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宁花,胡秀琴(宁夏灵武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宁夏 灵武 750400)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臂丛神经干周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1]。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化脚步的增加以及车祸和其他机械性损伤的增加,导致上肢外伤患者的日益增多。上肢手术一般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法,因为该方法操作简单、效果好且经济实惠。但上肢组织细密、解剖结构复杂,所以上肢手术前对手术时间无法估计,术中定位较难,也给追加麻药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现临床多才用静脉留置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将套管留置于穿刺部位内,可持续给药,满足上肢手术所需的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接收的上肢手术经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30例患者进行观察。男19例,女11例,年龄17~68岁,平均(45.8±4.5)岁。骨折复位13例,清创缝合8例,血管神经、肌腱修复6例,植皮3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23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7例。手术时间3~7 h。
1.2 方法:术前常规准备及用药,监测心电、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吸氧。使用的局部麻醉药为:1.6%利多卡因、0.25%丁卡因、1:200000肾上腺素的混合液。
1.2.1 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暴露患侧颈部,将环状软骨水平、胸锁乳突肌后缘的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之间的凹陷定为穿刺进针点,常规消毒后进针刺入皮肤后向内下方缓慢进针,找到异物感并向手指放射时抽出针芯,固定外套,回抽无血后注入局部麻醉药,剂量根据患者体质而定。
1.2.2 腋路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患侧上肢外展90°,曲肘,前臂外旋,手背挨床,行军礼状,取腋动脉搏动最高点作为穿刺点,倾斜将针刺进皮肤,缓慢进针直至出现落空感,将留置针外套推进2~3 cm,固定留置针,剂量根据患者体质而定。
1.3 麻醉效果评定[2]:好:阻滞范围完善,患者无痛感、安静,肌肉松弛度较好,能配合手术;较好:阻滞范围欠完善,肌肉松弛度稍欠缺,患者有轻度疼痛,加用镇静药物后情况得到改善;差:阻滞范围不完善,疼痛较明显,患者出现呻吟、躁动,肌肉松弛度差,应用镇静药物也无法完成手术,需改麻醉方式。
30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1例因麻醉效果差,改为其他麻醉方式而完成手术,麻醉效果好者26例,较好者3例,总有效率为96.67%。术后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经对症治疗后得到改善,其余无不良反应出现。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起效快,止痛效果较好,一般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将局部麻醉药剂量用到患者能够承受的最大范围,使不良反应的出现加大。上肢手术使用全身麻醉在手术中容易抑制呼吸、循环,同时不便于术后的护理,因此应尽量选择局部麻醉。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法操作简单,操作时间相对较短,起效快,效果好,并发症少,是上肢手术首选的麻醉方式,它既能满足手术的需要,又能减轻术后伤口疼痛。老年患者因器官的退化,对麻醉的承受能力也相对较低,对其进行麻醉的风险远远高于年轻患者,连续臂丛神经麻醉副作用较小,适合老年患者,本次观察中有2例年龄>60岁的患者,在使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血压、心率、脉搏、体温都正常。
虽然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副作用较小,但也应该注意防止局部麻醉药产生的不良反应,使用局部麻醉药时应以最低有效浓度为原则。在开始麻醉前就应做好各种抢救工作;对患者做好安抚工作,减轻其紧张度;在麻醉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变化,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患者有嗜睡、抽搐等现象时,应立即停药,将患者下颌托起,使气道处于开放状态,迅速的清除口腔内分泌物,给予吸氧,必要时麻醉师可联合主治医生行气管插管术;患者经抢救恢复后应持续低流量吸氧,同时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以及有无异常症状出现。
在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穿刺时动作应轻柔,既能避免出血,又能减轻患者的紧张感,落空感是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的重要标志[3-4]。手术中患者处于清醒状态,能更好的配合手术,也方便观察上肢的恢复情况和术中的监测,术后的恢复也较快。通过本次观察发现,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较为理想,操作简单,有利患者术后的护理和恢复,对上肢手术较为适宜,但应注意每次加入局部麻醉药时均应回抽无血再进。
[1] 洪 蕊,章迎凤.1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毒患者的抢救和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148.
[2] 杨建平,张 亮,吕治全,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718例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5):2087.
[3] 田润莲.56例手外伤患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22):104.
[4] 许 玲.两种神经阻滞方法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9):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