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浩,衣 楠,李巧巧,
(1.青岛中仁药业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329;2.山海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秦皇岛066200;3.乳山市崖子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威海264500)
2010年冬季至2012年冬季,我国许多猪场都发生了非常严重的仔猪腹泻,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仔猪腹泻病易感猪群主要为2~10日龄的仔猪,临床表现为:严重腹泻、呕吐和脱水等,粪便性状基本以黄色、白色和绿色为主,严重时出现水样便;腹泻之后部分肠管充气,肠壁变薄,一些仔猪还出现了胆囊肿胀。发病率可达50%~100%,且死亡率较高,在某些猪场会反复发作,间隔时间约20天,持续时间长,可达数月甚至半年,传统的猪腹泻病主要发生在比较寒冷的冬季,而2012年7~8月仍有很多腹泻病发生。据调查,30千克以下的仔猪全年平均发病率可达46.5%,死亡率10.3%,冬季发病率可达69.9%,死亡率可达19.6%,腹泻造成的危害很大,轻度腹泻会导致仔猪营养不良和生长受阻,严重腹泻会导致仔猪脱水,甚至死亡。病愈后也往往生长发育不良,日增重明显下降,甚至形成僵猪。
仔猪腹泻病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可以分为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包括饲料、母乳、环境等)。传染性腹泻主要有病毒感染性腹泻、细菌感染性腹泻和寄生虫性腹泻。细菌性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细菌:一是大肠杆菌,其致病特点是产房中不同日龄的猪都发生腹泻,粪便为黄白色或清亮的白色;二是魏氏梭菌,能引起仔猪红痢,粪便的颜色是棕红色;三是胞内劳森氏菌,由其引起的增生性回肠炎,常发生于80~90日龄的育肥猪,腹泻粪便为酱红色。寄生虫因素主要考虑球虫,多发于7日龄后,2~3日龄出现的腹泻一般不考虑球虫的原因。传统的病毒性腹泻主要有三个,即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轮状病毒(RV)。非传染性因素包括营养性腹泻、应激、卫生条件差、环境刺激、母猪无乳或者少乳等,另外,2011年至2012年冬季的平均气温创27年最低,极端的气候也是引起猪腹泻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应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栏舍带猪消毒,临产母猪可用0.1%的高锰酸钾对乳房、外阴及腹侧进行消毒处理。接产用具和接产人员要彻底消毒,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另外要保证产房和圈舍的适宜温度、湿度和适当的密度。仔猪的适宜温度为:1~3日龄32℃~35℃,4~7日龄30℃~32℃,8~14日龄为25℃~28℃,15~30日龄22℃~25℃,2~3月龄为22℃。产床上采用红外线灯、暖床或者电热板进行加温,相对湿度保持在60%~80%之间。
分娩前的母猪要采食营养全面均衡的饲料,保证母猪分娩后能分泌多而优质的乳汁。饲料中添加酸化剂、酶制剂,可减少仔猪胃肠机能紊乱和仔猪腹泻的几率。仔猪提早开食补料,一般仔猪出生后5~7天即可开食,采用自由采食方式,最好是颗粒料,有利于仔猪的消化。减少蛋白质含量,尤其是植物性饲料,建立对饲料粗蛋白的免疫耐受性,减少日粮抗原过敏反应。也可以对饲料进行加工处理或减少抗原物质,可大大降低抗原作用。同时在保证仔猪生长发育必需氨基酸的条件下,蛋白质水平不能过高,粗蛋白含量控制在19%以内,既可以减少日粮抗原反应,也可以减少肠内蛋白质因消化不良造成的腐败和仔猪断奶后腹泻。
粪便传播是仔猪腹泻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要杜绝传染源的引入,一旦发现病猪,迅速隔离,严格消毒,切实切断传播途径。
母猪在产前40天和15天接种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效果较好。TGE-PED二联灭活苗在母猪分娩前20~30天接种,轮状病毒弱毒疫苗在产前15天和产后7天对母猪进行2次免疫,让仔猪通过被动免疫得到保护。每年11~12月份,接种TGE-PED二联灭活苗,初产母猪一定要完成两次免疫,谨慎使用三联活疫苗,活疫苗要注意剂量及免疫保护期。
在仔猪出生后,未吃初乳前,用庆大霉素8万国际单位口服,对预防仔猪红、黄、白痢效果明显。
仔猪发生腹泻后,可使用氟苯尼考和中仁泻立停(青岛中仁药业有限公司),二者配合治疗腹泻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