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统计分析在大学各学科成绩分析中的应用

2013-04-14 01:25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数学教研室湖北武汉430074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22期
关键词:绩点矩阵因子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数学教研室,湖北 武汉430074)

目前,大部分高校采用平均绩点分的方法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对于基本评价能够做到广泛可信,但是,当需要反映学生各方面能力特点及综合指标时,这些数据就显得有些单薄。近年来,有不少研究成果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用于综合评价。文献 [1]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用于我国国家高新区的综合发展水平的研究;文献 [2]研究了大学生对毕业论文指导满意度的问题;文献 [3]研究了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问题;文献 [4]运用因子分析,建立了江西省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综合评价模型;文献 [5-6]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判。但以上各方法仅得到了各项指标的一个权重,并没有把这些评价结果和原有方法作比较。下面,笔者尝试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作出综合评价,并将综合评价模型与平均绩点分的方法进行比较。

1 数据来源

以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2011~2012上学期2010级电气专业1班34名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原始数据,选择其中的11门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X1),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X2),大学物理(X3),大学体育(X4),模拟电子技术(X5),大学英语(X6),电路理论(X7),计算机网络及应用(X8),电子线路测试与实验(X9),电路测试与实验(X10),物理实验(X11)的实际考试成绩为原始数据,应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给出学生成绩的综合评价模型。

2 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过程

2.1 聚类分析

通过对学生成绩进行聚类分析,运用SPSS 17进行快速聚类,得到学生的分类表,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若把学生分成4类,则4,9,11~13,16,17,21~23,28,30,32,34号为第1类,1,5,10,25,26,29,33号为第2类,2,3,7,8,18,19,20,24,31号为第3类,6,14,15,27号为第4类。

2.2 因子分析

应用SPSS 17将原始数据标准化并计算出相关系数矩阵如表2所示,再进行KMO和Bartlett's检验[1],KMO和Bartlett's的检验结果显示,KMO值0.776>0.6,说明样本充足,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s值0.000<0.01,说明变量间具有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由相关系数矩阵求得其特征值与方差累积贡献率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但它们的累积贡献率仅为68.042% ,故提取前4个因子作为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6.159%)。

表2 相关系数矩阵

表3 解释的总方差

因子载荷表达了公共因子对原始变量的解释程度。由于初始因子载荷矩阵中,各因子表达的含义不够明确,为此采用四分旋转变换,使各因子的意义凸显出来,经过5次迭代收敛,得到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如表4所示。第1公因子主要包含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模拟电子技术、大学英语、电路理论、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反映了这个专业学生专业课的基础,称为基础因子,占11门课程成绩信息的38.325%;第2公因子主要包括电子线路测试与实验、电路测试与实验、物理实验,反映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称为运用能力,占11门课程成绩信息的17.860%;第3公因子包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反映了学生的政治思想,称为政治能力,占11门成绩信息的10.187%;第4公因子包含大学体育,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称为体育能力,占11门成绩信息的9.786%。

表4 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

2.3 综合评价

4个因子的得分函数分别为:

根据因子得分函数可以计算出每个学生的各因子得分,数值的正负则表示对应学生的成绩与全班平均成绩的关系。以旋转后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作为权重,建立学生成绩的综合评价模型(总分记为F):

3 结论分析

将该班级34位学生按平均绩点分排名、综合评测得分排名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如表5所示。从表5可以看出,聚类分析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将学生大致分类,得到学生的整体情况,所得的结果与因子分析的结果基本吻合,方法简单快速易操作,但平均绩点分和综合评测得分则略有不同,例如21号学生,按平均绩点分排名11,按综合评测得分排名15,分析该名学生的各因子得分会发现,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该同学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政治能力稍弱,而这一点是平均绩点分所不能反映出来的。其他类似情况也可以用此方法分析,做补充说明。由此可见,最后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由于综合考虑了各因子的权重,对学生的评价比平均绩点分更加全面、客观。

表5 学生综合成绩的不同评价方法及聚类分析结果

[1]汪海凤,赵英,我国国家高新区发展的因子聚类分析 [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2,31(2):270-278.

[2]钱存阳,冯慧真 .多元统计分析在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满意度研究中的应用 [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8,27(2):205-210.

[3]李宏明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以台州学院为例 [J].台州学院学报,2010,32(3):77-80.

[4]丁伟祥,殷晓旺,张文 .因子分析法在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1(1):185-190.

[5]叶建波 .学生综合素质的模糊综合评判 [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9):91-98.

[6]罗晓芳 .基于模糊评价的学生综合素质挖掘方法 [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6(6):613-615.

猜你喜欢
绩点矩阵因子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基于完全学分制下的独立院校的平均绩点计算方法
初等行变换与初等列变换并用求逆矩阵
矩阵
矩阵
矩阵
学分制下绩点设定形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