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英会,张子军,刘洪瑜
(安徽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不仅对肉、奶、蛋等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同时对畜产品质量也越来越关心[1]。为了生产出更安全的畜产品,我们需要对牧场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布局,以创造出较为理想的、适合家畜健康生长的环境。《牧场设计》是一门将现代化牧场的总体规划、生产流程设计、舍内环境控制、废弃物处理等内容整合为一体的课程,是对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综合性知识要求较高的专业课。它打破了原有课程之间的壁垒和界限,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将家畜环境卫生、猪生产、牛、羊生产、家禽生产等课程内容进行了重组、整合与拓展[2]。学习该课程后,毕业生将会快速地适应畜牧场的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3,4]。
《牧场设计》包括理论与实践课程两部分,二者将围绕“如何设计合理、高效的牧场”为主题进行讲解。修建牧场的目的,在于以人为手段为畜禽创造适宜环境,为生产提供方便条件,以达到用相对较少的投入(基建设备投资及饲料,能源、劳力等),获得相对较多的、安全的畜产品和较大的经济效益[5]。因此课程教学需要按照场址选择、场房规划布局、畜舍内热、光、有害气体等因子的控制以及废弃物处理及环境保护的工艺流程, 坚持“实用、适用”的原则, 将《牧场设计》与不同动物生产各课程内容重组、整合,形成课程新内容,这些都是本课程需要结合课堂理论与生产实践所要教授的内容,使学生全方位地掌握各种类型牧场的预算、选址、施工与管理。确保学生学完该课程后可直接参与后期工学结合实训, 参与养殖企业的规划建设与生产, 实现与企业岗位任职要求零距离对接[2]。
强化重点内容与知识点的《牧场设计》课程基本涵盖三大部分,第一是牧场的总体设计;第二是畜舍的建筑设计;第三是牧场的环境维护。前面两部分设计合称为“初步设计”,如果将主要详图包括进来,就可称为“扩大初步设计”,结合相关的技术设计即可构成完整的牧场设计。作为本课程的重点应是“扩大初步设计”内容,至于技术设计虽关系工程安全和质量,但纯属建筑工程学科内容,不作为本课程的教授重点;而作为牧场的环境维护部分则是牵涉到建成后牧场的日常饲养管理及牧场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
本课程实用性较强,学生再结合生产实践将会对《牧场设计》课程产生较深刻的印象。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或者是建筑工程学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只作简单介绍,学生能有整体了解就可以;对于具体某种牧场布局设计方面等则需着力加强讲解,如介绍近几年来猪场在规模化、现代化方面的进展,剖析几种典型代表鸡场的禽舍配套建设及设计布局等。
2.2.1 利用多媒体讲课,提高教学效率 《牧场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涉及家畜环境卫生、猪生产、牛、羊生产、家禽生产等多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大量的生产实践知识。如果仅仅在教学内容上用板书或者文字性资料阐述,学生对牧场设计及畜牧业生产的感性认识有很大的障碍,因此在教学内容上采用大量的实际生产中的图片、图解资料以及视频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结合多媒体教学能为《牧场设计》提供较为理想的教学环境,对提高教学效果和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牧场设计》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充分利用其直观性、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2.2.2 《牧场设计》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通过优化课程内容,收集各种类型牧场设计布局规划图以及各式建筑和畜牧养殖设施图片、视频等材料;结合课程重点内容和知识点制作出内容系统、趣味性强及图文并茂的课程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对牧场设计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真实确切的了解并掌握牧场设计的全过程。本课程多媒体课件以各种类型牧场分别为主题进行制作,具体可依两方面来区分各种类型牧场;一是从牧场的性质和规模划分,二是从牧场所饲养的物种来划分。这样有针对的准备多媒体课件,以方便于开展专题授课。
2.2.3 坚持教师主导地位,灵活应用多媒体教学 任何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都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尤其不可能替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根本还得依靠教师的主导作用[6]。教师需要科学地安排课堂教学设计,创造良好的视听环境,把握好多媒体教材的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使用时机等[7]。教师应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讲授,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的视听指导,使学生转换角色让其自己评价一些牧场设计的优缺点,注重与学生的反馈交流。
《牧场设计》课堂教学采取双语穿插式教学模式;以中文为主,在理解中文的基础上适当用英文补充。在授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通过双语教学,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去交流和求知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用英语掌握《牧场设计》的专业知识,最终达到具有一定国际交流水平。
网络教学是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种方式,是学生课后继续学习的必要补充。通过网络与学生对话来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效地打破时间与空间的互动学习环境,让更多的学生可以通过课程视频材料和课件随时进行在线分享[8]。在网络教学中还可以以论坛、留言板的形式鼓励学生和老师直接对话,打破交流时间、空间的限制,有利于学生对《牧场设计》的整体了解,促进师生交流互动[9]。教师鼓励学生多疑、多问、多读、多想,以求自得。在自得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多查阅《牧场设计》的相关材料,启发思考,形成量上的积累,《牧场设计》的网络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环。
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畜牧工程领域在研究国外技术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基本形成了适于我国国情的畜牧场建设和环境控制的技术体系,并在畜牧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畜牧业仍然处于由传统的畜牧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化阶段,在畜牧规模化饲养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10]。现代化的先进牧场在建场前,须对拟建场的性质、规模、建场投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要严格选择场址、对牧场进行细致的规划与设计。现代牧场要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力的投入,解放人的双手,同时要批量生产合格的畜牧产品。
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动物科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牧场设计》往往被纳入到《家畜环境卫生学》的附属内容中,不被老师和学生所重视;授课时,却又时常会讲解到一部分。随着就业单位对毕业生要求的提高,《牧场设计》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教授给学生,以增强就业竞争力。近年来,这门课程的开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原有《牧场设计》的理论性教学过多,为学生提供的典型牧场设计模型过少。其次,原有《牧场设计》的配套生产实践课较少,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各种牧场设计的内在要求。再者,牧场按性质、规模和物种可分为众多种类,因此不应一概而论或只讲解某一种以推导其他牧场;熟练地掌握牧场设计应是建立在对大量各种牧场设计的量上积累。
对于目前《牧场设计》课程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首先,应更多地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结合课堂理论知识深化对牧场设计的掌握。其次,可结合地区性企业牧场实际工作,教师带领学生实际参与牧场规划,参观牧场设计布局。再者,教师可为实践课程设置一些新型的牧场设计规划,如向学生介绍生态牧场的建设等。最后,应针对个类牧场开展各自的专题讲解。最终实现《牧场设计》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晓双. 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及仪器初探[J]. 中国牧业通讯, 2009(10): 34-36.
[2] 闫红军, 沈文正, 牛华锋, 等. 高职“牧场规划设计与家畜环境卫生”课程建设与改革[J].家畜生态学报, 2011, 32(1): 110-112.
[3] 安立龙, 牛竹叶. 浅论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体系建设[J]. 家畜生态, 1998, 19(2): 30-36.
[4] 王利华, 王 光. 家畜环境卫生学的课程建设[J]. 家畜生态学报, 2008, 29(6): 151-153.
[5] 李震钟. 家畜环境卫生学附牧场设计[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93, 78-79.
[6] 区庆耀. 论教师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J]. 广西教育,2009(9):103.
[7] 代静亚. 多媒体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J]. 同仁学院学报, 2007, 1(6): 114-116.
[8] 宋宇轩, 曹斌云, 张慧琳. 《畜牧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 家畜生态学报, 2012, 33(5): 126-128.
[9] 刘海英, 刘希颖, 董维国, 等. 《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模式的探索[J]. 家畜生态学报, 2012, (5)33: 123-125.
[10] 刘继军, 贾永全. 畜牧场规划设计[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