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某部首次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组织大强度滚动式着舰训练

2013-04-12 00:00:00胡宝良张印杰
军事文摘 2013年6期

连日来,我国北方天气复杂多变,部分地区出现大雾天气,给飞行训练带来了不利影响。北海舰队航空兵某舰载机部队紧贴使命任务特点,不等不靠,在复杂气象条件下锤炼部队,首次成功完成连续12小时滚动式大强度着舰训练,有效提升了部队在复杂气象条件下舰机协同和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

前不久,在黄海某海域,一艘战舰破浪前行。记者在现场看到,北海舰队航空兵某舰载机部队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的12小时大强度着舰训练拉开序幕。特级飞行员、团长齐向龙驾驶的国产舰载直升机率先抵达“临沂”舰所在的海区。在接到飞行指挥员张国亮同意着舰命令后,他驾机以超低空方式缓缓下降高度飞向战舰,旋翼刮起的气流,在海面上形成巨大的漩涡。此时,飞行甲板引导员举起“允许着舰”的绿色信号牌,直升机以10米左右高度飞入飞行甲板,稳稳降落在舰艇甲板的标志圈内。

复杂气象条件下连续12小时滚动式大强度着舰训练,就是在能见度只有3公里的气象条件下,把时间用足,把强度加大,连续多天从早上8时一直到晚上20时,进行舰载直升机着舰训练。

直升机着舰对于飞行员来说,是一个难度较大的课目之一,而在复杂气象条件下进行12小时大强度着舰训练,对于飞行员心理、生理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再能见度较低,飞行员很容易产生错觉。飞行中,飞行员必须坚信仪表的指示,根据仪表的指示来判断飞机状态,机组人员需要科学分配注意力,一名飞行员观察仪表数据,另一名飞行员观察直升机与舰艇甲板距离。为此,飞行前,参训飞行员必须认真细致检查好各种仪表指示及其误差。

下午17时30分,随着天色变暗,大强度着舰训练进入夜航状态。复杂气象条件下,夜间海上飞行,飞行员反应速度比白天慢,飞行高度、速度、方向和距离不好掌握,很容易产生视觉误差。如果不是仪表盘上不断变化的飞行高度数字,已经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海。着舰过程中,飞行员只能通过甲板上的微弱灯光来寻找着舰的标志,再加上舰艇航行甲板摇晃等不利因素,舰艇塔台指挥和甲板引导员必须和机组人员密切配合。

第三天8时02分,随着最后一架舰载直升机安全着舰,这支部队为连续3天共完成600多架次大强度着舰训练画上了圆满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