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日本欲“军事正常化”的变法运动

2013-04-12 00:00:00宋忠平葛妍
军事文摘 2013年10期

编者按:2013年8月15日,日本政要集体参拜靖国神社之鬼;8月末,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顾问机构启动关于行使集体自卫权的讨论,欲修改《和平宪法》……日本这一系列“向右转”的迹象挑动着人们的神经。为此,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专访了著名军事评论员宋忠平(以下简称宋),请他为我们解读日本欲“军事正常化”的变法运动。

记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顾问机构在8月末启动关于行使集体自卫权的讨论,如何修改宪法对于自卫权的解释是讨论的主要议题。日本欲行使集体自卫权、修改《和平宪法》,这是日本有意恢复“军事正常化”的最新动作。能否为我们梳理一下日本近些年为实现“军事正常化”所做的各种“努力”?

宋:日本欲修改《和平宪法》由来已久,绝非安倍一时“头脑发热”,因为日本历任首相和绝大多数内阁都在为这个目标小步快跑。毕竟在日本人,尤其是在日本政客眼里,这部宪法是“占领军宪法”,是美国强加给日本的枷锁,作为谋求“正常国家”地位的日本,要想真正实现“国家正常化”,首先就要摆脱《和平宪法》的束缚。因此,从制定这部宪法的那一天开始,日本政客就从未停止变相的“变法运动”。具体脉络大致如下:

1954年,以“自卫名义”,日本重新组建了事实上的国家军队。

1991年,日本趁海湾战争之机强行突破宪法中“海外派兵”的限制,将日本扫雷艇开进波斯湾水域,配合美军执行扫雷作战任务。

1996年,日本推出《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把行使武力的条件从“遭敌人入侵后”提前到“受敌人威胁时”,标志日本自卫队的战略开始从防御转为进攻。

1999年,日本通过《周边事态法》,不仅防卫范围可任意扩大,而且可为美军提供后勤支援,让自卫队的权力越来越大。

2003年,日本通过“有事三法制”,认定首相在危急时刻可不经过国会同意直接派部队采取军事行动。同年,日本再次正式向伊拉克派遣自卫队参加伊拉克战争,公然“违宪”。

2004年,自民党宪法调查会确定宪法第9条的修改案,明文规定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同年,日本参众两院通过“有事七法案”,再次公然践踏《和平宪法》。同年12月,日本修改《防卫计划大纲》,明确提出将国际贡献与本土防卫并列为自卫队的主体任务。从此日本军队开始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军事活动,为其海外用兵扫清障碍。

2007年1月,安倍在第一任期内,积极强行推动并实现了日本的防卫厅正式升格为防卫省,防卫大臣享有与其他内阁成员同等的权限。此举是日本大步迈向军事大国的重要标志之一。

2008年,日本通过《宇宙基本法》议案,打破日本在这一领域近40年的《和平宪法》限制。根据该法案,今后日本自卫队可以研制、引进各类军事卫星,以侦察他国弹道导弹的发射,完善其导弹防御系统。日本此举是为打造“天军”,为谋求太空霸权铺平道路。

2010年12月,日本政府在内阁会议上,确定作为调整防卫力量依据的新版《防卫计划大纲》。新版防卫计划剑指中国,强化机动防卫力,修改集体自卫权的释意。

2012年,日本通过《独立行政法人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法》修正案,决定删除该机构法中“限于和平目的”的规定,从而使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可以进行防卫研究。此举再次表明日本谋求太空军事优势的野心。

2013年7月,日本公布《新防卫计划大纲》中期报告,提出日本应强化对弹道导弹的防御力,使自卫队具有海军陆战队功能,以及通过引进无人侦察机以提高其警戒监视力度,强力应对与中国的各类摩擦,并将“维持专守防卫”向“含有进攻性”方面转变,表明日本正沿着军事化道路越走越远。同年7月,日本政府官员说,安倍内阁即将开始重新审议武器出口禁令,考虑借助制定新的武器出口指导方针,从事实上废除延续几十年的《武器出口三原则》,以适应“技术共享和联合研发武器的全球趋势”。

记者:安倍内阁若想修改《和平宪法》,可能会采取哪些具体途径呢?

宋:安倍要想修改《和平宪法》,首先就需要修改宪法第9条。日本宪法第9条规定:“日本国民真诚地企望以正义和秩序为基调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为国家主权而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此目的,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和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交战权。”不难看出,宪法第9条的规定就是针对日本在二战中轴心国的历史罪行而专门设定的条款。

但要想直接修改第9条还有些困难,毕竟宪法第96条规定,修改日本宪法需要在日本国会参众两议院2/3以上的议员赞成的基础上,由国会发动公投议案并且获得半数以上的国民的赞成方可实施。

因此作为急于“修宪”的安倍内阁来讲,可能会分几个途径来走。第一条途径是先修改第96条,如果能修改为“简单多数”通过,那么“修宪”就容易得多。但修改这个第96条并不容易,毕竟反对的声音也不少。

第二条途径就是“架空”《和平宪法》。《和平宪法》之所以“和平”,就是因为有太多的限制性条款和法律在支撑,如《自卫队法》、《武器出口三原则》、《核武器三原则》、《防卫计划大纲》、《周边事态法》等。一旦将这些法律尽数修改为“非和平”性质的条文,那么《和平宪法》也就剩下了一个空壳,被废除也就是时间问题。

第三条途径就是“绑架”日本参众两院和日本广大民众,冒险发动军事冲突,强行修改《和平宪法》,如在钓鱼岛或东海油气田问题上挑战中国底线,并爆发一定规模的军事冲突。日本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对外侵略基本上都是采取这种“嫁祸于人,绑架国民”的方式,煽动国内反对浪潮,借机强行通过并修改《和平宪法》。

第四条途径就是重新解释第9条,安倍认为这条最简单,也最可行。只需要在“人事问题”上做点工作就可事半功倍。为实现自己偷梁换柱的目标,安倍于2013年8月新任命支持行使集体自卫权的驻法国大使小松一郎担任新法制局局长。但新任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山本庸幸指出,要改变以前的解释是很困难的。

由此不难看出,日本在修宪并成为所谓“正常国家”的问题上用心良苦,而不思反省以博取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的宽恕。毕竟修改《和平宪法》有点不得民心,但如果打着要成为“正常国家”的幌子来修改宪法,自然就带有极强的欺骗性,让亚洲国家不得不警惕其军国主义复活。

记者:《解放军报》近日发表一篇文章,认为日本自卫队战力堪称世界一流。您认同这个观点么?能否介绍一下日本自卫队目前的战力情况?

宋:日本自卫队虽然打着“自卫队”的旗号,但本质就是国家军队,综合战斗力确实不容小觑,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一流的水准。这也是日本敢在钓鱼岛和东海问题上叫板

中国的主要原因。

从航空自卫队来看,日本拥有数量较多、性能一流的战斗机机群,包括F-15J、F-2等,并正在积极引进购买F-35战斗机,联合研发新的F-3战斗机。加之每年和美国空军举行包括“红旗”军演在内的诸多联合军演,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从海上自卫队来看,日本拥有可搭载MK41垂直导弹发射系统的“宙斯盾”战舰,“金刚”级和“爱宕”级驱逐舰可发射包括“标准”-3远程舰空导弹和“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在内的多种型号武器,自行研制的90式反舰导弹性能先进,比美国“鱼叉”导弹有过之而无不及。日本的“苍龙”级潜艇号称“世界第一”,每年制造1艘,加之先进的“亲潮”级潜艇,总量十分可观,这些潜艇已经对中国海军走出岛链构成严重威胁。此外,近百架P-3C和最近服役的P-1反潜机性能十分先进,可构筑第一岛链内的严密水下封锁网。

从陆上自卫队来看,拥有数量庞大的包括10式、90式坦克在内的先进陆战武器装备,加之大量的武装直升机,可让这支部队在本土防御和离岛保护中发挥巨大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陆军海战队”和“空降兵部队”藏身其中,一旦时机成熟,日本版的“海军陆战队”会即刻成为一支具备进攻能力的快速机动军队。如今的日本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早就积极准备虚位以待,建造“大隅”级两栖攻击舰、“日向”级直升机母舰、“出云”号直升机驱逐舰,并积极引进MV-22“鱼鹰”战机、F-35B战机、AAV7两栖车等“海军陆战队”专用装备。

不难看出,日本自卫队的战斗力绝非等闲之辈。战略上可以藐视这个

没有纵深的国家,但战术上绝对要重

视这个野心勃勃的国家。

记者:您认为,如果美国不给日本松绑,日本能实现“正常国家”的目标吗?

宋:“美国因素”确实是拴住日本这匹野马的“缰绳”,但美国也时常松一下“缰绳”让野马狂奔,尤其是近些年来,美国政要在各种场合多次敦促日本修改宪法的发言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也给了修宪派政治家莫大的精神动力。2004年8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鲍威尔在接受日本共同社的专访时指出,日本如果想在联合国安理会取得常任理事国席次,必须考虑修改日本的非战宪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年,美国为限制日本发展军事力量,促使日本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强烈要求日本制订《和平宪法》。但60多年后的今天,美国为了让日本在美军的全球行动中更加自由地发挥更大的力量,又不惜抛弃当初的立场,尤其是希望日本参与美国制定的围堵中国之“亚太战略再平衡”,更是急着要让日本从宪法中松绑,甚至拿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诱饵鼓励日本加快修宪进程。

没有美国的默认和怂恿,日本想要修改《和平宪法》并成为“正常国家”实在是太难!但考虑到一己之私,就不得不放任其发展,结果只能是美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记者:日本近期欲修宪、改自卫队为国防军、组建类似海军陆战队的离岛部队,特别在最近的8·15纪念日时日本首相首次不再提“永不再战”,这些迹象表明日本政府已经明显右倾,年初时有人预测安倍执政不会超过2013年,从现在情况来看,您认为安倍政权能维持多久?未来走向会如何?

宋:据日本经济新闻社和东京卫视于8月23~25日期间进行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明,安倍内阁最新民意支持率为68%,比7月份调查结果上升5%,不支持率为23%,下降6%。关于“安倍内阁经济政策”,认为“值得评价”的占56%,“不值得评价”的占26%。关于“经济复苏”,认为“尚未实际感受到”的占75%,“已经实际感受到”的占17%。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安倍内阁尽管很激进,很“向右转”,但其宣称的“安倍经济学”让百姓对其还是抱有很大的信心,加之不断强化“国家正常化”、“国防军正常化”、“宪法

正常化”的“变法运动”,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日本百姓和参众两院的认可。因此,现在就认为安倍内阁“短命”有些不理智,不现实。从日本民众自身心态看,也不希望换相过于频繁,对于国家政策走向不利。同时,有一位“强硬领导人”带领日本走向复兴,也符合很多日本人的心理预期。

记者:安倍政府近半年来在中国周边频繁活动,意图以金钱加政治建立所谓的“意识自由圈”包围中国,您怎么看?他们能得逞吗?

宋:安倍倡导的“自由与繁荣之弧”就是围堵中国的一条封锁链条,“自由”就是价值观,“繁荣”就是经济合作。安倍就是打着彼此具有“共同”价值观的旗号,积极发展互利双赢的经济合作关系,包括经济输血和无偿援助,希望能协助日本获取自己想要的“市场”、“资源”和“加工基地”。此外,共同对付不具有共同价值观的中国,是安倍内阁不断叫嚣“中国威胁论”的主要理由。

相信安倍此举一时半会可以得逞,但随着“日本威胁论”的不断叫响,包括亚洲很多国家认识到这一点后,这个不懂得反省战争责任的国家就会失道寡助,更别提遏制中国了。因此,不失时机地叫响“日本威胁论”是包括中国、韩国在内的亚洲很多国家的共同责任。

记者: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惊世一跪”,以此向二战中被纳粹党无辜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而在二战期间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不但毫无认罪之举,反而一再拜鬼。您认为两个国家行为如此迥异的原因是什么?日本的行为会产生哪些消极影响?

宋:如果日本能学习德国的认罪态度,将是善莫大焉;如果日本能深刻反省战争责任,做亚洲的“瑞士”,永久保持中立,将是日本的幸事。但很不幸,这两条路日本都没有选,而是选择一条“不认错、不道歉”的新军国主义道路,还美其名曰“国家正常化”。试问,一个毫无道德底线,不尊重国际法的二战战败国家谈何“国家正常化”!

德日行为如此迥异,与战后处理德国和日本的不同机制有很大关系。在处理日本问题时,基本上是美国一家做主;而处理德国,则是美苏英法四家共同决断,这是德国军国主义的死灰难以复燃的关键一步。由于对日本的处置美国带有很大的随意性,随着冷战的开始,美国一手策划了《旧金山和约》,赋予日本不该有的国家地位和利益,使日本成为美国在亚洲“不沉的航空母舰”。朝鲜战争对日本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原本濒临破产的日本工业迎来了发展的绝佳机会。

另外就是对战犯的处置手段不同。在德国,凡是纳粹分子都得到了最严厉的惩罚,并以立法形式防止纳粹死灰复燃;在日本,发动战争的日本天皇未作为罪犯问责,很多军国主义分子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更有甚者继续“参政议政”,甚至为二战战犯招魂。

日本此举一定会给中国带来许多麻烦,毕竟在日本国家扩张的链条中,巩固既得利益,遏制中国崛起,谋求亚太霸权,是其勃勃野心之所在。既然看到这一点,就更应该告诫邻国及太平洋彼岸的美国,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毕竟与日本有“深仇大恨”的是美国而不是中国。同时,还需要警告那些积极搞日本军国主义复辟的政客,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没有战略纵深,不具备条件与邻国发生任何军事冲突和其他对抗行为,否则吃亏的只能是日本自己,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善意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