿的发展和消失可能是其心电图表现的基础[2]。
Wellens综合征心电图改变主要发生在T波,偶尔也可出现ST段变化。根据T波形态的不同,Wellens综合征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ST段正常或拱形轻度抬高(≤1 mm)伴有T波倒置,这种类型临床常见;另一种类型为右胸到中胸部导联T波双相,主要为V2和V3导联,有时也包括V1和V4导联,这一类型较少,但危险性更大[3]。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世界心脏联盟(ESC/AHA/WHF)公布了心肌梗死新定义之后,以肌钙蛋白为主的心肌梗死新诊断标准也普遍为临床所采用。据此标准,部分伴有肌钙蛋白升高的Wellens综合征则归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范畴。
图1V3~4正负双向、V5~6倒置
Figure1V3~4biphasic deflation,V5~6of inversion
图2 T波逐渐恢复正常
本例患者也符合这一情况。这对Wellens综合征的诊断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综上所述,Wellens综合征是一种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端严重狭窄(≥70%~85%)有关的心电图T波改变,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种亚型,也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冠脉综合征。Wellens综合征胸痛发作期间心电图正常或ST段轻度抬高或压低或V1和V2导联的T波终末负向,胸痛缓解时V2和V3导联出现双相T波或更为常见的深倒T波,也可能出现在V1、V4、V5和(或)V6导联。
1De Zwaan C,Bar FW,Wellens HJ.Characteristic electrocardiographic pattern indicating a critical stenosis high in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in patients admitted because of impending myocardial infraction[J].Am Heart J,1982,103(4 Pt 2):730-736.
2郭继鸿,胡大一.中国心律学2012[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9-81.
3Tandy TK,Bottomy DP,Lewis JG.Wellens′syndrome[J].Ann Emerg Med,1999,33(3):347-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