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是学生学好文化知识的前提。只有德育好,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人才。下面是我对学生如何进行道德教育的一些看法:
一、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把握学生思想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
就现在的学生而言,他们不理解道德的含义。他们只知道违反纪律不对,打架、骂人不对。至于为什么不对,却不清楚。针对学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1.通过说理教育、组织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教育要求的正确性和执行道德要求的必要性,从而把道德要求转化为行动的内在动力,使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如,告诉学生勤奋学习的道理,并引导他们针对自己实际定出具体的学习计划,定期做学习小结。使他们认识到不刻苦努力学习,成绩就不能提高和进步的道理。
2.针对这些学生,提出的要求不能过多、过高、过于频繁,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一步一个台阶地进行努力。
3.对待学生不要采取简单粗暴、强迫命令、惩罚等方法,否则会使他们有抵触情绪。对他们要真诚关心、耐心疏导才能使学生对教师有出自内心的信任。当他们体验到教师真挚的感情时,就消除了对立情绪而虚心接受教育。
二、全面地评价学生,帮助改进后进生
教师在处理问题时需要公正,不要对某些学生有成见,而对另一些学生却偏爱,要全面地评价学生,既能看到优点也能看到缺点,否则会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对立情绪,或使学生形成逆反心理。
1.帮助优等生戒骄戒躁,正确对待进步。对于优等生,由于他们的学习成绩较好,因而经常受到教师的赞赏和表扬,逐渐滋长优越感,使他过高的估计自己。所以教师应及时发现优等生身上的这种弊病,及时引导,使之正确对待自己的优势,以免因受到挫折而灰心丧气,甚至从优等生转变为后进生。
2.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使之进步。后进生也存在着积极的因素,尽管这些积极因素不占主导地位,但却是他们行动中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只要被充分调动起来,将是克服消极因索的内在动力。实践证明,这些学生在正确教育和热情关怀下,是能改变自己缺点的。
三、举办教育性主题班会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一系列主题班会。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和他们对教师的一些要求,增进教师和学生的理解,融洽教与学,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
四、与家长沟通,搞好预约家访
家庭访问是教师联系家长以便共同教育好学生的一种常见方式。也是教师关心和爱护学生,热情帮助他们的表现。尤其是现在的教育,有的是封闭式的,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十分淡薄,所以家访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也应该交换意见,保证教育措施的切实可行。
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本人首先要做到。这样做能增强教师执行教育要求的严格性和坚决性,真正做到言行一致,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敬。
六、民主处理班内的每件事
当班内有些事情需要做选择时,最好用投票的方式民主表决。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内的主人。这个班的荣誉和耻辱与自己息息相关。尤其是对有错误的学生进行教育时,更应采取民主方式。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古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