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众所周知的是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树立正确审美观念,以及培养高尚情操与道德修养等方面都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音乐作品都在为学生实施着审美教育,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内容。事实证明,学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很多是盲目、随意的,缺乏正确的引导。所以,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想象力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因为过多地注重了学生知识技能方面的训练而缺少了对学生兴趣的培育和想象力的提高。造成了学生对音乐课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再加上音乐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太过单调并脱离了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导致学生对有些学习内容往往提不起精神,而且甚至有些学生们干脆都听不下去,造成了学习的被动。基于这种种情况,教师必须在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内容的安排上要有所改变,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才能使音乐课变成关于美的欣赏课,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一、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和提升道德素养
众所周知音乐是人与人沟通的另一种语言,音乐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表达人的情感,从而使人们受到这种艺术所表现出的某种品质的熏陶,使人们达到想要表达的思想境界。高中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重点强调了学生在音乐中所表达的宣泄消极因素和提高积极因素,来使自身的加强而且道德素养也得到提升。就像是不同的音乐会给人不同的感觉一样。例如,抒情优美的音乐如著名音乐大师巴赫、贝多芬、肖邦等等这些大师的音乐,就可以达到缓解神经并让人愉悦的效果。如,独特的民族风则可以让人心平气和;还有欢快雄壮的音乐像是非洲音乐可以让人精神振奋。总而言之,品味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并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审美趣味。
2.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有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提高
中学的音乐教育主要把以音乐审美作为为核心和最基本的教学理念,并决定了音乐教育应该以情感人和以美育人。但对于音乐鉴赏能力这一培养过程,音乐教学应该注重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而且主要是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与高尚的价值观。
二、根据不同音乐作品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1.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主体想象活动
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愉快的教学氛围是学生敢于参与到教学中的先决条件。爱好与兴趣都是第一老师,学生只有在没有压力,环境下与自己喜欢的老师的前提下才会喜欢学习。所以老师们首先是要放下架子,要做到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和学生做朋友,不仅要在学习上关心他们,还要从生活中爱护他们,这样才可以激起学生对老师真正的爱和对音乐的爱。再有,教学要做到平等,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高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着争取老师平等看待的心理,他们希望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更加希望老师不疏远他们。另外,老师要善于发现班里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正确地引导,从而让学生对老师充满喜爱,对学习也充满激情。而且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解决也过分的依赖老师,然而在合作教学中,通过营造出一种独立思考和互相帮助的氛围,大力的提倡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那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便得到了加强,而且思想也得到了解放,才能更好地使学生有丰富的想象,想象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在品析“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的这一单元的时候,我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与西北作品有关的故事背景材料,并且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有关的背景知识,在课前欣赏西北腔调中的《上去高山望平川》,欣赏过程中要做笔记,记下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是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上课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就自己对《上去高山望平川》这一作品的初步感受与疑问发表观点,大多数同学都介绍了自己所了解到的相关知识也谈了很多对于作品的理解与看法。与此同时同学们还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同学之间相互的交流与讨论,学生加深了对《上去高山望平川》作品的认识。在这基础上,我才带着学生一起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在欣赏的同时我又不时地穿插关于乐曲的结构和旋律以及节奏等特点,从而引导学生对作品再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我认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被调动起来,同学们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取知识并解决问题,这种通过自身积极获得知识的方法,会使学生在主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体验到收获成功的快乐。
2.运用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联想感悟力
在音乐欣赏的这一过程中,我们对音乐情感和对音乐形象感知往往都是在比较的过程中进行的。然而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通过把比较的方法运用到音乐欣赏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比较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的气氛更加的活跃。例如,我在讲“拉丁美洲音乐”——《生命之杯》的课题时,我要求学生在欣赏这首作品时要对比乐曲在旋律和节奏以及情绪这些不同方面的变化,让学生在欣赏的时候主动用心去感受作品的曲调、速度、力度及乐曲在意境中的变化。通过比较分析学生自然地抓住了音乐主题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学生孕育了一个美丽的音乐,得到了无形的思想教育。使用比较法教学,可以使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情感和许多其他元素的解决方案,深入理解作品的形象并记忆,能更好地实现积累优秀的音乐作品,以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养,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和教学内容的调整,我通过激发学生在优秀音乐作品上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热情和主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原本很难理解的音乐不再是经文,拉近了学生和优秀音乐作品的距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赵宋光.音乐教育理学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07.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