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之我见

2013-04-12 00:00:00张玉霞
新课程·上旬 2013年9期

摘 要:当前英语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农村初中学生的读写还好,但他们怕听力,听和说的能力很差。就这种情况作一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听力教学途径。

关键词:英语听力;能力;听力教学;有效途径

目前,无论是从应试还是语言能力的培养看,英语听力已经是初中英语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中考高考中听力测试占有不小的比例,而且它直接关系到说、读、写三种能力的提高。然而,对多数学生来说,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听力是致命的弱项,口语交际能力也很差,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我们以往“轻听说,重读写”的教学结果。

一、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状况及原因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最头疼的是听力,最难培养的也是听力技能。究其原因,主要是这几方面:

1.口语水平直接影响听力

听说是不分家的,是相辅相成的。农村学生比较朴实,羞涩,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笔试上面,对发音不是很重视。在平日的学习中不爱张口说英语,特别是男同学,更是金口难开。如此一来,有些学生自身发音不准确,与听力材料中的发音对不上号,辨别不清词意。或者没有掌握好语音、语调、单词发音在句中的变化,如连读、同化、弱化、不完全爆破等,这些都有碍于听力能力的提高。

2.词汇量小且没有语言环境

初中学生积累的单词数量有限,而且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的,缺乏实际运用,熟悉程度不够,所以造成听力困难。另外,在掌握常用词汇的同时,听力资料中也肯定会出现一定数量大家所不会的单词,那么就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到的上下文内容、背景、说话人的语气、语调上来猜测一些生词的意思。而学生的这种猜测判断能力更是不容乐观。

3.没有好的听力习惯和方法

上听力课时,学生喜欢看着材料听,这样很轻松,但思维形成一种不必要的依赖,对听力能力的提高没有任何作用。在听的过程中不会去找关键词,在听到一段语音信息后,习惯用中文逐字逐句翻译出来,而不能直接将语言信息转化成一个情景,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4.缺乏自信心和兴趣

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对英语学习,尤其是听力兴趣不高、动机不强,甚至产生恐惧、厌学心理,教学工作的开展很被动。

二、探索听力教学的有效途径

1.高度重视英语听力

农村初中,我们面临的是教学任务重,学生基础薄弱的现状,但确立并贯穿新教材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思想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训练听力费时费力,而且见效很慢,所以老师和学生都信心不足,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听”好了,才能“说”好,乃至“写”好。从七年级一开始,就要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

2.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提高

这包括语音、词汇、句型结构、语法等的掌握和运用。其中发音是关键,因此,要让学生非常准确地掌握48个国际音标的发音、单词的读音以及句子的重音与语调等。区别好发音类似的音,如:|a:|与|?蘧|、|?覸|与|e|、|s|与|θ|、|n|与|η|,等等。只有掌握正确的发音,有好的口语,才能听得准确。

3.改进听的方法和技巧

刚开始训练听力,有两种方法比较实用且有效。第一,听读。每天要学的新单词让学生通过听录音再跟着读来学,这样既训练了听力,又规范了发音,双管齐下。第二,听写。这是很多教师常用的一种考查学生词汇掌握情况的办法,殊不知这也是提高听力能力的好办法。在听的过程中,还要教给他们一些技巧,如,让学生听前快速浏览习题,捕捉一切可以从题面上得到的信息,做到有备而听,降低难度。

4.提高听力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听力训练也是如此。在课堂教学中,第一,教师尽可能地用英语组织教学,虽然一开始有点困难,但长期坚持下去,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提高听力能力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二,让学生进行课前五分钟的free talk,或背诵前一天学过的对话,复述大意等,并给予正面评价和鼓励。这也能让别的同学竖起耳朵来。第三,新教材的设计每课时都有相关的听力内容,所以坚持每天带录音机进课堂,这是培养听力能力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

5.利用课外活动

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看一些英语电视节目,它们趣味性强,又能帮助学生听到并学到更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成立英语兴趣活动小组,并开展一些如英语演讲比赛、话剧表演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向技能转化,较好地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听力理解能力的培养是一场持久战,我们一定要持之以恒,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加强练习,使学生的听力达到理想的水平。

参考文献:

陈静.英语听力学习中的障碍与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7).

(作者单位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椒山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