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鹤,季 旭,陈婧媛,赵宏梅,苏 丹,王 伟
(黑龙江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设计,到底距离 “实践” 有多少的距离。大部分的设计师不敢否认也并不否认,使用者的多元性以及重要性。但 “了解” 与实际的设计 “实践” 却有很大的距离。大部分设计师仍然期望并相信自己能够 “预设” 及“预计” 使用者的自我期望、价值观取向和活动模式。使用者相似与之不同之处,继而构思合适的设计。
设计产业是充满创意的,发明向导的,必须灵活的配合社会与行业改变作出灵活应变。在现今时间与空间不断压缩的国际社会环境中,转变的的时间也相对的需要缩短。
美国著名设计教育家A.J.普罗斯说:“设计教育的目标不是造就设计师,而是解放他们”。
工业设计的内容,活动范围以及方法理论的扩延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设计课题,运用多种知识理论和方法,加之艺术的想象力和预见性才能得以解决。
依附工科院系建立的工业设计专业,大都受到传统工科教学体系的局限。“工科型” 工业设计专业总是过分强调 “工程技术” 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在国内工科院校是极为普遍的。工业设计作为一个新鲜专业,它既要开设机械设计、人体工程学等物理学科,还要开设素描、色彩、美学等感性课程,从而使得工业设计不文不工,只是搞造型做表面文章。只有认识到工业设计是 “在有序和无序之间,在学科与艺术之间的” 的学科,是有关于美术、哲学、人机、工程学、社会学、心理学、市场学、色彩学、符号理论以及价值工程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包豪斯蒙荷里·纳基曾指出:“设计并不是对制品表面的装饰,而是以某一目的为基础,将社会的、人类的、经济的、技术的、艺术的、心理的多种因素综合起来,使其能纳入工业生产的轨道,对制品的这种构思和计划技术即设计。”
信息、符号、载体、意义和传播沟通将成为信息时代产品设计的关键词。工业设计师必须成为注重有效设计与沟通的角色。
在各种设计因素和考虑之中(生理、文化、社会,心理与意识形态),没有任何一项比其它更重要。设计的不同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场合给予使用者不同的乐趣与满足感。设计师需要以宽广的视野全盘考虑设计的品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对创造力提出的高标准、高要求,是工业设计教育面临的严峻的问题。
创造性是设计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创新精神是设计师的灵魂。设计的创造性思维和对创造性技法灵活运用的能力。设计的创意性特征能够体现出设计的文化特征与积淀,具有思想的导向性及象征性,设计的奇思妙想包括对视觉与知觉甚至触觉的冲击,隐喻着深层的文化内涵。
工科工业设计的学生有个显著的特点:学习态度认真,往往把理论知识记得很牢,面对一些设计也能说的有条有理,但是却眼高手低,只能纸上谈兵。实际动手,要么心惊胆战,自信全无,做不出任何东西和成绩;要么,有些好的想法,但就是表达不出来。然而,他们一旦走向工作,为数最多的是做具体的设计,因此,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作随堂强化设计训练,设计实践中进行设计示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艺术基础课的教学,将美的意识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将其贯穿学生的在校学习阶段。
基本技能是学生今后发展的基石,这块基石越厚,设计的水平就越高,比如造型能力,这是工业设计师最基本的技能,也是工科工业设计学生的软肋。通常我们素描课,速写课,培养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但课程结束也就意味着培养结束,要把造型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设计教育始终。
根据知识的相关性,在教学中注重分析,让学生学会包括基本功的训练,同时也包括创造性思维的正确启发和引导。任何一个物体都有不同的视角,给观者以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创造灵感,学生对自己观察的物体会产生怎样的联想,有没有强烈的创作表现欲望,这就是需要老师在安排或命题时,给学生不同思维、不同观察方式、不同语言形式表达的空间。再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独立观察、判断和自我意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形式美和表现力的探索。好的构思最后还要通过好的技术和好的形式来表现。形式是视觉艺术的核心,恰当的把握教学的形式是基础教学的关键。
此外,在基础教学中很少联系到设计,也就是上完这门课以后在以后的学习中该起到什么作用,怎样衔接后续课,也是很重要的。传统基础教学模式强调统一的标准,规范学生严格按大纲要求,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正好与专业教学目的相悖。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深思,也是急于解决的问题。
工科工业设计的生源一般是理科生,在入校之前不像艺术类学生受过较为系统的基础艺术教育,他们对美术的理解感悟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工业设计有着艺术特征,要去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并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设计师审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提高工科工业设计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设计师的重要条件。艺术性是衡量设计审美价值的重要标准。马克思指出,“人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事物的”。艺术性属于人的精神需求,可使人在选择商品时,产生共鸣,得到情感上的满足。设计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是功能美、形式美、技术美的统一,只有令人满意了,才会使人获得真正的精神享受。以装饰手法达到视觉上的审美愉悦,注重人们心理的满足。在肯定其实用功能因素的基础上,力图在形式上赋予其人格化、情感化的装饰效果。
对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能仅做绘画的基础技能训练,而应该进行的是设计思维的启蒙,充分调动他们潜在的艺术理解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文化审美意识,带领他们跟随时尚和潮流。美观,其内涵是非常丰富的,除了形状美、色彩美、材质美等之外,还有文化美,技术美,气质美,风格美,趣味美等。好的设计能充分体现设计者的美学造诣。以社会中广泛的共同美感为前提,设计出具有艺术生命力的设计。
如何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如何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具体设计中去,这是现今我们教育中的当务之急。
[1]柳冠中.工业设计学概论[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李乐山.工业设计思想基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吴静芳.设计与形态[J].实用美术,1991.
[4]邵健伟.产品设计新纪元理论与实践[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