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大跃进能否摆脱财政魔咒
交通拥堵和城市环境污染是目前的城市化问题最为突出的矛盾点。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不仅能够缓解交通压力,更能够在空气、噪音、用地等方面带来很大的改善。
中国的一些城市对于地铁的需求是显而易见的,但实际建设中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特别是地铁“大跃进”将使不少城市深陷财政泥潭。
地铁由于其公益性,历来是亏损大户,需要政府持续不断的巨额补贴。2010年,北京补贴地面交通和轨道交通达135.3亿元,占当年北京市地方财政收入的5.7%,全国也没有几个城市有财力来持续补贴城铁交通。
如今大量二三线城市开建城市轨道交通,其中不少地方政府已经为地方负债所累,如果再背上城轨交通的包袱,恐怕不少城市将会深陷财政泥潭,难以自拔。
修还是不修,这是个问题。
“正因为人口密度大,产业集中度高,所以经济总量大,所以城市空间规模就不断扩大,形成对轨道交通的需要。”
——在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看来,一个城市要建轨交,主城区面积应该在300平方公里,人口也应该达到几百万以上。“城市轨交犹如一个人的身体,有几根流畅的高速运转的动脉,而一般的街道则只是毛细血管。直径50公里的城市,如果没有这种快速交通,其运营成本就会特别高。”
“像北京、杭州这些大城市,以地养铁确实可以,但一些三线城市,以地养铁取得的收入是远远不够的。”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表示,对很多大城市来说,修建地铁和城市经济发展存在一个良性循环的关系。很多城市上马地铁,确实有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考虑,而且地铁建设期间,也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但在目前人口拐点隐现的情况下,一些三线城市未来的人口扩容比较有限,所以修建轨道交通应该更加谨慎。
“对相当一批城市来说,地铁建设实际上是吹响了地方财政的‘魔咒’,难受的日子在后头!”
——现任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谭雅玲表示,同意这种警示,以后的日子更难更苦,我们现在需要允许自己停下来,将生存环境收拾的干净、健康和安全,不要再急功近利投入,而需要修正和休整思路。
“只要将每个地铁站点的土地多给社会资本一些,特许进行停车场和零售商业地产经营,用商业地产运营收入补贴,可减少政府对建设和运营的补贴,政府要的是地铁开通后整体效率。”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认为,即使是地铁建设,也不一定非要政府补贴建设运营。只要将每个地铁站点的土地多给社会资本一些,特许进行停车场和零售商业地产经营,用商业地产运营收入补贴,可减少政府对建设和运营的补贴,政府要的是地铁开通后整体效率。
“地铁建设成本高,维护成本也高,票价定高了没人坐,定低了就赔钱。现在已建成的地铁没有一个盈利的,全得靠财政补贴,整个一无底洞。”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房地产开发的所有收入,都用在,城市建设上。社会在集资部分。不要怕欠账,这是百年大计。”
——北京网友中秋发表评论。
“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官员不要因为自己的政绩,而坑害了一个城市,更不要只顾着城市发展,而忘却了百姓,自古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真为老百姓着想,百姓也不会忘记你。”
——网友一“叶”之秋如此评论。
“地铁对产业的拉动效应,对地方经济的活跃、城市规划的扩展有积极意义,地方政府将会成为推动其发展的主力军。一旦能够盘活民间资本进入地铁建设领域,对于双方都将是获利的好事。”
——腾讯财经频道在财经观察栏目文章中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