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雅
【摘 要】供电可靠性直接反映了供电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和服务质量,是一个供电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文章结合目前10kV配电网实际情况,在归纳总结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性的提高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具体措施,可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措施
配电网是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供电领域内人们的生产生活。虽说近些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10kV 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但由于10kV配电网本身所处环境的复杂、线长、点多等特点,造成了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影响因素多,故障频发。因此,必须深入挖掘10kV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因素,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提高10kV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1.10kV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
1.1 故障停电因素
(1)配电网结构因素
由于配电线路经过的地理条件复杂,如果电网结构达不到安全标准,在系统内有严重故障产生时,由于不能及时切除,系统的稳定性就得不到保障。目前,我国较多采用以架空线为主的混合结构配电线路,而10kV配电线路供电方式则多为放射形。近年来,我国农网改造工作的开展,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得到极大的提高,但因配电线路电力用户众多,用电负荷大,10kV配电线路事故的发生任然居高不下。
(2)线路因素
在影响配电网可靠性运行的原因中,线路故障是另一个重要因素。常见的线路故障如:线路某相过负荷运行,或者三相开关中某相无法合上或没有合好,从而引发跌落熔断器一相的熔断,在线路接点氧化接触不良的情况下,也会产生缺相运行。由于导线具有热胀冷缩的属性,因此,外界气候变化会造成导线张力的变化,特别是在高温情况下,导线伸胀,从而弧垂变大,容易引发接地短路事故,或者交叉跨越处的放电。高杆植物生长过于靠近架空线路而超过了与导线的安全距离,在大风的影响下发生倾倒,容易引起倒杆断线事故;或者树木的枝叶与导线接触,引发线路接地故障;如果树木的枝干断落在架空裸导线上,则会引发线路短路跳闸事故。配电线路上的跌落保险瓷体、瓷瓶因质量不达标,或因表面和瓷裙内有污秽堆积,绝缘性能降低,在阴雨受潮或大雾天气就会发生闪络放电,甚至因瓷瓶击穿而发生接地故障。线路绝缘子破碎或者击穿则会引起10kV系统单相接地,造成导线的烧断。
(3)人为外力破坏因素
人为造成的外力破坏是影响10kV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常见的因人为原因引发的停电事故如:偷盗公共电力设施而引发停电事故,或偷盗引起铁塔的杆塔倾斜或倒杆;高抛具有导电性能的物体,因高抛物接触导线而引发单相接地;车辆碰撞电杆引起的倒杆、断线;违章建筑的某个部分因接触导线而引发的相间短路、跳闸;在砍伐树木时,由于树木倾倒重压线路而造成断线、线路接地以及短路事故。
(4)自然灾害因素
自然灾害如雷电、台风、雨、雪、洪水等都是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典型的例子如我国2008年南方出现的雪灾天气,最终导致南方多省电力供应中断,受影响特别大的省份电网几乎全线瘫痪。此外,雷击事故的发生会产生绝缘子爆裂或击穿以及配变烧毁、断线等。沿海城市,台风较多,台风可以吹倒杆塔,或者在配电网弧垂过大的情况下,可以引起碰线从而产生短路电流,引发跳闸事故。洪水则容易冲蚀配电网拉线、杆塔基础,从而引发倒杆事故。
1.2 非故障停电因素
除了故障停电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市政工程建设和城乡电网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因此产生的非故障停电成为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原因。非故障停电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计划停电,在很多经济发达的省份,包括工程停电和检修停电的计划停电己经达到总停电次数的一半以上。非故障停电原因如:35kV及以上输变电线路架设跨越,则10kV 配网需要配合停电;10kV配电网改造和检修,35kV、及以上变电所、输变电线路进行试验、检修、改造,10kV 配网也需要配合停电;此外,变电所设备检修、改造以及主变过载,也会引起10kV 配电网停电。
2.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2.1加强用户管理
逐步完善业扩报装的处理方式,包括快速扩展新负荷(用户搭火)等新技术的应用,以便减少用户申请停电次数;客户设备接入电网时,其设备质量、维护水平、运行环境需要通过相关管理程序的认证,在接入电网后,应采取措施对用户设备质量、维护水平、运行环境进行控制;加强用电宣传、教育和管理,对用户及电工技术人员多进行技术培训,对不符合标准的用户设备提出整改措施,从而减少用户破坏所造成的停电事故。
2.2提高供电可靠性信息管理水平
及时更新维护配网GIS系统、可靠性管理系统和负控系统中的数据,使其覆盖全部城市电网范围内的相关线路、设备数据;将中心城区线路统一纳入一套可靠性管理软件统计;参考先进地区供电企业运行经验,提升信息系统在各项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使其成为指导工作流程的数据源,电网数据的信息库。
2.3推进环网结构改造
配电网采用的供电线路接线方式不同,其供电可靠性就不同。我国目前的10kV配电网多采用以架空裸体导线为主的放射形结构,因而存在供电能力差的弊端。而通过对不同接线方式进行评估分析,可以发现全联络树枝网供电可靠性要比放射形结构的供电可靠性高出很多,因此,应当加强我国10kV配电网结构的改造,逐步建立联络性强的环网结构,提升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同时,可以在一条线路中使用双电源供电装备,在中间设置分段开关,从而减少线路故障停电时间,缩小故障停电范围。
2.4实施带电作业和状态检修
带电测试、带电维修以及带电检查都是带电作业的重要内容,其可以很大的减少非故障停电事故的发生。带电作业在实际中有两种作业方法,一种是以高空作业车的绝缘臂为主的直接作业法,另一种则为以使用绝缘工具为主的间接作业法。带电作业在实际工作中,如带电高压接弓子线、带电处理低压下户线路、带电断开接点、带电更换合成绝缘子以及带电处理导线上的杂物等,这些带电作业极大地减少了可能发生的停电事故,减少停电时间,从而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为了保障配电网的正常运行,常常需要对可能发生或己经发生故障的电网线路或者电网设备进行检修,在传统的工作方式下,不管是计划检修还是故障检修,都会引发停电事故。对此,可以采用状态检修的工作方式,改变传统的固定检修周期,而以设备实际运行来确定检修,从而降低检修成本,增加供电可靠性。
2.5 加强设备运行管理
(1)加强设备预试、定检管理
提高设备预防性试验、检修以及设备消缺处理的质量,杜绝返工;加强配电设备的巡视检查,特别在冬季的负荷高峰时期,注意负荷监测,一旦发现过负荷运行情况立即进行调整,避免设备烧损。
(2)加强设备巡视维护管理
缩短巡视周期,增加巡视频率,以便尽早发现隐患、及时消缺,防止事故扩大化;加强特殊装置的定期检查,包括定期巡视检查杆塔的接地引下线是否完好,及时修复被破坏的情况,并定期进行防腐处理;定期检查接地螺栓是否生锈,与接地线连接是否好,螺丝是否松动,保证与接地线有可靠的电气接触;检查接地装置是否遭到外力破坏,是否被雨水冲刷露出地面,并定期开挖检查其腐蚀情况;每年在冬季土壤干燥时测量杆塔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检查是否超标,对超标情况进行及时改造;定期根据电网接地短路电流的变化和接地体的锈蚀情况,校核一次接地线和接地体的短路电流热稳定是否满足要求,如不能满足要求,进行及时改造。
(3)加强设备缺陷管理
定期考核事故预案和备品、备件准备工作,发现设备故障和重大缺陷及时组织抢修;对故障停电多发的设备、线路,实行目标管理。
(4)提高设备防外力破坏的能力
采用加强性的杆塔、在邻近交叉路口或主要繁华街道的电杆上喷涂反光漆、在拉线上挂反光标志等措施,从而减少交通车辆的破坏;减少电缆直埋,对不得不采用直埋的电缆,应加强标示,并力求做到标示的规范化,避免其他工程施工时因标示不清造成对电缆线路的破坏。
3.结束语
从以上可以看出影响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因素诸多,必须针对常见各类停电故障,从制度、管理、技术等方面综合性的提高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从而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