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合强,王宏胜,施海东,陈 栋
(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海门226103)
饲料对家禽生长很重要,一只肉鸡每增长0.5千克的体重,需消耗0.9~0.95千克的优质配合饲料。如果饲料质量不好,轻者导致生长缓慢,重者可能引起中毒死亡等。肉种鸡能否保持良好的均匀度和正确的体重增长反映出饲养人员管理鸡群的水平。评估肉种鸡的生产性能应综合考虑饲料成分、饲喂管理和常规管理。因此,应为父母代肉种鸡提供一系列营养平衡的饲料,满足其各个阶段生长和生产的营养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种鸡的生产性能,提高雏鸡质量。肉种鸡生产中饲料管理的内容主要有营养供应、饲喂程序和营养指标、种公鸡的营养、饲料生产和饲料选择等。
在整个生长周期中,为种公母鸡提供具有特定营养需求的饲料,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产性能。鸡只每日摄入的能量、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将直接影响其生产性能。必须根据可摄入的消化营养成分平衡配制日粮。任何一种营养成分过剩或缺乏都会给整个鸡群的生产性能带来负面影响。
粗蛋白质指标为15%,基于氨基酸水平而异,低于14%,降低蛋重、产蛋数和年轻鸡群所产的雏鸡质量;如果高于17%,蛋重增加,孵化率降低。
代谢能指标为2800大卡/千克,如果不足体重、蛋重、产蛋率下降,除非调整料量;过剩则产双黄蛋、特大蛋增多、肥胖、后期受精率下降。
可利用赖氨酸指标为0.61%,低于标准的10%,降低蛋重和产蛋数量。
可利用蛋氨酸+胱氨酸指标为0.5%,低于标准的10%,降低蛋重和产蛋数量。
亚油酸指标为1.2%,低于0.9%蛋重下降,如果过剩则蛋重太大。
钙指标为2.8%,如果不足壳质量差,过剩则营养利用率下降。
可利用磷指标0.35%,低于0.25%影响产蛋率和孵化率,雏鸡骨骼灰分减少,如果过剩则蛋壳质量差。
代谢能是鸡所需能量的标准量度,适量的能量摄入在公鸡和母鸡整个生长周期中至关重要,摄入的能量不足将导致鸡群生长率、体重、均匀度、产蛋率、蛋重、受精率、孵化率等方面表现不佳。饲料原料成分质量欠佳(低消化能),则无法使鸡只摄入适量的饲料以满足代谢能的需求。饲料中粗纤维含量高于5%,鸡只不易消化并导致其在消化过程中产生多余的热量,这种状况也许在寒冷季节对鸡只有好处,但在炎热季节却十分有害。能量摄入过多会导致双黄蛋多、蛋重过大、鸡只过肥等情况,同时在鸡只受热应激时会增加死亡率。当饲料中包含小麦、大麦、黑麦和高粱中的可溶性非淀粉多聚糖时,将降低脂肪消化率。使用全小麦日粮饲料的营养水平较低,会影响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和出肉率,必须在屠宰前2天停用,可避免肠道内容物排空较慢和造成污染。日粮中较高的植酸盐和游离脂肪酸含量会降低钙的利用率。饱和脂肪含量较高,特别是使用以大麦为主要原料的饲料,将限制鸡的早期生长。饲料中的油脂要保持较低的水平,如果大鸡料(肉鸡)的营养水平过低,将增加脂肪沉积和降低胸肉的出肉率。除非病原微生物得到有效的控制,最好不循环使用动物性脂肪。饲料中加2%油脂或在每吨饲料中加500克合美酵素(相当于加1%的油脂),会使肠道蠕动减慢,消化率提高,提高采食量3%~5%。
饲料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水平对鸡只的生长、饲料利用率、性成熟、免疫系统功能、产蛋率、蛋重及孵化率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建议为种鸡在产蛋期间最高提供16%的蛋白质,过高蛋白质影响受精率。在炎热季节摄入过多的蛋白质(26克/只/天),将加剧肉种鸡群的热应激程度,进而导致死亡率的增加。蛋白质质量不好或不平衡会产生代谢应激,在造成垫料潮湿的同时伴随着能量消耗的增加。可利用赖氨基酸标准为0.61%,蛋氨酸+胱氨酸标准为0.5%,低于标准的10%以上时,蛋重和产蛋数均下降。18周至产蛋高峰阶段的饲料,在手册标准的基础上,每吨饲料再额外补充纯度为99%的蛋氨酸600克,产蛋进入高峰或蛋重达到58克后,再分三次减掉,每周减200克,可提高鸡群丰满度,促进早期蛋重。
能量与产蛋率有关;蛋白与蛋重有关。建议预产料至45周的比值为170~175;46周至淘汰为180~185,可控制后期蛋重的增加。
主要矿物元素钙和磷对于鸡只良好的骨骼发育、机体功能、繁殖性能以及蛋壳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自鸡只开始产第一枚种蛋当天起,每只母鸡每天需要4~5克钙以维持鸡只体内钙含量的平衡。在实践中,该需求可通过育雏料、育成料或预产料转换成产蛋I号料(产蛋率达5%,3.05%~3.15%的钙)加以满足。为保持理想的蛋壳质量,可考虑用直径为3.2毫米粒状的石灰石或牡蛎壳为每只鸡每天补充1克钙,尤其在使用颗粒料时作用最为明显。近年来,通常在加工饲料时添加石灰石的细粉末,以弥补制粒过程中的损失。若在白天早些时候饲喂鸡只,饲料中小颗粒的石灰石会很快被吸收,并早早地于傍晚蛋壳形成之前通过肾脏排泻掉,这样在下午为鸡只提供较大颗粒钙物质将提高蛋壳质量,前提是要确保钙在蛋壳形成期间已存在于鸡只内脏。实施这种额外补充钙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其均匀地散撒在垫料上,但也不能在垫料上撒上过多的钙质,否则鸡只摄入过多的钙将对蛋壳质量有害。如果垫料上蓄积了钙补充物,应立即停止再加补充物,直至鸡只采食干净垫料上所有的钙物质。如使用粉料,则很容易将大颗粒的石灰石或牡蛎壳混合到饲料中。关键的问题在于鸡只所摄入的钙和可利用磷必须要正确平衡。磷摄入过多会导致蛋壳质量下降,同时对鸡群孵化率有负面影响。建议参照最新营养标准,获取有关可利用磷的使用标准。适量补充微量矿物元素同样十分重要,不足时会对其后代产生影响。应参照最新营养标准,获取有关增加微量矿物元素的实施标准,特别是铜、锌、铁是生命之花更应重视。制定微量元素预混料标准时,对具有较高生物学效价的元素应加以注意如硫酸锌和硫酸锰等,要达到饲料中电解质的均衡,应考虑到一些阴离子,尤其是氯化物等。若采用其他含钠物质如碳酸氢钠来取代氯化钠,应注意避免氯含量过低。在制定饲料配方时,应考虑其他原料中氯的含量,如赖氨酸和氯化胆碱等。电解质不均衡将导致粪便稀、饮水量增加、营养吸收不良和生长缓慢。建议用低钙饲料配方,每千克饲料含钙2.3%~2.5%,不足部分用贝壳或石灰石粒补充。
维生素在鸡群生长和产蛋性能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缺乏维生素影响种鸡的生产性能,同时还会造成鸡胚发育异常。建议参照最新营养标准使用维生素。在应激条件、疾病暴发或其他情况下,鸡只对摄入额外补充的维生素如通过饮水补充具有良好的应答效果。但是,使用维生素的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应激的因素,而不能依靠多余的维生素来提高生产性能。维生素对许多因素都很敏感,如热、氧化和使用期限等。采取下列措施有助于鸡群获得所推荐的维生素营养成分含量,分开使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预混料;维生素预混料中不包含氯化胆碱。成品料中所推荐使用的是最低维生素水平的含量,为解决饲料加工各环节中维生素效价衰减的问题,应在饲料配方中调整维生素的水平,特别是使用高温、高压(如膨化、颗粒蒸煮和挤压)调制系统时,此种调整显得尤为重要。在饲料额外添加物中,维生素E是最昂贵的成分之一,维生素E在众多重要的生物进程中(包括呼吸、免疫系统、产蛋性能和雏鸡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种鸡料,建议在每千克成品料中应含有100个国际单位的维生素E,确保每克种蛋的蛋黄中含有200微克的生育酚(维生素E);研究表明,该水平的维生素E有助于提高孵化率,同时可增强新生雏鸡的免疫功能。某些情况下如疾病暴发、环境应激,提供更高水平的维生素E对鸡群大有帮助。具有免疫功能的营养有VE、VB12、VB6、VC、VA、VK和叶酸;每吨料中添加150克VC不仅能提高受精率,而且具有免疫功能和抗应激作用,还具有提高蛋壳质量的效果。要提高生产水平,提高维生素浓度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措施。
在整个生产周期,应综合运用饲料配方和饲喂程序,密切监测和观察种鸡群,使其体重达到标准要求并取得良好的均匀度。饲料成分和饲料形式的突然变化会导致种鸡采食量降低,即便是短暂现象也应避免。在饲料转换过程中,应避免诸如转群、免疫接种等具有应激性的活动。
环境温度是影响种鸡能量需求的主要因素,并随鸡群年龄产生变化。如果温度从20℃降到15℃,每天每只鸡应增加大约30大卡的能量;温度从20℃上升到25℃,每天每只鸡应减少大约25大卡的能量。
目前大型养殖场都配有自动喂料器,如蛟龙式或链条式饲喂器,蛟龙式对饲料的要求较高,更适用于商品鸡的饲喂,由于机器饲喂使料量分布更加均匀,能保持鸡群良好的均匀度而被广泛应用。对于雏鸡来讲,开始饲喂必须量少多次,如第一天需饲喂6~8次,这样既促进采食,又确保饲料新鲜。在饲喂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查看鸡舍的喂料系统是否够用。而对于种鸡而言,在确保充足有效采食位置的同时,也尽可能的不要有富余的采食位置,这样能保证全群种鸡体重均衡增长,提高均匀度。
研究表明,在产蛋期间为种公鸡提供特制的饲料有助于提高精子的特性如精子活力、精液浓度等。然而,据不完全数据表明,这种特定的饲料配方可提高其自然交配的能力。另外,单独为种公鸡配制饲料,有可能带来管理方面的挑战(由于用量少,导致饲料在场内存放时间过长或增加饲料运送失误的可能性)。为公鸡提供与产蛋鸡同水平的钙,其效用已引起广泛关注;近期研究表明,公鸡采食同水平的钙并无害处。家禽饲养业中长期广泛的实际生产结果表明公鸡与母鸡饲喂同样的饲料对种公鸡无任何损害。考虑到上述一些因素,爱拔益加成年种公鸡可以饲喂育成料或直接饲喂与母鸡相同的产蛋料。饲料中适宜的抗氧化剂水平会对种公鸡的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只有在饲料生产加工过程中实施正确合理的管理实践,才能获得适宜的饲料营养。种鸡群都可成功地用粉料、破碎料或颗粒料进行饲喂;在尽可能降低饲料潜在污染的同时,肉种鸡应当接收营养配额充足的日粮,这一点至关重要。在整个饲料生产过程中,为确保按照均衡营养的配方合理加工,应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饲料生产和运输中应当考虑:饲料加工生产应持续对每批饲料和每一个生产环节进行跟踪检查;所采用的饲料成分应不受化学残留物、细菌毒素和病原体等污染;建立生产记录体系,在许可的范围内确保原材料尽可能的新鲜,并在适宜的环境控制条件下贮存饲料原料。原料和成品料贮存设施必须保护得当,不应受昆虫、鼠类和野鸟等潜在的病原体传播媒介的侵袭。必须建立抽样和测定程序,确保所用饲料原料与成品料的质量一致。饲料中添加的油脂应恒定且质量优良,并适宜地用抗氧化剂加以稳固,防止其氧化,油脂的氧化产物如过氧化物对鸡只十分有害。有证据表明,鱼油抑制鸡群的生产性能,应避免使用含有转异构体脂肪酸的油脂,该种物质在过于加热的菜油中形成。用蒸气或热水调制加工的饲料可大大减少饲料中微生物的含量。灭除饲料中致病微生物的最可靠的方法是在足够长的一段时间内,用高温、高湿对饲料进行调制;要特别注意防止饲料再次污染,可采用有机酸进行处理,进一步降低饲料再次污染的风险。与颗粒料相比,粉料和破碎料会延长鸡只采食饲料的时间,使所有的鸡只都能吃到各自的饲料份额;相反,在炎热季节,采食时间已经延长的情况下,颗粒料具有其优越性。当水分含量增大时,饲料成分或成品料中的能量密度会降低。为避免给鸡只提供的能量过高或过低,应检测主要原料如玉米、高梁、大麦、豆粕中的水分含量,调整相应的能量水平。另外,如饲料经过调制,要检测成品料中的水份含量。如未加说明,主要原料和成品料中水份含量的差异会导致鸡只生长和产蛋性能的差别。应合理安排饲料运送,避免饲养场内料塔中饲料存留的时间过长(如超过10天)。采用适宜的霉菌抑制混合物如含丙酸的霉菌抑制剂,将有效降低霉菌滋生及霉菌毒素的形成。应尽量缩短将饲料从饲料厂运至目的鸡群的时间,这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尤为重要,因为此种气候条件将加速饲料质量的下降。
根据种鸡的营养需要,参照饲料原料营养标准,设计配合日粮,满足种鸡不同营养阶段的需求,促进种鸡的生长发育。如热应激会使鸡的饲料采食量下降5%~10%,需提高饲料的营养浓度。与羽毛有关的营养有泛酸钙(VB5)、核黄素(VB2)、锌和蛋氨酸;与腿病有关的营养有锰、胆碱和VC,应注意不能缺乏。产蛋后期饲料中提高烟酸的浓度和适量的胆碱,可缓解脂肪的沉积。
当考虑饲料的生物安全而需对饲料进行加热处理时,应特别注意加工过程中的维生素损失。予混料中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或氯化胆碱结合都会显著增加维生素的氧化损失。经加热处理的饲料,会增加垫料潮湿出现的概率。如果颗粒加工的条件是为了更好的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会造成营养损失特别是维生素的损失,设计配方时应注意加量。
在鸡群的饲养中,饲料是一个不小的投入,可占到成本的60%~70%,每个鸡场都应有专门的饲料贮存仓库,对饲料仓库的要求是防潮、卫生、封闭性好、便于消毒,能防止老鼠等害虫的进入和消灭。鸡场贮存饲料一般不宜超过7天,饲料进入仓库都要用2倍的高锰酸钾和甲醛进行熏蒸消毒,具体做法是取一个陶瓷或者铁制的容器,按每立方米14克高锰酸钾兑28毫升的甲醛溶液进行反应,注意先放高锰酸钾,后倒甲醛,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如需回收用完的饲料袋,必须清洗,用消毒液浸泡、晒干后存放在单独的仓库。
霉菌毒素会对种鸡造成伤害,产蛋高峰期如发生霉菌毒素中毒会引起拉稀;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及T-2毒素会使活鸡腹泻和肝脏等重要脏器坏死,严重的导致突然死亡,影响产蛋5%~30%甚至停产;饲喂含有2毫克/千克T-2毒素的饲料,5~7天后就能看到口腔溃疡。饲料发霉导致黄曲霉菌中毒而产生免疫抑制,抑制禽类抗体的合成,使胸腺、法氏囊、脾脏萎缩,增加鸡对马立克病毒、盲肠球虫、沙门氏菌的敏感性且死亡率增高。即使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浓度很低(0.1毫克/千克),仍会引起营养吸收不良,造成某些营养物质如VD和VB2的缺乏。
首先应保证日粮中能量达标,正常温度下(21℃),肉种鸡在产蛋5%时,母鸡应接受350~364大卡/克/日的能量,高峰料的能量为464~471大卡/克/日。其次,高峰期每只母鸡应摄入大约25克的平衡蛋白质,蛋白质应考虑它的量和质,只有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充足且平衡,才能满足肉种鸡的营养需要。第三,充分考虑各种饲料原料的生物学利用率,如豆粕的蛋白质消化率为86%,而菜粕、棉粕分别为75%和72%,避免计算配方错误。第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应足够,并应充分考虑它们彼此之间的比例关系及生物学特性。维生素应用合理,如夏天加小苏打可减轻热应激,但会导致对碱性敏感的VB2遭破坏;VB1可增加胃肠蠕动,但胃有溃疡,则会加剧,过高的维生素也不好。钙磷比例应平衡,钙含量高往往镁含量也高,易造成拉稀,产蛋不好。第五,饲料原料质量优良。饲料霉变或被污染,使用伪劣的高盐鱼粉、生豆饼或豆粕蛋白含量不够的原料,会使饲料的适口性降低而使采食量减少,且会造成腹泻、肝坏死等而致营养严重不足的营养代谢病使产蛋上升缓慢,且后期恢复非常困难。还有饲料加工、原料的保管和运输问题等,不一而足,所有这些,均会影响饲料质量,进而影响肉种鸡的生产性能。
4.5.1 及时检测原料和成品料,把好饲料原料的采购关,配备专门的化验室,对每批采购的原料和生产的成品料进行化验,并将饲料和原料样本贮存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下,以便日后备查,确保饲料质量。
4.5.2 控制霉菌,减少霉菌毒素对产蛋率和孵化率的影响,霉菌毒素能降低受精蛋孵化率,使种蛋不受精,延缓性成熟,影响免疫效果,特别是黄曲霉菌严重影响孵化率,达到5微克7天前胚胎死亡率49%,达到40微克,3天前胚胎死亡率91%,因此应重点预防和控制霉菌毒素对种鸡的影响。①控制水份。注意饲料储存仓库、蛋库及鸡舍内的湿度。②保证饲料新鲜。夏天不超过5天,冬天不超过10天,尽量使用新鲜饲料。③保持用具和设备干净。尤其注意料槽、料桶、料箱底、转角器、仓库死角、原料仓库、饲料机底部等。④选择好的原料。因为霉菌毒素无处不在,选购的各种饲料原料和成品料应进行化验分析,保持良好的储存条件。⑤使用吸附剂和制霉菌素控制霉菌滋生。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控制霉菌,防止霉菌毒素被机体吸收;用化学药物或生物学方法去除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使用抗氧化剂BHA减少黄曲霉毒素;使用VC能减轻产蛋鸡赭曲霉素中毒的影响。
4.5.3 选用优质高效的饲料,饲料营养是肉种鸡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表现的基础,应为种鸡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保持合理的蛋能比,一般为52~55,确保营养全价。
一般肉鸡的饲养时间在40~45天左右,体重在2.5~3.5千克,由于颗粒料适口性好、采食时间短、易消化吸收、故增重较快,所以一般肉鸡都饲喂颗粒饲料。
肉种鸡全程使用颗粒饲料未必太好,由于种鸡育成期采取限饲方法来延长采食时间,颗粒饲料采食时间短、维生素和营养物质的高温破坏、饲料成本的增加都会使种鸡饲喂颗粒料没有粉料那么多优势。但是前期(1~2周龄)使用颗粒料应值得推广,这样能保证前期发育完全,特别是鸡只的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
提高饲料营养成分对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要超过其他管理因素。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不好,是影响鸡群生长发育的常见原因。应为种鸡提供全价饲料,以满足其各阶段生长发育的需要,在不影响种鸡福利的情况下,获得最佳的饲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