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法军左翼兵团
成功复辟的拿破仑重新登上权力巅峰后,带领“北方军团”向比利时边境进军,以求插入驻扎在那里的英军和普军之间,并逐一将之击破。
“分而治之”向来是拿破仑的拿手好戏。1815年6月15日,拿破仑在沙勒鲁瓦将部队一分为二,他本人亲率右翼军和中路军直指利格尼,并指定内伊元帅为左翼司令,直指卡特勒布拉斯。
新生的“北方军团”虽然不缺精兵,但乏良将,如内伊元帅般经验足、战功高的名将更是屈指可数。这位46岁的元帅素来勇冠三军,在当年法军征俄失败的莫斯科撤退中是“最后一个离开俄国的法国人”,在法军中有“勇士中的勇士”之美誉。拿破仑对内伊元帅的归队非常欣慰,曾对幕僚说:“内伊的到来让我很高兴。”
划归内伊元帅指挥的左翼,原是第1军和第2军,后又临时加上一个骑兵军,都是法军中的精锐部队。德鲁埃将军的第1军包括第1、2、3、4步兵师和第1骑兵师,雷尔将军的第2军包括第5、6、7、9步兵师和第2骑兵师,凯勒曼将军的第3骑兵军下辖第11骑兵师和近卫轻骑兵师,部队的总兵力足有45000人。
拿破仑在离开沙勒鲁瓦时曾交代内伊元帅:扫清卡特勒布拉斯附近的一切敌对力量,向布鲁塞尔挺进。卡特勒布拉斯在法语中意为“四臂”,这是法国人对十字路口的一般性通称。而内伊元帅即将进军的这个十字路口位于比利时境内,正当沙勒鲁瓦-布鲁塞尔大路和尼维尔-那慕尔大路的交叉口,是直取比利时首都的战略要冲。
一个急 一个缓
法军的突然行动,大出反法联军决策层意料之外,英军的威灵顿公爵不得不承认,“我受骗了”,“他比我早动手24小时”。在对法军确切意图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布鲁塞尔城内的威灵顿公爵直到14日傍晚才下令全军集结。
由威灵顿公爵指挥的尼德兰军团,是一支由反法同盟军组成的混合军团,包括奥林奇亲王的第1军、希尔勋爵的第2军、布伦瑞克公爵的布伦瑞克军、尤布里奇勋爵的骑兵军、威灵顿公爵直接指挥的预备队第5步兵师。这个大军团总兵力达92000余人,包括英国、荷兰、比利时以及汉诺威、拿骚、布伦瑞克等小公国的战士。但是,由于许多部队驻扎分散,集中起来费时费力,能够奉召到场的只有部分兵力。
部队初步集合后,威灵顿公爵依旧犹豫不决,因为他认为敌人的主攻方向将是北面的蒙斯。他的判断乃是基于典型的英国逻辑,“从那里可以切断英军退往英吉利海峡的归路”。当天午夜,当情报清楚表明法军前锋已经同普军开战时,威灵顿公爵才下令部队向普军开进。而当“一股法军正在向卡特勒布拉斯进军”的报告于15日晨送抵后,威灵顿公爵并没有及时发出抢占卡特勒布拉斯的命令,因为此时他的注意力又回到自己的退路—蒙斯方向去了。
对于总司令对卡特勒布拉斯这个重要路口的漠视,第1军军长奥林奇亲王难以接受,他的驻地距卡特勒布拉斯仅5公里远,因此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由于普军第1军已退往利格尼,这意味着卡特勒布拉斯实际上处于不设防状态,法军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拿下这个战略要地。
奥林奇亲王认为自己此时必须有所作为。在和参谋长吕贝克少将商议并取得一致意见后,奥利奇亲王指示麾下第2荷兰师师长赛德尼茨基将军,调出一旅人马赶往卡特勒布拉斯。伯恩哈特亲王亲率第2旅急行军出发,两个拿骚步兵团于15日14时到达卡特勒布拉斯附近,在一侧的博苏树林里布阵。
在英军进驻阵地后不久,法军第一批枪骑兵也到达了卡特勒布拉斯。当天下午,枪骑兵将当面之敌的情况回报后,法军中最突前的近卫轻骑兵师师长勒夫伯瑞·德诺特将军立即要求步兵部队向他靠拢,以便第一时间发起攻击。但是内伊元帅认为一来夜色将至,二来部队依旧没有全部聚拢,便轻率决定:到明天再拿下这个路口吧。
内伊元帅耐着性子的同时,阵地对面的联军则在争分夺秒。就在当天晚上,奥林奇亲王再次违抗威灵顿公爵将部队集中于尼维尔地区的命令,把第2荷兰师的另一个旅也投进卡特勒布拉斯,并抓紧构筑防御工事。
反法联军渐次增兵
6月16日清晨,内伊元帅依旧保持慢吞吞的调子,仍在等待自己的第1军,只派出一些小分队侦察卡特勒布拉斯的情况。但是情况在10时过后突变,因为内伊元帅收到拿破仑发来的手谕,明确要求他立即攻取卡特勒布拉斯,并逐退那里的所有敌军。
当时,内伊元帅可用的只有雷尔第2军的2万余人,以及凯勒曼的部分骑兵。虽然部队未集结完毕,但他必须采取行动。14时,法军终于展开进攻,在数十门大炮的轰鸣中,内伊元帅渐次投入3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旅,在一条长约3公里的正面战线上由南向北冲击卡特勒布拉斯:第5师居右指向皮雷蒙特农场,第9师居中经盖明科特农场直指卡特勒布拉斯,另一部居左攻打博苏树林。
法军指望一举拿下上述目标,但他们很快就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轻松。联军的两个荷兰旅只有8000人,但依托先前构筑的工事,人数上处于明显下风的他们打得卓有成效。联军还充分利用地利,除却林木丛生的博苏树林,路口以南多处农场的坚固建筑简直是现成的工事,而农场和林地间的田地里长有一人高的麦子,也给攻击一方增加了不少麻烦。在博苏树林里,拿骚轻步兵们打得极为高效,他们的军装是深绿色,在林地里就犹如迷彩装,令法国步兵大吃苦头。
战争进行一个小时左右,法军虽然凭借人数和火力上的优势成功拔除一些联军的外围据点,但是争夺的焦点皮雷蒙特农场、盖明科特农场和博苏树林依旧握在联军手中。对进展深感不满的内伊元帅急切需要德鲁埃的第1军到场参战,但令他气愤的是,派出的信使居然不知德鲁埃身在何方。
与此同时,守在树林里的绿色拿骚轻步兵士气大振,因为不远处出现了红色身影,来者正是联军中的新锐力量:由皮克顿将军指挥的英军第5师,以及由范梅伦男爵率领的荷兰第3轻骑兵旅。英军第5师隶属由威灵顿公爵直接掌控的联军预备队,该部的开抵意味着这位联军统帅已经向卡特勒布拉斯方向上集中了全力。果然,在同布吕歇尔匆匆会晤后,威灵顿公爵终于认同奥林奇亲王此前的判断,他下令各部立即朝卡特勒布拉斯进发,自己亦直奔卡特勒布拉斯而来。
德鲁埃的第1军在哪里?
15时30分,刚抵战场的荷兰第3轻骑兵旅便向法军发起冲锋,带队的正是奥林奇亲王。虽然荷兰轻骑兵旅的勇气不足以冲垮法军阵线,但他们为持续重压之下的荷兰步兵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惟一美中不足的是,当这些轻装骑兵退回本方阵线时,恰逢英军第5师开上
阵地,后者中的苏格兰步兵将荷兰骑士华丽的服装误认作法国轻骑兵军装,结果造成友军的一些误伤。
一如荷兰轻骑兵旅,皮克顿将军和布伦瑞克公爵也立即将部队投入到与法军的全线交战中。其中,布伦瑞克军本打算一鼓作气直取敌阵,但不幸司令官布伦瑞克公爵刚冲入开阔地便受致命伤,导致部队不得不中止攻击。布伦瑞克公爵,这位参与过耶拿·奥尔施泰特会战的战将,因伤势过重战死沙场,时年44岁。
法军方面,居中的第2军投入最后的预备队第6师,在拿破仑胞弟热罗姆的带领下一头冲进博苏树林,在林间混战中步步为营,最终向卡特勒布拉斯方向冲击而去;居右的法军虽然又增派一个旅,但是皮克顿手下的第9旅顽强坚守,英军的三个团依旧难被撼动;居左的法军成功攻陷盖明科特农场,荷兰守军损失六成兵力,不得不弃守,但这条路无法成功通向卡特勒布拉斯。
面对联军的处处设防,内伊元帅不由想起拿破仑的手谕——皇帝陛下不仅要求他逐退当面之敌,更指出这场战斗的重要性关乎“法兰西的命运”。内伊元帅非常需要将尚未到场的第1军投入战场以逐退当面之敌,但是德鲁埃的第1军又在哪里?
原来,在与卡特勒布拉斯之战同时打响的利格尼之战展开后,拿破仑派信使拉贝多瓦埃伯爵传令,要求内伊元帅在解决卡特勒布拉斯的问题后向右转进,以便包围普鲁士军队。这位信使在中途“偶遇”德鲁埃,立即向他传达皇帝有关向利格尼采取包抄的指示,德鲁埃随之调转方向,直奔利格尼而去。
德鲁埃为求谨慎,派参谋长德拉康布雷男爵去向内伊元帅报告。当德拉康布雷男爵到达卡特勒布拉斯战场时,内伊元帅才得知第1军的下落,极为震怒。内伊元帅认定德鲁埃是擅自行动,加上考虑到“法兰西的命运”正取决于自己的紧迫性,他对德拉康布雷男爵咆哮:“你去告诉他,你在我这里都看到了些什么!”
得悉元帅的震怒后,德鲁埃认为“县官不如现管”—他决定回到内伊元帅身边。于是他催动自己的一军之众再度调头,向卡特勒布拉斯开进。这位军长后来解释道:“元帅敢于不顾拿破仑的命令而将我召回,一定是深陷重大危机之中。”
德鲁埃不知道,内伊元帅并不是敢于违抗拿破仑的命令,他还尚未收到皇帝的最新指示,只是对部属的“抗命”感到光火而已。内伊元帅在17时过后才接到拿破仑的指令,大意是法军已在利格尼与普军接战,要求内伊元帅立即逐退当面之敌,然后向右移动前去围歼普军。最新指令使他在如何使用第1军这个问题上产生动摇,但不管他做出怎样的决定,“手谕风波”已使他失掉对第1军的控制—第1军赶不上卡特勒布拉斯之战,更赶不上利格尼之战。
内伊成为胜利者?
在法军第1军徒劳奔波之际,联军则有更多部队开抵。当英军第3师在17时进入战场后,相继赶来的联军超过2万人,使得联军在战场上的兵力达36000人,力量对比显然有利于联军。
尽管如此,素以勇猛著称的内伊元帅仍打算对敌人保持强大的压力—刚刚开抵战场的第3骑兵军第2胸甲骑兵旅。胸甲骑兵是法国骑兵部队中的重装武士,是集力量、威仪与华美于一身的高贵兵种。接到命令后,骑兵军军长凯勒曼亲自翻身上马,带领这个旅的第8、第11团发起冲锋。
在“皇帝万岁”的欢呼声中,胸膛裹着明晃晃钢甲的胸甲骑兵们如疾风般直冲而去,而在他们前进的方向上,同样是新抵战场不久、严阵以待的英军第3师第5旅的三个团。面对法军骑兵的冲击,英军旅长哈克特少将表现得颇为沉稳,下令士兵们等骑兵近一点再开火。
随着枪声的起起伏伏,一批骑兵纷纷落马,但是更多人从掉队者身旁腾越而过,英军第33团和第73团受创颇重,第69团更是被抢走一面军旗!但这并不意味第69团打得不勇敢。面对胸甲骑兵,两名护旗手一名阵亡,另一名被砍23刀。
法军胸甲骑兵一度逼近卡特勒布拉斯,但他们在那里遭遇了更猛烈的排枪,不得不勒马而回。军长凯勒曼将军被打伤掉下马来,所幸被两名部下奋力抢回。
这时,威灵顿公爵打出最后一张牌:库克将军的英军第1师。这个近卫师兵员多、战斗力强,威灵顿公爵把他们投向博苏树林的方向。这支生力军在那里和热罗姆的第6师大打一场,成功夺回博苏树林的控制权。
双方主力步兵师的博苏树林交手是卡特勒布拉斯之战的最后一幕,此后虽然全线仍有零星冲突,但战役主体已告结束。21时,枪声在战场上彻底停止,旨在夺取卡特勒布拉斯的法军几乎寸土未得。战役结束时,德鲁埃终于带着他的2万人回到内伊元帅身边,这支部队一整天徒劳地奔走在利格尼和卡特勒布拉斯之间,没在任何一个战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卡特勒布拉斯之战被认为是一场平局。当然,从伤亡数字来看,联军损伤更大,伤亡5000余人,法军伤亡4000人。威灵顿公爵得知布吕歇尔退却的消息后,也选择向北退却,使得内伊元帅觉得自己是战场上的赢家,拿破仑也认同。虽然法军在利格尼和卡特勒布拉斯都没能聚歼敌军,但至少把两股敌人都击退了。当拿破仑在第二天上午到达卡特勒布拉斯后,“对形势感到相当乐观”。
内伊元帅没能圆满完成任务,但他自认不失为一个“胜利者”。拿破仑也未深究此事,认为内伊元帅的失误只是未能做到令英军无一人漏网。在君臣之间做了一番交流后,拿破仑便下令拔营,带着大部分兵力前去追击落跑的英军,进一步追逐“法兰西的命运”。
两天后,交战双方会战于滑铁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