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2013-04-12 00:00:00方彦宁
新课程·上旬 2013年9期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高效课堂,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实现的重要条件之一。就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转变;爱;尊重;和谐;师生关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古人也曾有“亲其师,信其道”的名言,它深刻而精辟地点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要摆脱传统师生观念的束缚

师生关系是含有多元因素的关系,它既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关系,又包含有教育关系和教与学的关系。因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过去,教师一直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导地位,是学术权威的象征,是教育的主宰。学生必须服从老师,被动接受知识,因而传统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但在教育现代化、科学化的今天,学生已是教与学舞台上的舞者,传统的师生关系遭到强烈的冲击。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潜质,也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修养。教与学的过程已是师生互动学习、共同提高的“教学相长”过程。因而师生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也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更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关系中,那么教育氛围和谐、愉悦,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摆脱传统师生观念的束缚,接受现代教育思想,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要以真情爱学生

夏丏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要以师生间心灵沟通为前提,以爱作为连接师生间心灵的桥梁。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欣赏学生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理解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才能设身处地理解学生,才能了解学生的愿望,才能关注、关爱所有的孩子。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和宽容学生,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爱,更要让学生享受到爱,还要让学生学会爱。在此基础之上,努力追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和谐,建立和谐的教与学的关系;在课后做学生真正值得信赖的朋友,分享他的快乐、化解他的苦恼,这样才能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

三、要以真心尊重学生

学生是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个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自尊心和人格的一种特殊尊重。教师宽容学生,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不失时机地地引导学生,开启学生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保留原则的基础上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个人修养更加高远,教育艺术更加纯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教育思想深入的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差、习惯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努力发现并放大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每个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给予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不要一味指责、批评、抱怨,而是启发、表扬、激励学生。

四、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学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在教学设计中尽量营造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让他们去感受、体验、总结,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教师不可以把课上成个人表演课,而要提高自身素质,发掘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喜欢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最佳状态。我们要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他们的学习成果及时地反馈给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和鼓励甚至善意的批评都将激励他们,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享受到和谐氛围下学习的乐趣。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教育观念改变的具体体现,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

总之,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首先要转变传统师生关系的束缚,要用真情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在平时教学实践中营造真诚的师爱氛围,教师善教,使学生乐学,共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李荣兰.教师如何尊重学生[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1.

[2]张庆林,杨东.高效率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二中学西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