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2013-04-12 00:00:00盖科文
新课程·上旬 2013年9期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和发展的需要。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依赖于教育创新,而现在教育创新的关键又在于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高中物理教师是物理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创新也是当前中国迫切需要的,只有赢得了创新才能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很大,给社会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新能力;实验教学;兴趣;高效

物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生活、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着最为广泛联系的科学。由于物理学与人们生活、技术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关系。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把学生的这种好奇转变成主观兴趣,把这种兴趣转变成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成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呢?下面,我通过自己多年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谈一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一点看法。

一、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是离不开实验教学的,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很多学校的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着理论与实验联系不够紧密、重理论轻实验、实验教学成效低等问题,造成很多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实验,体验不到实验的快乐,出现考试分数高、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匮乏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想要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思考。

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从根本上重视物理实验教学

很多高中没有专职的实验教师,物理实验都是由物理教师带着进行,而这些教师受到教学任务繁重的影响,不能对实验进行充分的准备。有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就简化实验课程,用理论代替实验教学。这就要求学校配置专职的实验教师,并要求物理教师与实验教师做好配合,在实验教学前准备好实验需要的各种实验用具,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锻炼他们敢于试验的能力,并让他们在实验中获得快乐,获取知识,这样自然而然就会使学生对实验教学重视起来。

2.重视实验的有效性,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一个成功的物理实验教学,并不是只限于在物理实验室中做实验,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形式,演示物理实验的过程,把平时实验做不到的效果演示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使用多媒体等形式,把新奇有趣的物理实验“有声有色”的演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实现实验教学效果,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可以加深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提高他们对物理现象的研究方法以及数据处理的能力。近年来,高考物理实验题多以考查仪器的使用、测量、数据处理及指出常见错误转为侧重考查实验设计和实验原理为侧重点。因此,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测量出“黑箱”中的电阻R1、R2、R3的阻值”,让学生分组各组自选操作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最后由教师对正确结果进行总结,挑选出最简捷的解决方法。这样既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二、通过研后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研学后教”的教育模式得到广泛的推广和践行。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要立足于生活实践,用实验说明规律和概念,最后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研学后教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研学可以提前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研究探讨能力,后教则可以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所谓“研学后教”,即先研学,后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由教师教学带动学生学习的模式。但是,这其中不仅仅是顺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思想和理念的转变。

1.学生研学阶段

教师在课前通过对教材、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研究,在对学生情况了解的基础上编写“研学文本”。研学文本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如,课本知识自测,课外相关知识趣味问答,补全知识,正误判断等,目的在于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课本、翻阅资料、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2.学生互教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在正式授课之前的十到十五分钟,教师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教学目标展示出来。将学生固定的分为四人到六人的小组,组内成员相互分享课前学习实验的心得和结论,解决相互间的问题和疑惑,并对教师展示出的重点进行讨论,最后将大家探讨过后仍旧不懂的问题以纸条等形式交给教师,由教师公开讲解。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个性化和差异化较大,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涌现出很多创新性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学生互教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还可以使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得以推广。

3.后教阶段

这也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和教师之间良好沟通的重要时刻。这一阶段教师应该有重点的去讲,因为经过了充分的自学、互学,学生已经对课堂内容基本掌握,并有了自己的见解,所以教师应该讲那些学生还不理解的、易混淆的、重中之重的知识点,并适当扩充课外知识。在最后的时间,可以做一个课堂小测验,以检验和加强学生对这节课的认识。

4.研学后教需要注意的问题研学不等于预习

在研习过程中,不应该只注重纯知识性的学习,应该从学生兴趣入手,善于乐学、想学、会学。同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让知识走进生活、走进实践,鼓励学生自己制造物理实验工具,自己从生活中发现实验原型,增强动手能力。后教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如果仅仅是将所有知识再次重复一遍,那么就会导致探究内容庸俗化、肤浅化,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中学生求动、求知、求异、求趣、求新等心理特点,教学过程要充分还原来自生活中的问题,提出适合课堂探究的问题的物理建模过程,把实际生活跟物理实验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物理世界的奇妙和规律性。

为了科学、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教学,物理教师一定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生活中的实例与物理定律、规律结合,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多采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用人格魅力,启迪学生好学之心,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实验,创建真正有活力的高效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霍锐泉.实施“研学后教”提高课堂实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

[2]张旭,龚栋梁,石志国.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成效性[J].技术物理教学,2013(01).

(作者单位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