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软件学院,安徽 马鞍山243041)
软件外包是指一些软件开发企业(简称 “发包方”)将原本由企业自身提供的基础性的IT业务、软件项目中的一些非核心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和基于IT的业务流程,通过外包形式交给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的公司(简称 “接包方”)完成,以达到降低软件开发成本的目的❶。软件外包按照业务层级由低到高的原则,一般分为信息技术外包、商业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软件外包内容涉及软件研发、信息技术开发、信息系统运营维护、企业业务流程设计、企业运营和内部管理、知识产权研究等,范围涵盖金融、政府、教育、制造业、能源、物流和交通等行业。软件外包是软件全球化环境下软件生产在全球进行资源有效配置的必然产物。在后经济危机时期,软件外包成为当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产业[1]。目前,国内高职高专类学校纷纷开设软件技术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培养软件外包人才。然而,许多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实施瓶颈,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依然停留在原始阶段,不能满足软件外包产业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此,笔者以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软件外包人才的情况进行了研究。
1)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需要政府、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各方承担相应的职责,履行相应义务,享受一定的权益。但是目前普遍缺乏这种长效机制,导致许多校企合作往往是有名无实。
2)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企业参与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存在如下几点:①企业认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职责,不应该是企业担负的责任。②企业即使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活动中,付出许多却很难产生明显效益。③很多高校都纷纷开设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人数多,导致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由于企业属于于用人的买方市场,因而其积极性不高。
3)提供的经费有限 很多校企合作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经费,如建设校外实习基地、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讲师、“双师”型教师培训、学生在真实环境下上岗操作等,而目前高职高专类学校经费主要源于数目不多的财政拨款,而学校又缺乏社会融资能力,最终由于经费不足导致许多活动不能开展[2]。
4)工学结合机制不健全 学生作为实习员工,管理主体为企业。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有诸多优势,但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首先,学生实习时处于分散状态,不便于进行统一管理。其次,学生在企业上岗实习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因为接纳上岗实习的学生,需要为此支付办公场地费用、硬件费用、指导人员费用和管理费用等。此外,学校也要为寻找上岗实习的合作企业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针对当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软件外包人才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一种多方联动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人才模式(见图1)。
图1 多方联动的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人才模式
1)政府 政府的主导作用是推动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发展的动力。政府所拥有的职能与行政权力,决定其在职业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由政府部门建机制、搭平台、出政策,让学校与行业、企业组成联盟,将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和学校的教学结合起来,形成冠名、订单、定制式的培养方式[3]。
2)行业 行业协会要参与到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工程中,应制定行业、职业岗位资格标准和技术标准,引导学校按企业用人标准进行课程建设,按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招生,为校企合作教学质量提供检验标准。
3)企业 企业要考虑未来发展规划对人才的需求,积极参与到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评价标准、招生就业等制定和实施中;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机会和保障;培养优秀的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未来人力资本的投资,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4)学校 学校应切实转变观念,从高职教育的本质出发,通过市场调研的方式深入行业、企业,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由专业教师、企业技术骨干和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为专业建设出谋划策,使专业培养内容适应企业发展,顺应市场需求。在校内提供创业园吸引企业入驻,到企业设立办事处以方便合作。调整课程结构,多开设实训类课程聘请企业人员任教。制订灵活的政策以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教师到企业挂职。参与到企业的文化宣传和产品产销中。学校要优先考虑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
5)学生 学生是 “工学结合”的践行者,在工学结合中,学生要勤动手,积极主动地虚心请教。此外,学生实习时要遵守企业的制度,尊敬企业的专家。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全省较早开设软件技术专业,是马鞍山市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多年来不断探索并完善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其具体作法如下。
1)共建软件学院 为加大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力度,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于2010年6月成立软件学院。由马鞍山市政府牵头,邀请软件行业、知名企业以理事单位的身份参与,成立软件学院理事会。制定理事会章程,明确由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合作培养软件外包人才。理事会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商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开设、实习实训等事项,定期发布软件学院建设、人才培养动态等相关信息。
2)优化课程结构 为给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创造条件,调整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结构,实施 “1212”的课程计划:即学生入学后先进行1个学期的公共基础课学习,然后进行2个学期的专业课程学习,再进行1个学期的校内项目实训,最后完成2个学期的上岗实习。其中,在1个学期的校内项目实训期中,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来校指导,学校配专业教师跟班。此外,最后2个学期学生全部到合作企业进行上岗实习,由企业负责学生的管理工作。
3)创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如学校与国际知名网络公司——思科公司合作,成立思科网络学院,由思科公司赞助建立思科实验室。与Adobe公司合作,共建多媒体实训室和游戏实训室。学校争取到 “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建成软件实训工厂、.NET实训室、Java实训室、移动开发实训室、敏捷开发实验室等校内软件外包实训基地。同时,在软件学院理事单位创建无锡中软国际公司、东华软件公司等在内的29家校外实训基地。这些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软件外包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学校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参加企业组织的技术培训,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教师全程参与。学校还可以与行业和企业合作,在学生中开展技能培训和认证考试。
4)制定相应规章制度 学校成立了 “校企合作委员会”,下设校企合作办公室,专门负责校企合作工作。另外,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实行 “综合指导”制度,安排专门教师指导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并出台与上岗实习相关的制度和考核办法。
5)充分保障企业的利益 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善于发掘双方的需求点,尽可能保障企业的利益。在合作企业急需用人时,学校优先安排(通过开展思科认证、Adobe认证为思科公司和Adobe公司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鼓励学校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和生产,并帮助企业推广其产品;由于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应政策,即企业培训、吸纳软件外包人才,政府将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补贴,因而学校应主动协助企业申请相应资助。
以互联网和IT服务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软件外包产业为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大学生就业创造了新的机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方式,市场经济和利益机制是推动其发展的动力。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施多方联动的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人才模式以后,培养了许多优秀软件外包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因此,今后要不断探索并完善该人才培养模式,使其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1]服务外包 [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32186.htm,2013-02-20.
[2]陈建平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J].教育与职业,2008(18):58-59.
[3]李牧 .构建政府、职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推进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深化发展 [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7(12):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