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引明,孔 亮,陶 杨,潘宇红,胡玲玲
脑梗死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除溶栓治疗外,目前脑梗死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1]。因此,积极探讨脑梗死发生发展的机制可能有助于提高其治疗效果。发生脑梗死时,反映炎症水平的经典指标C反应蛋白(CRP)、反映缺血程度的有效指标神经肽Y(NPY)和反映应激水平的皮质醇均明显增高[2],导致炎性脑水肿、缺血缺氧和并发症如应激性溃疡等病理改变,使病情进一步加重,但到目前为止,上述指标单独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判断尚缺乏循证医学的依据,且对脑梗死患者同时检测和急性期动态观察的研究较少。羟苯磺酸钙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改善小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3-4],可以抑制因血栓进一步扩大和炎症等机制导致的脑水肿而减轻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但较少将其应用于脑血管病治疗。本研究在对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RP、NPY和皮质醇水平进行动态监测的同时,观察了羟苯磺酸钙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1.1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60例,其中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65.9±8.2)岁。入选标准:(1)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2)发病24 h内入院;(3)经颅脑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为前循环供血区脑梗死;(4)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并发脑出血、感染、肿瘤、肝肾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其他部位血栓性疾病;(2)既往有脑血管疾病且遗留神经功能缺损者或同时伴有脑出血者,溶栓治疗、手术治疗及研究期内死亡、自动出院者;(3)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原有皮质醇异常疾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普通治疗组和羟苯磺酸钙治疗组,每组30例;其中普通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5.7±7.7)岁;羟苯磺酸钙治疗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6.0±8.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87,t=0.157,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抑制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脑保护剂、活血通络中药制剂及对症治疗(如降血压、降血糖等)。普通治疗组单纯予以基础治疗,羟苯磺酸钙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羟苯磺酸钙(批号H20080644)0.5 g/次,口服,3 次/d。连续治疗14 d。
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00抽取静脉血5 ml,离心后放于-80 ℃冰箱保存血清待测;采用胶乳凝集反应法(试剂由上海申索佑福医学用品有限公司提供)检测CRP,ELISA方法(试剂由美国Phoenix Pharmaceuticals公司提供)检测NPY,化学发光法(试剂由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提供)检测皮质醇,均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检测。按照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 评估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范围为0~58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2.1两组患者CRP、NPY、皮质醇水平变化及NIH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CRP、NPY、皮质醇水平和NIHSS评分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内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的血清CRP和NPY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 天(P<0.05),治疗前高于第14天(P<0.05);入院第7天皮质醇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第14 天低于第7 天(P<0.05)。
组间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第7、14 天时CRP和NPY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皮质醇和NIHSS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脑梗死患者NIHHS评分与CRP、NPY和皮质醇之间的关系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NIHSS评分与CRP、NPY和皮质醇呈正相关(P<0.05);治疗后第14天NIHSS评分与CRP和NPY呈正相关(P<0.05),与皮质醇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NPY、皮质醇水平及NIHSS评分比较
注:与组内治疗前比较,*P<0.05;与组内治疗后第7天比较,△P<0.05;与普通治疗组同时间点比较,▲P<0.05;CRP=C反应蛋白,NPY=神经肽Y,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评分
表2脑梗死患者NIHHS评分与CRP、NPY和皮质醇之间的关系
Table2Relation of serum CRP,NPY and cortisol with NIHSS score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时间CRP(mg/L)r值 P值NPY(ng/L)r值 P值皮质醇(μg/dl)r值 P值治疗前0 1960 0130 4750 0000 3420 008治疗后第7天0 4320 0010 4650 0010 1310 032治疗后第14天0 7160 0000 7040 0000 0690 598
羟苯磺酸钙具有抗氧化应激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目前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和肾功能不全相关疾病,但在脑血管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观察了羟苯磺酸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炎症反应是脑水肿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研究表明,脑梗死发生约2 h后,病变部位及其周围脑组织会释放大量的致炎因子,诱导肝脏产生CRP,导致体内CRP水平增高[5]。各种致炎因子和CRP水平的增高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活化,降低体内清蛋白水平,加重血栓形成,诱发脑水肿,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5-6]。本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CRP水平增高,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与上述临床研究结果一致。同时表明,脑梗死患者CRP水平在治疗后第7 天最高,第14天最低,即与治疗后患者病情变化的时间规律吻合,且羟苯磺酸钙治疗组患者第7和14天CRP水平明显低于普通治疗组,反映其可以抑制脑梗死发展的炎症反应水平,可能的机制是羟苯磺酸钙通过抑制粒细胞或其他炎性递质活化从而抑制了炎症反应水平[4-7]。
NPY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中,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水平较高,是目前公认的缩血管活性较强的肽类物质之一。现阶段有关NPY在脑血管病中检测的报告结果尚有争议。多数研究表明高水平的NPY可使脑动脉收缩、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减少而进一步加重脑缺血、缺氧,同时NPY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使胞内环磷酸腺苷生成减少,导致神经元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从而加重神经元的缺血、缺氧[8]。本研究表明脑梗死发生后NPY水平明显增高,在治疗后第7天最高,第14天最低,与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变化吻合;且羟苯磺酸钙组患者治疗后第7和14天NPY水平明显低于普通治疗组,反映其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NPY的水平,其机制可能为羟苯磺酸钙改善了患者的内皮细胞功能,改善了缺血半暗带、周围的动静脉血流及其血液流变学[7-9],从而改善患者了脑血流,减轻了脑水肿,降低了NPY水平。
临床在脑梗死患者中开展皮质醇的检测已有相当长时间,可能由于检测方法和选择病例的不同,早期报告提示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偏低[10]。现阶段研究表明脑梗死发生后的应激反应可导致脑血管病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脑梗死患者皮质醇水平明显增高,血清皮质醇水平是反映脑梗死患者应激水平的灵敏指标[11]。皮质醇水平增高可导致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增高、体温上升和心率加快,增加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同时由于抑制了白细胞尤其是单核粒细胞的活性,从而增加了脑卒中患者感染的机会[12]。目前有关皮质醇水平升高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神经-内分泌网络的协调作用;(2)缺血缺氧和脑水肿导致下丘脑损伤,导致大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释放到血液循环中,同时可能导致负反馈调节机制紊乱;(3)缺血缺氧导致下丘脑功能损伤,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反馈抑制通路损害;(4)体内各种免疫复合物如血栓性物质和炎性因子的增加导致皮质醇增多;(5)患者高皮质醇水平导致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的降低,通过反馈机制导致皮质醇水平的增高。本研究中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皮质醇水平明显增高,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的 NIHSS评分与皮质醇水平正相关,说明脑梗死病情越重,脑梗死患者皮质醇水平越高。患者治疗后第7 天皮质醇水平开始降低,第14天时皮质醇水平已基本恢复正常,且第14天时患者NIHSS评分与皮质醇无直线相关性,说明此时应激作用在脑梗死发展中可能不是主要机制,其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同时需要提及的是多数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皮质醇水平增高,且昼夜节律消失,脑梗死患者24 h内皮质醇的水平波动不显著[13-14],为此本研究只检测患者8:00患者皮质醇的水平。本研究提示羟苯磺酸钙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的应激水平,其可能的机制是羟苯磺酸钙减轻患者脂质过氧化、改善脑缺氧、抑制脑水肿、改善患者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反应的水平[7],从而降低患者的皮质醇水平。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示,脑梗死患者入院时CRP、NPY和皮质醇水平均明显增高,三者与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说明脑梗死患者发病时炎症反应、脑缺血缺氧和应激均是脑梗死病情初期发生发展的机制,但本研究由于患者知情同意和伦理学限制,缺乏患者2周内每天甚至每天各个时段的数据,其变化规律需要进一步观察研究。羟苯磺酸钙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液中CRP、NPY和皮质醇水平,但脑梗死羟苯磺酸钙治疗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善,可能与脑梗死患者病理生理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建的过程较长有关,对羟苯磺酸钙干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可能发现其临床治疗作用。
1Dorrance AM.Stroke therapy:is spironolactone the Holy Grail?[J].Endocrinology,2008,149(8):3761-3763.
2Whiteley W,Chong WL,Sengupta A,et al.Blood markers for the prognosis of ischemic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J].Stroke,2009,40(5):e380-e389.
3Cerrahoglu M,Taner Kurdal A,Iskesen I,et al.Calcium dobesilate reduces oxidative stress in cardiac surgery[J].J Cardiovasc Surg(Torino),2009,50(5):695-701.
4Besirli K,Aydemir B,Arslan C,et al.Calcium dobesilate may improve hemorheolog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J].Rev Bras Cir Cardiovasc,2012,27(2):260-266.
5王引明,曹勇军,刘春风,等.抗血小板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7):562-565.
6严江涛,王焱燚,倪黎,等.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卒中预后[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41(6):376-380.
7Losa GA,Graber R,Farine JC.Prevention of oxidation and apoptosis in 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exposed to calcium dobesilate[J].Int J Angiol,1999,8(5):11-15.
8王引明,胡玲玲,孙钧铭.醒脑静对脑出血患者S100B、神经肽Y和脑水肿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8):1473-1475.
9Cihan Ozbek I,Arslan C,Canturk E,et al.The effects of calcium dobesilate on the mechanical function of rat hearts[J].J Cardiovasc Surg(Torino),2009,50(3):395-401.
10薛慎伍,郭术苏,安娟,等.老年人急性脑梗塞24小时内不同时点垂体-腺轴功能改变的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5,14(3):159-161.
11Christensen H,Boysen G,Johannesen HH.Serum-cortisol reflects severity and mortality in acute stroke[J].J Neurol Sci,2004,217(2):175-180.
12Urra X,Cervera A,Obach V,et al.Monocytes are major players in the prognosis and risk of infection after acute stroke[J].Stroke,2009,40(4):1262-1268.
13Neidert S,Katan M,Schuetz P,et al.Anterior pituitary axis hormones and outcome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J Intern Med,2011,269(4):420-432.
14Christensen H,Boysen G,Johannesen HH.Serum-cortisol reflects severity and mortality in acute stroke[J].J Neurol Sci,2004,217(2):17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