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创意农业之探讨

2013-04-18 03:55:23李子蓉真丽倩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10期
关键词:农业信息

李子蓉,真丽倩

(1. 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362000;2.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创意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高地,文化产业化及由其产生的文化产业或内容产业成为一种经济浪潮和文化时尚。创意农业以创新、创意为动力,以新型的农业形态来提升农业产业能级,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创意农业的发展围绕乡村、依托乡村,最终服务乡村。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手机为主的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普通人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最重要的手段。移动互联网在创意农业的应用是创意、农业、科技化的有机结合。移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物联网,对创意农业的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1 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

1.1 移动互联网的内涵及其与互联网的区别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结合的产物。相对于有线互联网而言,以移动通信网络(狭义上的移动通信)或各种无线网络(广义上的移动通信)作为接入网络,用户可以在移动状态下使用互联网的网络资源[1]。

移动互联网和固定有线互联网的主要区别在于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和接入网络,以及由于终端和移动通信网络的特性所带来的独特应用。移动互联网具有使用体积小且便于携带的智能手机、PAD、上网本等终端优势,使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所享受服务的内容、时间和方式。这种获取方式更为灵活、便捷和高效。信息时代,互联网已经形成了全球化、大众化的服务理念,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等实现多元化的商业运作模式。而移动互联网业务则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个性化服务理念和商业运作模式。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爱好与需求的差异性,量身定制出多种个性化的信息,并通过不受时空地域限制的渠道,随时随地传送给用户[2]。移动互联网是未来十年内最有创新活力和最具市场规模的新领域。

1.2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全球范围的市场调查数据表明,移动互联网业务不但发展迅猛,而且持续稳定。“十二五”期间,全球移动设备连接数将达74 亿部,移动数据收入将达5 520亿美元,移动数据流量将显著增长,由于越来越多的人接入移动数据网络,用户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迁移。《思科视觉化网络指数(VNI)全球移动数据流量预测》报告显示,至2016 年,全球移动设备连接数将达到100 亿部,包括机器至机器(M2M)模块,该数量将超过当时的全球总人口(73 亿人)。此外,全球移动互联网技术更新迅速。在这种背景下,“移动生活方式”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地享受到银行或娱乐等创新服务。

我国移动互联网已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根据历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6 年之前,我国网民数和互联网普及率增长缓慢,而2006 年以来,网民数和互联网普及率均增长迅速。2011 年网民数达到5.13 亿人,是2006 年的3.7倍。截至2013 年6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网民上网设备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其中采用手机作为终端上网人群占比提升至78.5%。

1.3 移动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业务未来的发展呈现出以下三个显著特点: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参与主体多样化,业务、产品、技术三者融合化[2]。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表现为上网设备多样化、(移动)物联网和应用更新迭代快速。这为创意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和非常好的机遇。

1.3.1 上网设备多样化 移动互联网的上网设备将呈现多样化趋势,除了笔记本电脑、上网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外,还有便携式游戏机、M2M模块、电子阅读器等。据预测,2016 年笔记本电脑与上网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仍占据主导地位。同时,移动设备向高端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带IPv6 功能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且对新设备的移动数据流量增长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3.2 ( 移动) 物联网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通信技术的更新迅猛,3G 逐渐开始普及的时代,4G 蓄势待发,即将迎来5G 的时代。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智能电网、商业和用户监控、库存管理、车队管理、医疗保健模块等将开始逐渐普及,展示其卓越的运营管理水平。通过5G 网络,可实现通过各种移动终端操控整个家庭网络,实现万物互联。

1.3.3 应用更新迭代加快 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倾向于通过移动智能终端来进行社交、游戏、娱乐及获取信息。这对基于移动互联网开发应用程序的研发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加快创新,不断满足用户“喜新厌旧”的需求。以游戏应用为例,“人人网”于2013 年8 月20 日关闭了开心农场的服务器,这款曾风靡一时的小游戏,在历时四年半之后终于淡出了网民视线。取而代之的是腾讯微信的《飞机大战》《天天消除》的移动终端游戏。

2 创意农业的内涵及意义

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指依靠人的创造性思维生产出具有新颖的社会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行业[3]。从本质上来看,创意农业和创意产业一样有创造性思维的参与,从这个角度考虑,创意农业也属于创意产业。“创意农业”一词早就见诸学术期刊、报纸等各种媒体,对其概念的界定也是见仁见智。因此,笔者综合前人[4]观点,并结合创意产业和农业的相关概念,定义创意农业是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创新科技和创意理念,以市场需求为方向,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各种效益为动力,将农学与美学、旅游学、市场营销学等的理论和方法有机结合,贯穿于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使各个生产环节联结成完整的产业链。

创意农业具有产品高附加值、生产高科技化、产业高营利性和消费高品位化的特点。创意农业是对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资源的一种优化配置,使区域形成特色产业、特色产品、特色市场,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5]。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对创意农业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富有成效的实践,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荷兰创意农业不仅仅是依靠高科技、工业化,还在于产业经营模式的创意。法国巴黎的创意农业利用农业把高速公路、工厂等有污染的地区和居民分隔开来,营造宁静、清洁的生活环境,突破自给自足的生产,突出农业的生态功能。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创意农业形式丰富多元,如台湾休闲农庄及其高端农产品发展水平已和发达国家相当,大陆主要大城市举办农业嘉年华等节庆活动,广大久居城市的市民下乡体验乡村生活、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带动乡村农业发展。

创意农业有明显的时效性。首先表现为农业产品的季节性强,又需保鲜,而且消费者饮食口味变化快,而食材种类多,消费者可以货比三家。这是与其他创意产业的明显区别。其次,创意农业是高品位消费的产业。获取信息的新旧程度、行情最新动态和进展,决策的时效性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决策的客观效果。所以,更需要快捷的产品信息传播,要时刻跟踪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以及时尚潮流的动态变化。

3 移动互联网应用于创意农业的意义

3.1 移动互联网对创意农业的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分析

移动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笔者试图基于互联网的经济学意义来探讨移动互联网之下的创意农业供求变化。

首先,一般情况下,新兴的产品需要消耗大量的市场推广成本,农业是资金力量较为薄弱的产业,作为新兴的创意农业,过高的推广成本会挤压创意农业的规模,减少供给。而在互联网经济中,创意农业因为其令人耳目一新的特性,甚至不需要刻意推广,也能不胫而走,创意农业的推广在嵌入互联网之后,成本急剧下降,以极低的成本便可以得到充分的传播,这就为创意农业进一步扩大规模提供了个绝佳的条件。

其次,人们对某产品的需求往往受到他人意愿的影响,其结果就是消费量增加,需求量也随着上升,这被称为需求方规模经济。尤其是在新兴产品诞生之初,一旦开始被人接受,那么需求就会急剧增加。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交流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创意农业从尝试、接受,到大众化的热衷所需要的时间将会大大减少。

3.2 移动互联网对创意农业传播的影响分析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新型的融合型网络,其对互联网体系架构的发展、终端的便携性及网络的广覆盖,是第3 代互联网。与传统的固定有线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突出的特点是具有移动性,打破用户对固定终端设备的依赖,将对创意农业这个新兴产业的传播模式产生变革性影响。

3.2.1 移动互联网能提高创意农业传播的广度和

便捷性 随着移动终端和技术的快速变革,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类型、覆盖范围和方式、用户群等不断发生改变,使互联网社会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宽。在这样的环境下,无线通信及移动计算技术在社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逐步普及。在Wi -Fi、蓝牙、无线网络等技术覆盖范围内,用户只需通过智能手机、PDA 等轻巧便捷的移动终端,便可以突破传统农业信息传播的地域条件限制,即时、随地、互相接收与传播创意农业的资讯,从而有效提高创意农业推广初期传播的广度和便捷性。农民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有选择地从事创意农业的生产活动。

3.2.2 移动互联网能提高创意农业传播的实时性

和效率 移动互联网将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能实现创意农业研发人员之间,研发人员与生产者、消费者之间的实时信息传播,能够最大化地提高产业内部的生产效率。创意农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在生产过程中所涵盖的信息及外部环境信息同样具有动态性和时效性。即时、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接收往往会提高创意农业的经济效益。移动互联网平台可使创意农业系统本身的流通变得更加通畅有序,通讯的实时性和效率将为整条生产线带来传播效益的显著提升。

3.2.3 移动互联网能增强创意农业的个性化和互动性传播 移动互联网具有移动性和个性化特征。移动性即移动用户可随时随地接入无线网络,并且通过移动性管理,可获得相关用户的精确定位和移动性信息;个性化表现为终端、网络和内容应用的个性化。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政府组织传播是一种边界模糊、双向互动、个性化的信息传播系统。

第一,创意农业的研发人员根据农业生产、农业消费的个性化需求,以及根据应用设备所能存储信息量的个性化差异,将创意农业及创意农产品的信息分门别类,最终将信息以一种定时、定向、易于接收者使用的个性化形式传播。例如创意农业生产者可以点播创意农产品供需变动信息、城镇居民乡村休闲旅游意向信息、在线传授创意农业生产技巧的信息等;消费者可以在线查询住宿服务信息、创意农家乐、创意休闲农产品等餐饮服务信息、创意农业休闲娱乐的大众点评信息等等。因此,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通过定制,可随时随地接收自己想了解或定期需要的动态信息。

第二,创意农业的研发人员与生产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实现即时且可视化互动交流。多媒体形式的传达信息和反馈信息可以在他们之间同时多次往返传播,极大地减少或消除传统农业信息传播滞后与中断的问题。借助于现代移动互联网技术,用户可以在任意地点通过移动终端轻松接入,以获取创意农产品的相关信息,实现创意产品概念的有效传播。

4 移动互联网应用于创意农业的主要思路

4.1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意农业传播模式

农业传播模式是农业系统内部各主体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农业系统与社会其他系统的外在联系的简约化表达方式[6]。在现实农业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农民、信息内容、传播媒介(移动互联网),以及反馈等要素紧密联系,重新组合和整体把握传播的各环节,形成一个符合特定需求、动态的农业传播系统,必将丰富创意农业传播模式,加速农业信息的传播。

4.1.1 固定单向传播模式 首先,政府可以建立区域性移动网点,把新品种、新技术、农产品市场分析等信息通过点对点的方式,将信息从创新源发送到农民手中,辐射整个区域。具有地域性差异的各个移动网点及其辐射范围形成网络体系,政府部门可以从宏观上掌控农业经济信息,以及新品种的推广情况等。

其次,通过开发关于健康农业主题的软件,如介绍健康果蔬的挑选、食用、搭配等与用户饮食健康息息相关的信息,吸引用户下载和使用该软件。软件中可以添加其他的服务功能,例如创意礼品、假日农场等选项,收录最新的时尚、创意农产品及农业旅游信息,用户进入后能看到各个城市的农家乐、休闲农庄、创意农场等信息,从而建立信息传播渠道。目前流行的游戏软件“水果忍者”,成功地将水果与游戏结合在一起,带给用户游戏享乐的同时,还献上了各种水果与人体健康、水果种植、产地等知识大餐,无形中给这些水果做了广告。“水果忍者”游戏方式或将引领未来移动游戏的发展模式,借鉴该模式,可以将创意农业理念、创意农产品、创意农业与饮食健康融入游戏中,促进创意农业产业的发展。

4.1.2 双向互动传播模式 传统农业信息传播是在政府组织下以行政命令执行,农民被动接受农业信息,信息可能因延时到达而失效。移动互联网时代,创意农业信息传播可以是双向性的,并且具有即时性,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创意农业系统各主体通过移动终端软件平台,实现与农业政府部门、农业科研部门的即时上传和下载共享农业信息。政府部门上传农业技术、政策信息到平台,农民下载查看后,可以将自己的建议、疑惑等情况上传到平台,政府能更好地跟踪创意农业生产的动态,农民也能得到即时的指导与创意农业动向。

4.1.3 多向综合传播模式 手机报的信息是随机的、有限的,无法满足用户多种多样的需求,而一些农业综合信息门户网站可以弥补这些不足。这些网站类似于著名的数码产品综合信息网站“中关村在线”,用户在网上能找到各种创意农产品、休闲农业、农业废弃物艺术利用、农业动漫游戏、新农村或园区规划等专业信息网站,包括各种新品种、新技术的使用方法,与创意农业生产、生活相关的咨询服务、决策参考及涉及农村发展各个领域的信息内容,获取直接或间接与农业传播活动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商家可以发布产品、了解行情趋势和发展动态,专家解读创意产品的科技内涵、附加值、品位及高盈利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查找到最新的创意农产品。与此同时,用户可以通过点评等互动反馈信息,使创意农业能够有效地传播。

4.2 现代移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创意农业的生产模式

4.2.1 物联网监控创意农业安全生产 “十二五”

期间,精细农牧业是十大物联网应用重点领域之一,物联网将形成规模产业。在农业高科技园区,管控植物栽培所需的养分、水分、温度、湿度信息,都由传感器实时获取,然后无线传输到中心控制室的计算机系统,相关人员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作出判断,并按照精准的方式进行无土喷雾栽培。

中国电信近期推出了“智慧农业”系统。在电脑屏幕前,可以看到农场中作物的生长数据,这是智能农业信息化平台,大棚的温度、湿度等各项指标都预设在系统内,一旦大棚内的环境发生变化,棚内的传感器会把实时信息传给系统,系统会根据预设的目标值自动给作物加水、翻土、杀虫[7]。

如在山东省德州市的城子坡村,农民手里有一部专家手机。支撑这部手机的是一张由中科院、地方政府、山东移动联合建设的农村信息化服务网。通过这些电线杆下埋着的一个个信息采集传感器,实时地把土地温度、湿度、盐碱度数据,通过无缝覆盖的网络上传到中科院平台,实时将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下传,专家就可以远程指导农民种植。

4.2.2 物联网跟踪生产过程及销售过程 使用低成本、标准化、开放的移动物联网业务,只需要一部手机,农民随时监控农业生产、生长过程。消费者也可以通过产品上记录的生产过程的监控信息,了解产品的生产安全性,购买放心安全的农产品。并通过结合农产品追溯系统的应用,将农产品企业的命运与农产品质量高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8]。拥有智能手机并安装相关客户端的用户,只需要在杂志、报纸、DM 单或商品上,通过手机摄像头扫下二维码,即可实时下单,通过成熟的第三方物流,快速送达指定地点。

5 结论与展望

所谓的创意农业是指在创意思维和理念下,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整合资源,形成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性、个性化等特征,对创意农业这个新兴产业产生变革性影响:①移动互联网将影响创意农业的供给与需求。在移动通信网络的条件下创意产品通常能获得两大优势,即“供给方规模经济”和“需求方规模经济”,信息化的创意产品往往能产生很强的网络正外部性,使其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②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意农业传播模式,主要有3 种:一是固定单向式传播模式,即建立区域移动网点实现农业信息的点对点传输,以及农业主题软件的开发与使用,建立固定的单向信息传播渠道。二是双向互动式传播模式,即农业系统各主体通过移动终端软件平台,实现农民、农业政府部门、农业科学研究部门的即时上传和下载创意农业信息达到互动共享。三是多向综合传播模式,例如建立创意农业综合信息门户网站,商户、消费者、专家、政府部门都可以在这里发布信息,汇聚各种创意农产品的推广、消费者的使用心得、专家的建议与看法、政府部门的政策法规等,它与前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庞大而多样的信息量和各农业主体的自由参与互动。③现代移动互联网下的创意农业的生产模式主要是基于移动物联网系统的创意农业生产模式。

[1] 王栋. 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投资趋势分析[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 (9):21 -24.

[2] 苏菁,徐乔鹏. 移动互联网——构筑未来信息社会生活新时尚[J]. 移动通信,2001 (10):53 -55.

[3] 张雅丽,汪遵瑛. 英国、美国等国外创意产业对我国的启示[J]. 兰州学刊,2010 (1):68 -71.

[4] 张洪胜. 关注创意果业[J]. 烟台果树,2010 (4):11 -12.

[5] 秦向阳,王爱玲,张一帆,等. 创意农业的概念、特征及类型[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 (10)29 -32.

[6] 周堇言,吴东醒,付志文,等. 新农村背景下农业传播主要模式探讨[J]. 南方农业学报,2012 (6):877 -880.

[7] 黄海峰. “智慧城市”呼之欲出中国电信政企应用展示智能生活[J]. 通信世界,2011:26.

[8] 李子蓉,真丽倩. 泉州市蔬菜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 世界地理研究,2011,20 (2):148 -153.

猜你喜欢
农业信息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今日农业(2021年13期)2021-08-14 01:38:18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订阅信息
中华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展会信息
中外会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
信息
建筑创作(2001年3期)2001-08-22 18:48:14
健康信息
祝您健康(1987年3期)1987-12-30 09: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