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生要获得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就需要经历独立、自由的思考过程。只有精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对学生的自主探索给予必要的指导,才能保证自主探索的效果。创设自主探究活动的问题情境应做到: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必须由学生独立解决,学生独立解决存在困难的问题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然后再引导或点拨;问题呈现方式力求简洁,最好分类呈现;解题思路方法由学生自己归纳和概括出来。
关键词:自主探究活动;问题情境创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由内向外的灌输,而主要依靠由内到外的自我生成。学生要获得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就需要经历独立、自由的思考过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的启发学生的思考。只有精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对学生的自主探索给予必要的指导,才能保证自主探索效果。下面结合“分数乘法”计算和应用题的教学,谈谈自主探究活动的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
一、创设计算题自主探究活动的问题情境
“分数乘、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分配律的正反两用。设计了如下两个专题。
专题一:乘法分配律在分数乘法中的正用
例1.■+■×27
设计目的:结合典型例题,建构解题方法。
探究活动:(1)引导学生审题,问题目中主要运算有几种?基本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哪步,后算哪步)?
(2)要求学生自己写出基本运算顺序的计算过程。强调基本步骤和中对齐的书写格式。并要求学生说出通分和约分过程。
(3)引导学生改变运算顺序解题。学生自主探究并写出步骤。集体订正,建立乘法分配律应用的模型:(A+B)×C=A×C+B×C。能正确书写计算过程的举手后,再进行生教生。
例2.■-■+■×24
设计目的:研讨对应练习,规范计算过程。
探究活动:(1)要求学生独立计算、认真书写解题步骤。
(2)要求学生互相检查计算过程。能正确书写计算过程的举手后,再进行查缺补漏。
(3)再变式30×■+■-■。
例3.87×■
设计目的:通过变式训练,提升计算能力。
探究活动:(1)要求学生运用分配律计算,独立思考,让学生互相交流,主动寻求帮助。
(2)提示学生:87和86什么关系?如何改写算式?再思考,再交流。
(3)再变式:85×■。
专题二:乘法分配律在分数乘法中的逆用(探究活动可参照专题一进行)。
题组设计:1.■×■+■×■
2.■×■+■×■,■×■-■×■
3.■-■×■,■×■-■
二、创设应用题自主探究活动的问题情境
“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教学重点包括“分率大于1”和“分率小于1”的应用题两个专题,进行教学。
专题一:分率小于1的应用题
例1.修一条长1500米的公路已经修了■, ?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目的:结合典型例题,掌握基本方法。
探究活动:(1)教师适时总结出两个问题。①已经修了多少米?②还剩多少米没修?要求学生自己完成线段图。问:要求已经修了多少米?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如何求剩下多少米?教师顺势在原线段图上标出,进一步问:你会解答吗?
(2)剩下的长度=公路全长-已经修的长度。列出算式:1500-1500×■。
(3)提问:这道题有别的方法解答吗?可先求剩下的占全长的几分之几吗?列出算式:1500×(1-■)。
例2.六(2)班要做180面小旗,已经做了■,还有多少面没做?
设计目的:针对训练,巩固强化。
探究活动:(1)引导学生审题,“已经做了■”是什么意思?根据这句话应把什么看作“单位1”?
(2)引导学生画线段图:你能根据“已经做了■”这句话画出线段图吗?已经做了多少面?
(3)结合线段图,引导学生说出没做的部分是那一段?它占总任务的几分之几?
例3.84×(1-■)根据算式编写应用题。
设计目的:通过自编题训练,提升分析问题能力。
探究活动:(1)要求学生根据算式编题,组内交流。
(2)反馈矫正,特别注意分数后加单位的错误。如,一桶油重84千克,用了■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3)请同学们再根据算式40×(1-■-■)编题并互相交流。
专题二:分率大于1的应用题(探究活动可参照专题一进行)
题组设计:1.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婴儿每分钟心跳是多少次?
2.果园里有桃树40棵,石榴树比桃树多■,问石榴树有多少棵?
3.学校买来256本新书,其中科技书占■,学科辅导书占■,问:科技书比学科辅导书少多少本?科技书与学科辅导书共买多少本?
通过以上四个专题我们不难发现,高效的自主探究活动应具有下列特点:探索的内容必须是教材难点、重点;设计的问题最好来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必须由学生独立解决,学生独立解决存在困难的问题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然后再引导或点拨;问题呈现方式力求简洁,最好分类呈现,注意梯度;解题思路方法由学生自己归纳和概括出来,解题步骤必须由学生写出来,教师不包办。
(作者单位 山东省垦利实验中学)设;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