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跃生
(山西国营大众机械厂,山西 太原 030024)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对企业产品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产品标准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特点是:首先产品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产品要打入市场,接受用户的选择,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需要什么,企业就生产什么,企业的需求取决于市场。因此,1)产品标准要由传统的“生产型”向“贸易型”转变,并建立相对应的机制;2)产品能否占领市场,与产品的结构、性能、品种、价格等关系非常密切。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根据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快速更新产品,在企业产品标准中积极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在产品科研开发和生产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3)市场具有多变性,但市场无论如何变化,企业都必须认真执行标准,尤其是强制性标准产品必须通过“3C”认证,严格执行合同协议;4)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的经济,标准成了竞争的尺度,竞争的实质是产品质量的竞争,产品质量的优劣是由产品标准决定的。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产品标准在企业科研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标准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它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标准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等。
对于生产产品的企业而言,企业标准体系应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基础标准、试验标准、产品标准、过程标准、服务标准、外购原燃材料标准等。
按照标准所涉及的范围,标准可以分为国际标准、区域(国外)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标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已成为发展贸易、经济与技术合作、保护民族产业、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技术进步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手段和纽带,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标准的外延不断扩展,各标准主体之间的利益互动更加频繁,标准的作用和地位经历着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一个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已经演变成为企业产品标准的竞争。得标准者得天下,已基本达成共识,“3 流企业卖劳力,2 流企业卖技术,1 流企业卖专利,超1 流企业卖标准”,已反映了标准的垄断性和重要性。
产品标准虽然不像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等涉及企业的管理与运行,但是,它是保障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在市场生存、畅销的基石,是企业的支柱。一个企业没有产品,也就无法生存下去,所以产品标准也是企业生存的基石。
产品标准应确立产品的外观、外形和物理性能指标等,产品质量的好与坏将直接由产品标准而确定。
产品标准是企业科研和生产必须遵守的法规、是科研和生产活动的指南针。
产品创新是产品在市场生存的基础。在设计、研发新产品之前,首先应当完成产品标准的制定,产品的所有创新点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采用都应在产品标准中予以体现和规定。其次,在科研各阶段(设计阶段、试制阶段等),都应严格执行产品标准的规定,实现产品标准所包含的产品外观、外形和物理性能指标等的要求。
在生产阶段,要严格控制产品的质量。产品质量的高低决定于人、设备、原料、方法和环境5大要素,怎样使它们更好地服务于质量,取决于对它们的管理,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又取决于管理标准。只有制定出合理、科学的管理标准,使各个生产过程严格按工艺和操作规程办事,使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围绕产品标准进行实施,才能及时发现生产中的质量问题,并及时纠正和改进,从而确保和提高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的控制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产品标准是否先进合理以及能否在生产实践中正确地贯彻,都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企业只有在产品标准中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根据产品标准的规定,做到不符合标准的原材料不投产、不符合标准的半成品不继续加工、不合标准的产品不出厂,才能确保产品质量,使企业生产出更多的优质产品和名牌产品。
在试验与检验阶段,应当依据产品标准逐项验证、检测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达到和实现了产品的设计要求与目标。为此,对试验、检验项目的方法、步骤和要求等,还应依据产品标准编制相应的试验大纲、实施细则等文件,确保试验与检验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实现标准化管理的全员化、便捷化、电子网络化是加大企业标准管理力度的有效途径和要求。加大企业管理标准化力度并不意味着简单地追加投入,而必须寻求一种脱胎换骨的质的提高。必须把标准化审查的大部分常规性工作溶入到全员的日常工作之中,这样做既能提高和保持全员的标准化意识,培养全员的标准化工作能力,又能让专职的标准化工作人员有时间和精力研究解决企业管理标准化工作中的深层次问题,从而促进和加快提高企业的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为此,必须彻底改革企业的标准采用、实施和标准化审查条件,应包括:1)定期公布、公示与企业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制修订情况,使员工在需要时垂手可得,创造全员实施标准化的基本条件。比如,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让员工在网上随时可以浏览相关信息。2)收集、分析国际贸易壁垒的相关信息,建立企业防范预警机制,研究标准化对策,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3)产品标准制定完成后,应依据产品标准完善相应的试验大纲、实施细则等文件。然后,在企业中对与本产品相关的科研、生产、采购、检验、售后服务等人员进行培训、宣贯,将产品标准内容与要求贯彻到产品的全寿命周期内的各个环节中,为产品的质量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产品标准是产品的基石,是企业生存的基石;是企业科研和生产必须遵守的法规;是产品在市场生存、畅销的保障。
在企业中普及标准化管理尚有多种形式和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思考与探索。只有结合企业实际,将标准化管理贯穿到企业管理、科研、生产、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才可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1]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企业标准体系实施指南[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12-18.
[2] 中国标准化协会. GB/ T15496—2003 企业标准体系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