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对比研究

2013-04-19 06:59刘洁云
中国全科医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瑞舒伐阿托类药物

杨 文,刘洁云,秦 雷

在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中,国内外有关阿托伐他汀的研究较多,其作用已基本得到肯定。瑞舒伐他汀作为进入市场的第7种他汀类药物,目前研究表明其调脂作用强于其他他汀类药物[1],而有关其非调脂作用的研究尚不全面。本研究旨在对比观察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炎性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并评价两种药物的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4月在我科住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50例,其中男77例,女73例。排除以下病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治疗前1个月内服用影响血脂的药物、肝炎或肝功能不全、肌病、妊娠或有雌激素使用史者。

1.2 分组及治疗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76例,B组74例。所有患者在入选前2周内均未服用任何调脂药物。在基础药物(包括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抗血小板制剂等) 治疗的同时,A组使用瑞舒伐他汀(可定,阿斯利康公司)10 mg/次,1次/晚;B组使用阿托伐他汀(阿乐,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 mg/次,1次/晚,均治疗12个月。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其伴随疾病所用药物均与治疗前保持一致,不使用影响血脂代谢的其他药物。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12个月时测定并记录观察指标及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治疗后12个月时分别于早晨空腹抽静脉血,检测血脂、肝肾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Hcy等指标,以上指标均由专人在MODULAR 全自动生化免疫工作站(罗氏公司)进行检测,并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治疗后12个月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随访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肌痛、 肝区不适、大小便性状及次数改变、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

1.4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颈动脉超声检测由我院超声诊断科医师专人操作。使用GE LOGIQ 7超声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2.0 MHz。检查前嘱患者休息5 min,取仰卧位,颈部放松,肩部垫高,充分暴露颈部,头部偏向非检查侧。测定颈总动脉膨大近端内1 cm处及距此远心1 cm和近心1 cm处的内膜最厚处中层厚度,以左右两侧共6点的平均值作为结果[2]。超声检查者不了解患者的分组及病史情况。

1.5 伦理要求 本试验遵循赫尔辛基宣言中有关临床试验研究的规定。临床试验方案经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每名受试者入选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取知情同意书的过程符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率、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脂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漏服药物现象,依从性良好。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水平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12个月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前两组TC、TG、LDL、 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两两比较显示,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时以上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wo groups

注:*为t值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水平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lipid parameters level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与A组比较,△P>0.05;与A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6个月时比较,▲P<0.05;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3 hs-CRP、Hcy水平和颈动脉IMT变化 两组血清hs-CRP、Hcy水平和颈动脉IMT在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前两组hs-CRP、Hcy水平和颈动脉I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两组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时以上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安全性评价 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明显肌痛、肝区不适、大小便性状及次数改变、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中均有转氨酶轻度升高。瑞舒伐他汀组在治疗后6个月时5例患者转氨酶升高;治疗后12个月时患者肝功能均正常。阿托伐他汀组在治疗后6个月时转氨酶升高者4例;治疗后12个月时转氨酶升高者1例,但该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时肝功能正常。以上患者因转氨酶升高水平均未超过参考值上限的3倍,故未做特殊处理,转氨酶在升高1个月后复查均自行恢复正常。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Hcy水平及颈动脉IMT的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hs-CRP,Hcy level and IMT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与A组比较,△P>0.05;与A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6个月时比较,▲P<0.05;hs-CRP=超敏C反应蛋白,Hcy=同型半胱氨酸,IMT=内膜中层厚度

3 讨论

目前大量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能较其他药物更有效地使血清LDL-C降低到理想水平,并调节其他血脂水平,从而降低心血管死亡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3],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中。瑞舒伐他汀是目前调脂效果最强的他汀类药物。有资料显示,瑞舒伐他汀10 mg降低LDL-C的幅度为45.6%,优于同等剂量的阿托伐他汀[4]。本研究再次证实应用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6个月时即可使冠心病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下降,HDL-C水平升高,应用12个月时以上作用更明显;且相较于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的作用更强。

他汀类降脂药还具有调脂以外的其他作用[5],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防止血栓形成、稳定粥样斑块及抗炎等,从而降低冠状动脉危险事件的发生率。hs-CRP不仅是机体非特异炎性反应的一种敏感标志物,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演变和进展相关的促炎因子,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6-7]。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hs-CRP水平,从而减少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8]。近年来发现高Hcy血症是心血管的独立危险因素[9]。国内亦有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血Hcy水平[10]。本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经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治疗后,hs-CRP、Hcy水平在治疗6个月后即明显降低,而治疗12个月时以上指标进一步下降。并且相较于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对hs-CRP、Hcy的降低作用更强;两种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过严重不良反应。

大量国内外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是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因素[11]。颈动脉超声简单易行,目前已作为观察颈动脉斑块变化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12]。本研究结果亦显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治疗6个月后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IMT下降更为显著,提示两种他汀类药物应用6个月均可延迟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治疗12个月时作用更明显。且瑞舒伐他汀治疗者的颈动脉IMT较阿托伐他汀治疗者下降更明显,提示相较于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对于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延迟或逆转作用更强。

本研究对冠心病的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再一次证实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表明瑞舒伐他汀的作用更为显著,但对于老年人或合并轻度肝功能不全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的安全性及获益亦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1 Nissen SE,Nicholls SJ,Sipahi I,et al.Effect of very high-intensity statin therapy on regression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J].J Am Med Assoc,2006,295(13):1556-1565.

2 Bolts ML,Dijk JM,Oren A,et al.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arterial stiffness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current evidence [J].Hypertens,2002,20(12):2317-2325.

3 Glynn RJ,Danielson E,Fonseca FA,et al.A randomized trial of rosuvastatin in the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J].New Engl J Med,2009,360(18):1851-1861.

4 瑞舒伐他汀中国注册临床研究协作组.瑞舒伐他汀治疗中国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207-211.

5 于福恩,万明花,孙红国,等.他汀类药物多效性临床应用新进展[J].山东医药,2011,51(1):114-115.

6 潘永瑜,刘芳,刘蓓菁.老年冠心病患者超敏 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检出情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7) :1209-1210.

7 童海.高敏 C 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0,18(9) :746-750.

8 Li JJ,Yang P,Liu J,et al.Impact of 10 mg rosuvastatin daily or alter-nate-day on lipid profile and inflammatory markers[J].Clin Chim Acta,2012,413(1/2):139-142.

9 孙琪,刘卓,陈雪.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ApoB/ApoA-I的相关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9):131-133.

10 李云霞,蔡九英,张雅卓.苦碟子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0):3425.

11 谢静.颈动脉超声结合危险因素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9):1263.

12 O′Leary DH,Bots ML.Imaging of atherosclerosis: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J].Eur Heart J,2010,1(14):1682-1689.

猜你喜欢
瑞舒伐阿托类药物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研究他汀类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卷柏素对唑类药物体外抗念株菌的增效作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瑞舒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组织中α-SMA、 TGF-β1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