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x”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2013-04-12 00:00:00曹琪元赵尚雄齐殿贵
新课程·上旬 2013年9期

摘 要:“4+x”教学法是指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目标展示、自主学习、展示交流、达标测评等四个环节作为刚性规定,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加以落实。它旨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根深蒂固的“满堂灌”授课模式,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角色。

关键词:三段式;开放;教学法;探索

“4+x”教学法脱胎于新课程改革推出的“六环”教学法。为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全国各地都在推行教学改革,也涌现出来了许多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名称各异,侧重点不同,但大都要求在教学中贯彻六个环节,即目标展示、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归纳讲解、达标检测等,我们称之为“六环教学法”。“六环教学法”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许多教师自觉不自觉地被“六环”的条条框框束缚了,限制了自身水平的发挥,阻碍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这些不争的事实亟须改进。笔者认为,只有削弱甚至淡化某些条条框框,教师的主导地位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保障。

基于这样的认知,我们从“六环”教学法中挑出必不可少的四个环节,即目标展示、自主学习、展示交流、达标测评。其他如,“复习回顾”“预习检查”“课题引入”“归纳讲解”“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常规环节和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生成的环节,我们称之为“x”。

(1)目标展示。清晰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和课堂结构的“纲”,没有教学目标的课堂必然是零散和随意的。我们的惯常思维是上课要让学生明白“我们这节课干什么”;下课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学了什么”。所以,展示教学目标和任务符合人的认知心理习惯,是必需的一个环节。

“学习目标”如同路边的指示牌,不断提示我们离终极目标还有多远。我们要求教师围绕“学习目标”展开教学,而且要设置许多小的“分目标”,鼓励大家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展示“学习目标”,从而增强我们前行的信心,提升达到目标的动力,体验每一步骤所带来的成就感。

(2)自主学习。这个环节包括学生根据学案自学和学习小组交流两个方面。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的自学学有成效,学案设计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认真分析研究学情的基础上“下题海”,筛选、整编学案,让学案尽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达成共识,对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

(3)展示分享。小组讨论、学习的结果由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其他同学对汇报结果有疑问或者不同意见,可以进行提问或者质疑。教师要准确把握对课堂的调控和引导,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积极评价和精确指导。

(4)检测反馈。要求检测内容必须教与学一致,并且难度、题量要适中。提供定期的、建设性的反馈将有效支持学生的学习,而且评价要多元化,让学生有选择不同评价任务的机会。包括专题作业、课堂报告、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小组专题作业等等,积极及时评价,让学生在行为上、情感上、思维上都能积极投入,体现“开放教学法”的实质。

“4+x”教学法并没有将“归纳讲解”作为刚性要求,旨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让教师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带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提倡教师精讲、少讲,鼓励教师将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将教学的重心向学生倾斜。

“4+x”教学法的“4”强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自我调节意识的功能,使非智力因素(如意志、品质、兴趣等)得到锻炼和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知识内容的深度、广度得以保证。

用“4+x”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还要充分体现“x”。每一门学科、每一个知识点都体现自己独特的认知规律,每一门学科、每一位老师、每一节课都发展出各自的“变式”。这种“变式”因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目标而有所不同。比如新授课侧重于知识点的生成,对于一些知识背景的“讲解”就要多一点,“课题引入”可能就是必须的环节,对于复习课则未必。

总之,“4+x”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理念。它本着“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诉求,提倡教师精讲、少讲,鼓励教师将尽可能多时间留给学生,将教学的重心向学生倾斜,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了更具弹性的发挥空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根深蒂固的“满堂灌”授课模式,既体现教师的“主导”角色,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顺利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注:本文是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2〕GSG217。

(作者单位 甘肃省永昌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