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勇慧
(哈尔滨市第三十五中学校,哈尔滨 150046)
“一课三摩”的校本教研策略
丁勇慧
(哈尔滨市第三十五中学校,哈尔滨 150046)
当前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关键期。在各种理论观点风起,不同实践策略云涌之时,教师的专业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最大化释放教师的潜能是发展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教师专业品质的动力引擎。如何激活教师深层潜能,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成为中小学校长重要的实践课题。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要立足课改实践和课堂教学实际,建立教师由自然成长到自觉发展的有效机制,通过创新教研载体,优化实践策略,才能不断完善、提高教师的专业意识和专业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品质的提升。
教师专业化;校本教研;“一课三摩”
“一课三摩”教研策略是基于问题的解决,基于教师的需求,基于学校的发展,依托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策略,是以问题为牵动,以课标为导航,以教材为依据,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研策略。
“一课三摩”体现的基本思想是:“问题课题化—课题方案化—方案实践化—实践反思化—反思提升化”,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行动研究策略,构建“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教师即专家—效果即成果”的教研模式。
“一课三摩”中的“一课”既可以是一节课,也可以是一个问题、一个专题、一个课题;“三摩”即对典型课例或问题进行观摩、研磨、进而建模的研究过程。
“一课三摩”研究过程共分三个阶段:观摩、研磨和建模。
1.观摩阶段
思想方法:诊断教学,实现问题资源化,问题课题化。
实施策略:诊断教学,提出问题,确立研磨主题,人人参与,不局限于领导、教研组长。观摩时间不超过一周。
实践过程:一般以备课组为单位,观摩本组教师“同课异构”式的常态教学,表面上类似于常规的教师互相听课,本质却具有创新性,它要求教师跳出就课议课的思维,站在研究者的高度和视角,在比较和思辨中梳理出问题,确立研修主题。作为探索者和实践者的教师,把这些问题视为研究的资源,进行问题设计、实践探索、资源再生与利用。
2.研磨阶段
思想方法:思想交锋、智慧碰撞、灵动闪现。
实施策略:提炼优化的教学策略,在理论上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追求“自主—生成—发展”的高效课堂教学。
实践过程:把教师们思考的零散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归类筛选出典型问题,依托教学商会研磨问题,争锋碰撞,交流共融。在实践中践行“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互动发展”的理念。研磨阶段具有互动性、开放性、兼容性。研磨时间为2个集体备课日。
3.建模阶段
思想方法:提炼优化、创新发展。
实施策略:建立教学模式,但不拘泥于模式,更反对模式化。建模是过程,差异是资源,通过“同课异构”式的会课,最终形成个性化设计,打磨教学经典,提升教育智慧。
实践过程:在研磨基础上形成优化的教与学的教学模式,在建模阶段,每位教师要上建模实践课,在实践中验证教学模式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组内互相上观摩实践课,经过实践反思,再次完善和修改教学模式,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策略。建模阶段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建模时间为两周左右。
“一课三摩”校本教研策略,严格遵循观摩、研磨、建模的操作流程,三个阶段的操作流程设计创新了教研形式。为使教师更好地驾驭“一课三摩”校本教研策略,我们设计了四个行动载体即教学商会、“三格”工程、“全景式”学习链、“四教”帮带机制。
教学商会是以解决校本教研中存在的宏观问题和纵深问题为目的,以五项听评课制度规范行为,以领导班子、学科教研组、学年备课组为研究主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同时,教学商会也是实施“一课三摩”的组织策略。教学商会以观课为基础,其宗旨在于分层次、多角度地聚焦课堂教学,指导和监控课堂教学。观课时,要求教师以学生的视角观察课堂,以研究者的视角审视教学,以实践者的角度思考对策。观课后的议课,要求做到高起点、小角度、重落实、抓反馈。观课的重点是发现问题,议课的重点是寻求科学的解决策略,引导教师反思和修正教学行为。问题是教研的原生,它贯穿于观摩、研磨、建模三个阶段,连接了发现问题于课堂、研究问题于课堂、解决问题于课堂的三个节点,加强了教学商会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指导和过程监控,为课堂教学会诊、把脉。教学商会从关注教师职业状态的角度抓反馈、促生成,端正了教师的教研态度,教师从被动教研变为主动教研,在教研中多了一些思辨,少了一些浮夸,实现了教师从理念的构建走向行为的跟进,为教师专业成长奠基、铺路。
我们为教师搭设由教坛新秀到骨干教师,由拔尖教师到首席教师,再到特级教师的名师成长“五级台阶”。在新任教师、青年教师以及名优骨干教师的培养上,实施“三格”工程,即新任教师“定单给予式”的“入格”工程,青年教师“超市自选式”的“升格”工程,名优骨干教师精品开放式的“风格”工程。这里的“格”,就是衡量合格教师的标准,以这种标准为依据,我们坚持“分类培养,分层培训,分段推进,分批考察”的原则,构建“分层整合、个性强化、互动发展”的培养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三格”工程,特别是以课标解读为主题的“三格”大赛课风采展示,增强了名优教师的教育才能,优化了青年教师的技能策略,点化了新任教师的行为机智,深化了“一课三摩”校本教研策略。
关注教师生命成长,追求价值引领是落实“一课三摩”教研策略的关键。践行“不学习等于拒绝成长”的发展观,我们构筑了“全景式”的学习链,开展“核心学习”、“模范学习”、“互惠学习”、“引领学习”。通过学习方式的创新,促进教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一时学习为终生学习。引导教师做到“八个一点”:学习一点,设计一点,研究一点,记录一点,体会一点,改变一点,提高一点,积累一点。通过专业引领学、集中辅导学、专家指导学、个人潜心学等多种形式,引导教师主动掌握新知识、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涵养教师的专业品质,使教师的职业生命再现活力。
教师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髓,是教师持续发展的动力。我们以组织化、团队式的合作文化引领教师自主发展。为此,我们建立了“四教”帮带制,即首席教师帮教、骨干教师带教、专家团队点教、青年教师支教。首席帮教,互利双赢;导师带教,互动发展;专家点教,资源共享;青年支教,共同成长。“四教”帮带,聚合教育资源,锤炼教学思想,打磨教育智慧,使“一课三摩”品质化,使教师发展专业化,使办学风格特色化。
在“一课三摩”的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以“课标研读为基础,引导教师回归教材;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引导学生回归主体;以问题研究为根本,指导教研回归实践”为思想引领,追求教育的最大值。我校独创的“问题牵动、课标导航,‘一课三摩’”教研模式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荣获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成果二等奖。在总结提炼的基础上,专家给予高位引领,给了我们更多的实践启示。
“一课三摩”教研策略牢牢把握内容设计、情感调动、角色定位三个核心要素提高教研的实效性。精心设计易于接受、容易操作、易见成效的教研内容,用心调动以教为喜、以研为乐、以思为趣的职业情感,潜心定位适时引导、适度组织、适当参与的教师角色,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创造热情,点化了教师的教育行为,内化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升华了教师的专业情意,收获了教师的职业幸福,使教师由自然成长走向自主发展,由群体竞争取代个人竞争,由个体成长走向团队成熟。形成了骨干力量聚集、学科人才领先、教学风格各异,师艺强、师德高、结构优的教师群体。
“一课三摩”教研策略以全新的理念为指导,重研究、轻展示,强化教研意识;重参与、轻接受,流向多向传递;重创造、轻模仿,关注问题实质;重造血、轻输血,强调学会学习。“一课三摩”教研策略的实施,切实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冲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藩篱,一改课堂教学的旧容颜,呈现教学模式多元化(合作探究模式、开放整合模式、自主发展模式、情境体悟模式、欣赏感悟模式、多元评价模式)、教学实践生命化、教学效益最大化。多元化的课堂开启师生生命的智慧、凸显生命的灵动、张扬生命的个性、尊重生命的差异、体验生命的幸福。多元化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了教育质量。我校中考成绩连年夺冠,位居哈市公办校之首。
“一课三摩”校本教研策略植根学校本土,兼顾师情、学情,源于实践,高于实践。三个阶段三个不同寓意的“摩”字阐释了不同的内涵。回望“一课三摩”的实践过程,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问题是教研的原生,设计是教研的唤醒,理论是教研的先导,行动是教研的追求,自觉是教研的灵动。我们一路思考,一路实践,一路收获,引发“头脑风暴”,催生了实践智慧,使学校的凝聚力、执行力、课改力、创新力有了显著的提升,打造了软实力,铸就了“一精三优”特色品牌(精良的专业品质,优化的教师队伍,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的育人效益),形成了独特的办学风貌和育人效益。
“一课三摩”教研策略从原创的思想到独到的思考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我们将牢牢把握课改这个主题,紧紧扣住课标这根主线,用心思考、努力实践、创新思维、提升智慧,不断深化“一课三摩”教研策略,并赋予其新的内涵。
G420
A
1001-7836(2013)01-0093-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3.01.034
2012-11-29
丁勇慧(195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从事学校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