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要达成这一目标,看图写话就显得越发重要,它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综合性的作文训练形式。它对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作用很大。多年的语文实践让我逐步认识到,引领学生看图写话要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一、引导学生看图,培养观察能力
看图就是对画面进行观察,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看图。首先,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画面和自己的观察习惯,确定观察的角度和方法。可以自上而下,也可以自下而上;可以从整体到部分,也可以从部分到整体;可以从物到人,也可以从人到物。总的原则是:观察有序,但又不强调划一,要因画面而异,因人而异。其次,让学生明确看图的要求。(1)看画面。只有把整个画面看清楚了,才能从整体上明确理解画面的内容。(2)看仔细。就是在看图的每个组成部分时,对其中任何一个细节都有清晰的印象。只有抓住细节才能说得具体。(3)看背景。看清整个画面上的一景一物,以便弄清时间、地点、人物活动的自然或社会环境。(4)看人物。对人物的身份、衣着、动作特点、面部表情等都要看得清清楚楚,做到胸有成竹。
二、指导学生想图,培养想象能力
想图,实际上就是对画面进行想象、分析、归纳,以求比较全面、准确地理解画面的内容。首先,想象一定要有的放矢,要以画面事物为依据,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绝不能无中生有,异想天开。例如,做早操这幅图,要知道学生根据人物动作想象到人物语言,根据人物面部表情想象到人物此时的思想感情等等。其次,再把画面各个部分内容联系起来想,以便认识各部分之间的内容和作用,从而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印象。再次,要伸展开去想。从画面里想到画面外,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最后还要合情合理地、完整地连贯起来想一遍,力求不仅想象全面而且富有创意。
三、引领学生说图,培养表达能力
说图就是在看清图意、想好画面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发展、经过和结果六个要素,有头有尾、有详有略地把画面上的内容或故事串联起来口述一遍。说的时候,要让学生根据要表达的中心说清楚、说具体、说完整。
四、启发学生写图,培养综合能力
这是看图写话的最后一步,即把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再加以修改。要教育学生,文字比口语表达的要求更准确、简洁。还要根据口述时的语气,尽量准确地加上标点符号。
虽然看图、想图、说图、写图四步要一次进行,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截然分开。要看中有想,想中有看。看是想的基础,想是看的发展。看、想、说是写的基础,写只是一个书面表达的过程。这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整个过程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又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
诚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看图写话训练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慎重选图
选图的原则是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要适应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做到画面清楚、色彩鲜明、故事性强、富有趣味性。一般来说,给低年级选的图,人物不多,情节简单,从单幅到连环画。
2.认真备课
教师对选用的图画要认真备课,掌握画面的含义,领会画面精神,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按照“看——想——说——写”的顺序,设计好具有“铺路搭桥”作用的导语、启发性的问题和科学的教学程序。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看、想、说、写训练时,一定要以放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虽然每进行一步,教师都必须提出具体要求,指出具体路子,教给具体方法,由浅入深地具体引导,但是,看,还是要让学生自己去看;说,还是要让学生自己去说;写,还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写。一定要避免老师指着图说一遍,然后再让学生重复一遍,再按照老师说的去说,按照老师说的去写那种越俎代庖的错误做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才能培养出具有开拓型、创造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作者单位 江苏省新沂市合沟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