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2013-04-12 00:00:00袁学民
新课程·上旬 2013年9期

摘 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使教育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三讲三不讲;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要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得以真正落实,教师就必须要从根本上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杜绝满堂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放在提高学生的能力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要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真正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应贯穿“三讲三不讲”原则,而所谓“三讲”就是重点、难点、疑点,这三个点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讲;“三不讲”就是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永远也不会的不讲。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潜能、思维。从有质疑到问题的创新,这正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师要耐心予以解释,保护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求知欲,这样才能使疑问与创造联系起来。

二、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习的动因。上课时教师应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是多样的。教师可通过谈话激趣、板书激趣、媒体辅助激趣,可让学生讨论生趣、实践体趣、提问诱趣等。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要同时考虑到趣味性,使学生从看似平常的提问中感到新奇,从而产生兴趣,积极探索,去讨论、去观察、去发现。在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做到让学生乐学、爱学。

三、适时调节情绪,让学生振奋精神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是同一水平状态的。一般说来,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半个小时之后,学生的学习情绪会出现低谷,这时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情绪调节。教学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变换教学方式,转换教学话题穿插某项活动。诸如做个小练习,讲一个短故事等,目的在于及时清除疲劳感,振奋学生的精神,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总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使教育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榆县新华镇小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