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尔-М2自行式自主作战防空导弹系统(以下简称道尔-M2系统)是俄罗斯陆军新一代近程野战防空兵器的代表型号,可以在复杂空情和干扰条件下有效杀伤中空、低空和超低空作战的飞机、直升机、气动无人飞行器、导弹和其他高精度武器,提高了在火力和无线电电子对抗环境下抗击现代空袭兵器实施密集空袭的作战效能。本文报道了该系统的最新发展情况。
道尔-M2系统介绍
道尔-M2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一种高效对付战场上空高精确武器打击的兵器。
1998年,道尔- M2系统的原型—道尔-M1防空导弹系统在阿联酋与最接近自己的竞争对手、法国“响尾蛇”-M防空导弹系统进行了选定项目的系列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证实道尔-M1系统具有绝对的优势。道尔-M1系统在希腊保障北约空袭兵器作战所进行的实战射击期间,也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道尔-M 2系统由莫斯科市机电科学研究所研制,“穹顶”伊热夫斯基机电工厂生产。出口型防空导弹系统代号为道尔-M2Э,基本型作战装备采用履带式底盘,后续还开发了轮式底盘系统,提高了武器装备在硬质路面上的使用性能和战勤人员的舒适性。采用模块化配置的防空导弹系统代号为“道尔-M2KM”。
道尔-M2近程防空导弹系统是从“黄蜂”到道尔近程防空导弹系统族中最新开发出的新一代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在各种作战样式下,包括在行军期间,保护战场上的陆军摩托化步兵旅和坦克旅防御空中目标的直接打击。
道尔-M2系统与前一代多种近程系统一样,用于有效对付并杀伤空-地类航空导弹、航空制导修正炸弹、反辐射导弹及其他新一代高精度武器、战术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飞机、巡航导弹、直升机、无人机等兵器。与原型系统相比,道尔-M2系统提高了在火力对抗和无线电电子对抗环境下反击现代空袭兵器密集空袭的效能。
道尔-M2系统最初开发为对付战场上空高精度武器直接实施密集打击的主战兵器,即实际上作为“末层”主战防空系统。在更靠近前沿(前线)的位置,部署通古斯卡-M1弹炮防空系统和“针”-C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前者优先对付火力支援直升机类目标,后者为直接掩护兵器。
道尔-M2系统主要组成设备及武器系统指标
道尔-M2系统主要包括作战设备、技术设备、目标搜索探测设备、跟踪制导雷达、作战兵器等。
作战设备。道尔-M2系统的作战设备主要包括9А331МК轮式底盘战车(或9А331МУ履带式底盘战车)和9М334防空导弹模块两部分。
9А331МК/9А331МУ战车作为自主作战单位,保证在指定扇区内按照高低角进行圆形空域搜索,探测识别空中目标,分析空情,自动选择最危险的目标进行射击,捕获、自动跟踪目标,确定目标进入杀伤区的时刻,发射导弹,根据无线电指令自动将导弹制导到目标。道尔-M2Э防空导弹系统还可以补充配置9С737МК机动式通用连级指挥所。9С737МК指挥所用于指挥控制战车进行各种集群作战行动,可与高层和中层防空进行通信。
9М334防空导弹模块为联装结构,由4个内装防空导弹的密闭式运输-发射箱组成。在使用过程中,模块内可以放置4枚、3枚、2枚或1枚导弹。1个模块包含4枚导弹和2个装填吊臂,总质量为1053千克。运输-发射箱尺寸为444×1223×3005毫米(不含装填吊臂)。导弹模块安装到联装装置内,可以采用各类运输方式进行运输。
技术设备。道尔-M2系统的技术设备主要包括 9Т244运输-装填车或 9Т245运输车、 9В887М2К技术维修车(连级技术维修车)或9В887-1М2К技术维修车(团级技术维修车)、 9Ф399-1М2К全套备附件车、 9Ф116全套索具设备、战车操作人员训练器和技术维修车-АГ3М1技术维修间等。
目标搜索探测设备。道尔-M2系统采用车载空中小目标搜索站,能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对目标进行搜索。搜索站的主要特点是具有等距离波簇方向图。雷达天线采用8个波瓣(每个波瓣4°)组成的等距离波簇方向图在0°~32°或32°~64°高低角范围内进行扫描,将所需精度的目标指示数据发送给防空导弹系统制导站。由于搜索站以等距离方向图搜索目标,因此沿高低角平面扫描时对目标到掩护对象的接近角不敏感。天线波簇采用频率电扫描方式工作,可以对付敌方采用全波段有源干扰对目标搜索雷达进行抑制。此外,这种搜索雷达的能量电势高出同类雷达数倍,可以在距其32千米以内区域探测跟踪最多45个空中目标,对其中10个最危险目标按威胁程度进行排序,列入优先射击序列,“提示”战勤人员按排序对其射击。
道尔-M2系统与道尔-M1系统的显著区别是,道尔-M2系统采用改进型目标探测雷达站,其特点是:配有新型裂隙相控阵天线;对软件部分改进后,雷达站可以探测采用“隐身”技术制造的小散射面积目标;系统在作战环境下对现代专用自卫等干扰方式具有很高的对抗能力;采用新型计算系统,扩展了信息处理能力。
跟踪制导雷达。跟踪制导雷达采用小尺寸元件无源相控阵天线,电扫描波束0.8°×0.8°,方位角和高低角扫描范围30°×30°,在规定的高低角范围内同时精确跟踪4个目标,自动向这些目标制导最多6枚防空导弹。这种雷达为高精度无线电电子设备,抗主动式和被动式干扰能力强,比有源相控阵天线雷达具有更稳固的抗未来电磁辐射武器杀伤的能力。此外,跟踪制导雷达还配有备用的光电设备对目标进行跟踪,保证道尔-M2防空导弹系统在超高强度主动干扰环境下进行昼夜作战。
作战兵器。道尔-M2系统使用火炬设计局研制的9М331防空导弹,该导弹采用单级固体燃料发动机、“鸭”式气动布局以及燃气动力转弯装置。运输时,导弹左右两对悬臂梁相向折叠;发射后,折叠翼展开固定为飞行姿态。导弹配备有源无线电引信、自动驾驶仪与舵机、无线电装置、破片杀伤战斗部与安全执行机构、电源系统、主航阶段舵机燃气供给系统和起飞阶段燃气舵系统。弹体外表面上分别装有无线电引信与无线电装置的天线,还装有火药弹射装置。
导弹安装有弹射装置,采用垂直方式发射,射速约25米/秒。导弹发射前,从制导雷达向自动驾驶仪输入转弯角数值和方向数据,导弹发动机点火前,安装在气动舵根部的专用燃气发生器通过4个双喷管配气装置排出燃烧质后,防空导弹转向指定的角度。气道的朝向与喷嘴方向相反,气道的分布范围由舵转动角的范围确定。气动舵和配气装置为一体结构,采用这种构造后,转弯系统不必使用专用舵机。导弹依靠燃气动力装置转到需要的方向后停止转弯,随后,固体燃料发动机开机。
导弹起飞到距地面16~21米高度期间助推发动机开机,规定了两种开机方式:一种是导弹起飞后经1秒钟延时后开机,另一种是导弹弹轴偏离垂直线达到50°时开机。起飞阶段,固体燃料发动机的全部冲量均用于导弹朝目标方向加速飞行。发动机开机后,导弹爬升飞行,飞至1.5千米距离时爬升速度为700~800米/秒。导弹飞到250米距离后进入指令制导阶段。由于目标的线性尺寸分布范围大(3~4米至20~30米)且目标运动参数分布范围宽(高度10~6000米,速度0~700米/秒),为使战斗部破片最优覆盖高空飞行目标,从制导雷达向防空导弹上发送无线电引信延时启动值,该值由导弹和目标接近速度计算得到。低空作战时,在选择下垫面以后,无线电引信只根据目标来确定是否开机。为了确保安全,在不能保证正常飞行时,导弹自动执行自毁,必要时也可以由战车操作员对导弹实施自毁。
道尔-M2系统的作战使用特点
道尔-M2系统连级编制包括1辆连级指挥车、4辆战车、2辆技术装填车、标配数量的防空导弹、1辆技术维修车。
道尔-M2系统可以在远、中、近程三层系统组成的统一防空系统内作战,也可以自主进行作战。在1个防空导弹火力单元系统内,两辆战车之间能够交换雷达信息,组成基本作战单位保卫1个目标,每辆战车的车载探测雷达在各自的高低角范围内进行空域搜索,为相邻的另一辆战车提供信息,扩展了目标的探测区域。同时,战车可以在两部雷达中任意一部雷达的责任区内杀伤目标,提高了反空袭作战效能,以及探测和杀伤低空飞行目标的能力。这种作战方式的另一个优点是,当一辆战车的搜索雷达发生故障后,可以使用相邻战车雷达提供的信息继续作战。
道尔-M2系统战车可以在行进或停留状态下搜索、探测、识别和跟踪空中目标,并短暂停留发射导弹。在完成1枚导弹制导到目标后,立即使用空闲出的射击通道制导下一枚导弹,提高了防空导弹系统在敌方空袭兵器密集空袭条件下的作战效能。
另外,战车配有导航与地形联测设备以及用于实时交换数据的电传密码设备,保证战车与自动化火控系统连接、战车之间互连(包括“基本作战单位”方式),以及战车与中程和远程防空导弹系统连接,创建更加稳固抵御火力杀伤的混编防空部队。
结 语
综上所述,道尔-M2防空导弹系统能够在复杂环境和干扰条件下高效对抗密集空袭,与中、远程防空系统混编组网作战,在火力单元内部多部战车之间组网作战,体现出近程防空系统未来的主流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