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下的安徽纺织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2013-04-18 11:56
关键词:价值链安徽集群

王 超

(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部,安徽 蚌埠 233041)

产业集群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所在。产业集群的升级是必然的,关键是如何升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任何产业集群都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集群已融入全球产业链。当前,散布于全球的、处于全球价值链上的企业或集群从事着设计、产品开发、生产制造、营销、售后服务、最后循环利用等各种增殖活动。对于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实现产业集群升级,全球价值链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途径。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典型,纺织业一直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吸收地区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劳动力丰富的安徽省更是如此,探讨其集群升级对安徽省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文献综述

关于纺织业转型升级方面,大多集中于实现升级的策略或模式研究。Andrew Schrank(2004)通过对墨西哥服装产业的研究,提出技术转移、外国投资、观察中学习对服装贸易产业的出口升级所起到的促进作用[1]。Jimmy K.C.Lam(2006)研究了香港的纺织服装业,肯定了其供给链管理在提高效率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2]。杜钰洲(2004)提出纺织业升级的五大关键:关键技术提升、产业链有机衔接、对商业需求的快速反应、建立品牌认证机制和消除贸易体系的不对接因素[3]。黄永明等(2006)分析了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嵌入全球价值链后面临的升级障碍,提出了基于技术能力、市场扩张能力以及技术和市场能力二者组合的三种企业升级路径[4]。仇恒义(2008)强调技术进步在实现纺织产业升级中的重要性[5]。卓越等(2008)探讨了我国纺织服装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所遇到的“悲惨增长”问题,提出全球价值链的收益分配和价值链的治理模式密切相关,应努力从俘获式向均衡式转变[6]。谭力文等(2008)则认为就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程度与目标来说,全然从OEM—ODM—OBM 来谈产业升级可能过于任意,中国服装企业要坚持同时走两条路,强化制造环节、做强OEM 是当务之急;积极主动地进行超越代工所需的额外学习,为实现OBM 长期目标做好准备[7]。

近年来也有不少学者以集群为单位,研究纺织产业的升级。谢立钦(2005)通过研究颇具代表性的绍兴纺织产业集群融入全球价值链参与国际分工的经验,来实证地方纺织产业集群嵌入模式与产业升级的一般规律[8]。黎继子等(2005)阐述了全球价值链与地方产业集群的供应链整合的三种模式,并以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为实例,通过苏(横扇镇)、浙(织里镇)、粤(沙溪镇)三地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来分析在面对纺织服装产业“后配额时代”的到来,如何将全球价值链与进行集群供应链式整合并实现产业升级[9]。方澜(2005)归纳了中国纺织产业集群的演化规律,将其分为水平集聚、纵向集聚或混合集聚、协同创新集聚三个阶段,并依此构建理论模型、提出不同阶段的策略和建议[10]。谢远大(2007)对不同链条治理模式下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进行理论分析,结合温州案例,分析了温州服装产业集群的动力模式与治理模式,并探索其升级路径[11]。查志强(2008)以“嵌入全球价值链”和“原产地多元化”为主线,从全球价值链体系与OEM 企业升级的动态演变关系入手,提出了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浙江OEM 企业的升级机制,并将研究结果延伸至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浙江产业集群的升级途径[12]。

然而,梳理已有文献,专门针对安徽纺织业的研究少之又少,基于全球价值链研究其纺织集群升级的文献更是一片空白。安徽纺织集群虽不如浙江、江苏等地的纺织集群具有典型代表性,但鉴于纺织业为安徽工业所作出的贡献、安徽纺织集群的日益兴起,研究其在全球价值链下的升级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全球价值链下的安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1.纺织全球价值链及安徽纺织产业所处的位置

纺织全球价值链可分为设计研发、原料生产、布料加工、生产制造、配送、营销、品牌服务几个部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处于价值链最高端,拥有品牌,从事设计研发,牢牢掌握附加值最高的部分;东南亚一些地区(包括中国的宁波、江苏等沿海发达城市)处于价值链的中端,经过日积月累,已经具有较好的生产技术,正发展为各类服装的生产基地,通过对成品服装的深加工,获得更多的价值;而像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则大多处于整个纺织价值链的末端,主要从事最基础的成衣制造,安徽就属此类,贸易量大,而利润低微。许多原材料仍需依赖进口;原材料的开发方面十分薄弱。本土自创品牌严重滞后,连国内知名的都列不出来。

2.安徽纺织产业集群所处的治理模式

安徽纺织产业集群多以贴牌生产或间接出口的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按买方提供的设计、买方设置的标准和规则来生产产品,供应商总体能力较低,非常依赖购买商,是典型的准科层制治理模式。

3.安徽纺织产业集群的特点及分类

在2004年以前,安徽纺织服装业还没有集群。这几年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但总体来说,安徽的纺织服装集群发展还是很落后的:纺织集群少,集群不成熟;集群内企业数目虽多,但企业规模较小;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多数企业没有技术创新中心,产品开发能力十分有限;集群产品档次不高;企业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滞后,管理方式原始;集群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有限;有些集群已经逐步树立了区域品牌,但集群内的企业一般没有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按集群内企业的分工合作形式来看,安徽纺织产业集群大致可分为两类:水平集聚型和纵向集聚型。水平集聚型的典型代表是芜湖孙村镇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集群由生产或销售类似产品并相互竞争的企业组成,企业规模相对较小,集群中无领导企业;纵向集聚型的典型代表是岳西家纺产业集群,群内有两家龙头企业——安徽天鹅集团和安徽天罄集团,其他的中小企业基本都是围绕这两家核心企业进行协作配套,两家“天字号”企业处于整个集群的支配地位,周围的中小企业及农户按照其要求进行专业化分工,或根据专业要求提供专门化产品。

三、全球价值链下的安徽纺织产业集群的升级障碍和发展思路

(一)升级障碍

正如其他处于准科层制价值链上的企业一样,安徽纺织产业集群虽会加快其流程升级和产品升级的速度,但在功能升级的时候往往会遇到阻碍:一方面,在为大购买商供货时,由于对方购买数量大、产品要求高,他们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无力发展生产以外的能力;另一方面,自行设计和自创品牌很可能会触犯购买商的核心利益,受其阻挠。

除此之外,不同分类下的产业集群还有其各自的升级障碍。

1.安徽水平型纺织产业集群面临的升级障碍

(1)投资不足。升级需要创新,创新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这一切都需要海量投资。然而,在由一群中小企业组成的集群中,本地产业的规模结构决定了获取大笔投资的困难性。更糟的是,集群中知识的易扩散性进一步限制了单个企业的投资、涉险。企图在一个集群中设置障碍、限制知识的流动几乎是不可能的,无数的方法都会致使新知识溢出。

(2)集群内企业定位趋同,影响供应链的整合。一般来说,由于群内企业都存在技术相对落后、研发和营销力量薄弱的劣势,使得他们的定位难以走出中低端市场范畴。趋同定位引起价格竞争,企业很容易进入恶性循环,不但吸引不到全球价值链的跨国企业的加入,也很难再基于地方进行集群供应链式的整合。此外,还造成了当地资源的争抢和不合理分散,以及位于全球价值链的外国核心企业利用趋同定位来打压地方产业集群利润空间的机会。

2.安徽纵向型纺织产业集群面临的升级障碍

(1)核心企业实力不强。在2009-2010年评出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500 强中,安徽只占了7 个名额,而且在省内排名第一的公司在全国排序已至50 开外。这样一来,易推知安徽纺织产业集群核心企业的总体实力都不强。核心企业的实力决定了整个集群的实力,在准科层制治理模式下,购买商随时在寻求成本更低的供应商。如果核心企业能在某一方面培育出短时间内无法赶超的优势,比如说有其他供应商所不及的“快速反应系统”,购买商很可能会放弃那些只具有成本优势的潜在供应商,依赖原供给。

(2)核心企业缺乏战略意图,阻碍集群升级。出于实用主义,集群常以一种低风险的嵌入模式来开始自己的全球化业务,当这种模式不可盈利时,企业才会转而寻求更有效的嵌入模式;集群往往不会主动寻找盈利能力更强、更具有战略意义的嵌入模式[13]。安徽纺织产业集群也是如此,以OEM 或间接出口的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以后,集群一直安于现状,直至危机出现后才开始考虑升级。此外,即使纵向型集群有功能升级的意向,还会遭到群内核心企业的阻挠:一方面,投资新市场、新功能具有很大风险,而升级所需要的投资主要来自核心企业;更重要的是,升级很可能会触犯到购买商的核心利益、甚至与其形成竞争关系,激怒购买商,损害核心企业的既得利益。

(二)发展思路

1.安徽水平集聚型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

(1)集约浓缩、兼并重组,促使大企业的形成。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有向集约化发展的趋势。这种趋势已经在部分产业集群中得到体现,如广东西樵镇历史上曾经有2000 多家纺织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工业总产值不断增加的同时,企业数量却减少了三分之一,涌现了一批产值过亿的中型企业。集群中大企业的形成可以聚合生产资源、完善产业链,促使集群生产效率的提高。

(2)目标市场多元化。同个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为了寻求与大购买商的合作机会,往往以压低价格作为手段,展开一场“直奔底线”的价格竞赛。如果集群长期以低价竞争方式(主要指OEM)嵌入全球价值链,可能会重蹈某些拉美国家的覆辙,步入“贫困化增长”[14]。其实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如果能发挥大国优势、做好本国市场,也可赚得丰厚利益。另外,还可进军更加边缘的市场,比如说非洲国家,在这些国家另辟蹊径,逐步步入设计和品牌创立的高附加值环节。目标市场多样化还可分散风险。

(3)积极发展产业创新平台。产业创新平台是指在产业集群地区由地方政府出资兴建的有针对性服务于本地区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产品研发中心,可运用会员制来运营:研发中心的管理人员负责组织会员、维护设备、聘请外国专家;会员企业的技术人员利用研发中心的设备和信息资源开发本企业的对路产品。地方政府先利用专项基金建立创新平台;平台建成后,由行业协会管理和经营,通过创新服务和会员维持其生存和发展[15]。

2.安徽纵向集聚型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

(1)支持核心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和延伸纺织产业集群产业链。促进集群产业链整合和产业链演化,以群内的核心企业为主,推动兼并重组、技术进步,优化结构,全面推进安徽纺织产业集群上水平、上规模。如以华茂集团为龙头,组建棉花、纺织、整染、服装综合性产业集团,形成纤维-服装棉纺织产业集群,发展棉纤维及各类新兴纤维、纺纱、织布等产业链。根据纺织业的生产特点,结合其所需资源和外部环境,形成横向多元化产业链,强化生产能力,加快反应速度,逐渐由精益物流战略向敏捷物流战略转变。

(2)核心企业一定要具有升级的战略意图。对于纺织服装业来说,附加值最高的部分在于微笑曲线的两端,即设计和营销部分,生产环节获利最低。虽然勇敢迈向OBM 的中国香港和台湾企业中鲜有成功案例,多数试图创建自己品牌的企业又退回到OEM;虽然像联泰、溢达这样的公司通过提高制造能力和整合能力,可替代性大大降低,通过代工也能赚取高额利润,但制造环节毕竟是纺织服装链的最低端,核心企业一定要有向更高附加值的OBM升级的战略意图。在为大品牌代工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积累设计、营销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在做强OEM 的基础上,伺机向OBM 挺进。比如说在适当的时机并购国际知名品牌,再延伸到设计研发和国际营销领域(广东红珏高级时装公司就是在成功代理了华伦天奴、皮尔卡丹之后,控股了意大利品牌GIADA,并逐步在国内开拓国际奢侈品牌市场),也可以先在本土发展自主品牌,再进军国际市场,或尝试在第三世界的市场打造国家服装市场的强势品牌。

四、结语

当然,在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升级的过程中,政府政策、行业协会的推动与扶持是必不可少的;在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些教育机构、高等学院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文中在研究安徽纺织产业集群升级的过程中并未把它们单独列出来,并非是忽视其重要作用。在准科层制价值链治理模式下的集群要想摆脱代工,进行功能升级,一定要跨越四个方面的障碍:①人力资源;②国家层面的产业发展政策;③地方机构的支持;④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升级所需知识的有战略意图的公司(Humphrey 和Schmitz,2000)。事实上,连对各种产业集群定义的归纳总结中都包含这样一条特性:“具有中介服务机构和大学、研究院(所)的支持,地方政府有效的政策引导和公共品供给。”可见政府、中介机构及研究机构相关行为的重要性。由于本文侧重于不同分类下的不同发展思路,就未在其共性方面多加讨论。但在实践中,促进产业集群升级是需要结合以上各因素进行全方位考量的。

[1]Andrew Schrank.Ready-to-wear development? Foreign investment,technology transfer,and learning by watching in the apparel trade[J].Social Forces,2004,83(1):123-156.

[2]Jimmy K.C.Lam,R Postle.Textile and appare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Hong Kong[J].Internationl journal of Clothing sciences and technology,2006(18):265-277.

[3]杜钰洲.产业升级:我国纺织工业发展总趋势[R].国际金融报,2005,(3).

[4]黄永明,何伟,聂鸣.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升级路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6,(5):56-63.

[5]仇恒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纺织服装业升级的路径选择[J].产业经济,2008,(l):44-46.

[6]卓越,张泯.全球价值链中的收益分配与“悲惨增长”——基于中国纺织产业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7):131-140.

[7]谭力文,马海燕,刘林青.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深层透视[J].中国工业经济,2008,(10):64-74.

[8]谢立钦.中国地方纺织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与升级研究——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为例证[D].浙江:浙江大学,2005.

[9]黎继子,刘春玲,蔡根女.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地方产业集群的供应链式整合——以苏浙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5,(2):118-125.

[10]方澜.中国纺织产业集群的演化理论与实证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05.

[11]谢远大.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07.

[12]查志强.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浙江产业集群升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13]曾咏梅.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模式及其权变选择[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6-12.

[14]刘志彪.中国贸易量增长与本土产业的升级[J].学术月刊,2007,2(2):80-86.

[15]伏广伟.纺织产业集群的产业升级与产业创新平台建设[J].纺织信息周刊,2004,(34):20-21.

猜你喜欢
价值链安徽集群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