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某山区铁路隧道工程地质条件浅析

2013-04-14 02:01
铁道勘察 2013年6期
关键词:洞身涌水量主应力

武 君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55)

1 概述

该隧道位于广东省西部山区,隧道总长5.4 km,为深埋隧道,最大埋深465 m。

该隧道位于中低山区,沟谷发育,地形起伏大,植被茂密,山坡自然坡度20°~50°,坡面多种植杉树及桉树,进出口部分地段已开垦为果园,最大相对高差502 m。

本区属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4~9月降水集中。据云浮市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21.5 ℃,极端最高气温39.1 ℃,极端最低气温-1.3 ℃,年平均降水量1 598 mm,年最大降水量2 138.8 mm,年最小降水量881 mm,年平均蒸发量1 442.4 mm,年最大蒸发量1 685.8 mm。年平均风速1.2 m/s(主导风向NE10°),最大定时风速17.3 m/s,最大瞬时风速23.3 m/s;本区无霜冻期。

隧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采用0.05 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采用0.35 s。

2 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结合钻探揭示的岩性判断,该隧道穿过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残坡积层、石炭系下统页岩,奥陶系中下统千枚岩、石英砂岩、页岩和砂岩及燕山期花岗斑岩。

综合物探解析,区域地质资料,调绘资料及钻探、试验资料分析,本隧道穿过9条断层,均为北东向。其中:F1为清水塘断层、逆断层,F2为佛子前断层,F4为悦城断层、正断层,F9为都骑断层、正断层,F3、F5、F6、F7、F8为次生断裂。该隧道总体构造形迹以断层为主,褶皱次之,如图1所示。

图1 隧道工程地质示意

3 水文地质特征

该地区雨量充沛,隧道洞身地表发育深切沟谷,多常年流水,并形成各种小瀑布,流量较大,雨季水量增加。据调查,洞身附近的沟谷出露泉水。

本隧道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地表沟水入渗补给和基岩裂隙水侧向补给,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充足。隧道出口端分布多条北东向的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多条花岗斑岩侵入接触带,岩层较为破碎,裂隙发育,为地下水的富集及径流提供了较好的空间和通道。断层对地下水的赋存及径流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花岗斑岩侵入体具有一定的阻水作用,使地下水排泄不畅,水压上升。从勘探资料分析,钻孔内地下水多具有承压性。隧道洞身地段的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出口端多具承压性。根据本区地下水质分析,本隧道出口段内的基岩裂隙水具H1级硫酸盐侵蚀,其余地段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4 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4.1 隧道进出口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隧道进口岩性主要为粉质黏土、全—强风化页岩,隧道出口岩性为硬塑状粉质黏土及全风化花岗斑岩;土层及全风化层结构松散,边坡稳定性差,在地表水作用下,边坡易产生崩塌,施工过程中建议加强防排水及支护措施。

4.2 地应力分析

通过位于隧道DK339+896左8 m、孔深423.20 m的深孔SSZ-8内采用水压致裂法进行的地应力测试得出:①最大水平主应力值为10.23~21.36 MPa,洞身附近的最大水平主应力约为21 MPa;最小水平主应力值为6.65~13.78 MPa,洞身附近的最小水平主应力约为14 MPa;用上覆岩层容重(约为2.65 g/cm3)估算的垂直主应力约为11 MPa。②洞身附近三向主应力值的关系为SH>Sh>Sv,地应力特征以构造应力作用为主,三向主应力具有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这一结果反映的是钻孔周边的现今应力状态。③洞身附近的最大水平主应力优势方向为北西西向(N61°~72°W),与隧洞轴线走向夹角较小,有利洞室围岩的稳定。

依据文献[1]的判定标准,钻孔处隧道洞身附近具有高—极高地应力,隧道埋深大于350 m的地段DK339+220~DK340+440长1 200 m,亦存在高—极高地应力的问题。但实测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隧道轴线方向夹角较小,最大水平主应力对隧道的稳定性影响较小,加之该隧道地下水较为发育,硬质岩只存在发生轻微岩爆的可能,软质岩存在隧道断面收敛变形严重及片帮的可能性。

4.3 隧道围岩分析

根据隧道通过围岩的埋深、岩性及其风化程度、岩体完整程度、节理裂隙、构造、地下水以及地应力等情况,采用文献[2]、[3]的划分标准,将本隧道围岩划分为Ⅱ、Ⅲ、Ⅳ、Ⅴ级,如图2所示。

图2 隧道围岩分级示意

根据隧道围岩分级情况可知,本隧道以Ⅲ级围岩为主,Ⅳ、Ⅴ级围岩次之,各级围岩所占比例如图3所示。

图3 隧道各级围岩占比

4.4 隧道涌水量预测

根据隧道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情况,利用钻孔水文实验数据,分段对隧道进行涌水量计算,计算方法采用大气降水入渗法和地下水动力学法[4]、[5],计算得隧道涌水量分布情况(如图4所示)。

图4 隧道涌水量分布示意

采用大气降水入渗法计算得隧道正常涌水量为5 238 m3/d、最大涌水量为10 476 m3/d;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法计算得隧道正常涌水量为10 023 m3/d、最大涌水量为14 282 m3/d。综合以上两种计算方法,预测本隧道正常涌水量为10 023 m3/d,最大涌水量为14 282 m3/d。结合现场调查、钻探资料及区域资料综合分析可知,隧道进口地段涌水量较小,地下水不发育;隧道出口地段,特别是沟谷浅埋地段,岩体破碎,受构造影响,隧道开挖时突水可能性大。

4.5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重点地段及内容

本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应根据文献[6]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采用方法为TSP、地质素描、红外探测、超前地质钻探等。本文根据隧道实际情况,划分出以下5个超前地质预报的重点段落:①DK338+120~DK338+250段穿过沟心下方部位,地下水发育,避免突水现象发生;②DK339+906~DK340+011段穿过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避免坍塌及突水;③DK340+011~DK340+111段穿过向斜核部,岩层平缓、节理发育,为储水构造,避免坍塌及突水现象发生;④DK340+341~DK340+446段穿过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围岩较破碎,地下水发育,避免坍塌及突水现象发生;⑤DK340+700~DK342+787段穿过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侵入岩接触带、物探异常带、富水段、浅埋及地表沟心段,围岩破碎,地下水发育,避免坍塌及突水现象发生。其中断层破碎带、侵入岩接触带、DK340+940~DK341+200强富水段、DK342+140~DK342+400强富水段、DK342+600~DK342+720强富水段必须采用超前地质钻探预报,避免突水现象的发生。

5 结论

(1)隧道穿越的地层比较复杂:穿过沉积及变质作用的砂岩、千枚岩,侵入活动形成的花岗斑岩。

(2)地质构造复杂,穿越北东向展布的断层束,共穿过约9条断层带、4条侵入岩接触带,岩层受构造影响强烈,节理裂隙发育,部分地段围岩稳定性差。

(3)地下水丰富,断层破碎带及侵入岩接触带裂隙的连通性较好,是地下水储藏的空间及径流的通道,特别是隧道出口段,钻孔揭示有承压水,水量较大,隧道施工中可能发生突水。

(4)隧道埋深大于350 m的地段长约1 200 m,存在高—极高地应力问题,但隧道走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近于平行,相当程度地化解了地应力对隧道的不利影响。

(5)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应重视隧道进出口的排水、支护等问题。

(6)本隧道地质条件复杂,穿越多条断层破碎带、

侵入岩接触带、物探异常带、浅埋沟谷段、富水带等,岩体破碎,地下水丰富,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7)本隧道地下水丰富,部分地段围岩破碎,建议采取堵排结合的方案处理地下水,破碎地层中较大的地下水建议注浆固结封堵,完整地层中少量的水可排出隧道。

(8)施工时应做好DK339+220~DK340+440段的地应力监测工作。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GB50218—94工程岩体分级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

[2]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TB10012—2007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3]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TB10003—2005铁路隧道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4]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TB10049—2004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5]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铁路工程地质手册(修订版)[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6]中国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铁建设[2008]105号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洞身涌水量主应力
中主应力对冻结黏土力学特性影响的试验与分析
Mechanism of Huashi Xingyu Qingre recipe (化湿行淤清热方) in treating oral lichen planu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clinical trial verification
胡家河煤矿涌水特征及规律分析
隆德煤矿下组煤开拓延深工程涌水量预测
综放开采顶煤采动应力场演化路径
跋山水库放水洞除险加固工程方案分析
储层溶洞对地应力分布的影响
引水隧洞
广西忻城某石材矿山涌水量预测研究
软弱围岩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