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与学的新要求

2013-04-12 00:00:00尤瑞丽
新课程·上旬 2013年9期

摘 要:新课改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模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的要求,需要积极地加以改进,以适应新的教学形式,尤其是新技术介入课堂、构建新的家校交流平台等,对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资源的改进与利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家校交流;学习方法

新课改被称为是教育界的“工业革命”,迫使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做出积极的改进,尤其是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的引进,给学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无疑受到了有益的影响。小学数学教育课堂不再局限于课堂的40分钟里,而是逐渐地走出课堂,进入了生活实际。当然,这一系列的变革,也对教师、家长、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是教师上课的滔滔不绝,不再是学生上课的昏昏欲睡,也不再是家长对于孩子学习袖手旁观,而是集中利用各方面的力量,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成功。同时,新课改要求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这一要求不是单纯的课堂教育能够完成的,也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家长的积极配合。作为教研人员,在不断实践和反复研究中,有一些心得与各位同仁交流,希望我们的相互借鉴,能换来共同的成长。

一、教的新要求

1.对教师的新要求

很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新课改以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是教教材的课堂,大部分的教师都是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教材怎么写,就怎么教,然后是题海战术,在不断的练习中,让学生提高做题的能力,或者说是对知识点的消化。这样也达到了能够在各类考试中,达到理想的成绩或者提高升学率。但是无法忽视的是出现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脱轨的问题。许多学生应试能力强,在生活中却显得不知所措。新课改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很好的方法,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对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再是教书匠,而是艺术处理教材的人师。教材的编排者耗费的精力毋庸置疑,但是他们的编排不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依照班级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在讲授教材的过程中,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要敏锐地发现学生生活中与数学知识的结合点,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学生将知识用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概而言之,就是要求教师从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这一转变是对新课改要求的一个诠释,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引领。

2.对教学模式的新要求

以前的教学模式就是典型的“满堂灌”“一言堂”,老师在上面娓娓道来,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这种讲课的模式对于少部分接受能力好的学生来说,还是可以的,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很容易失去兴趣的。尤其遇到不懂的地方,又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提问,学生很容易自暴自弃。而且这样的课堂严重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严重的不利影响。

从“杜郎口”等多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实行以来,逐渐让广大老师意识到转变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同时新课标也对此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改实施的这几年,导学案这一形式也受到了逐步的推广,也有相关的杂志,如《小学数学教学案》等推动这课改的前行。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授课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主导地位,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小组讨论、互问互答、合作探索、动手操作等形式逐步被容纳,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当然,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还是相当明显的,不能将课堂完全丢给学生,而是要做一个掌舵者,让课堂这艘船向理想的航向行驶。

概而言之,教学模式的改变,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学有所得,学得快乐。教师要积极主导,做好课堂的掌舵者。

3.对教学方法的新要求

传统的讲授以教师的描述为主,对于教师表达能力或者说的语言能力的不同,造成了学生对与知识点理解的能力不同,这一点也成为影响学生成绩的一个方面,尤其是面对一些复杂的知识时,但是,课堂引入多媒体可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生动的图像、清晰的描述可以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课本中的知识。尤其是对于一些变化的数量关系,可以通过动态的演示给学生的直观感受。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知识。

当然,不是所有的课堂时间都适合使用多媒体,而是要合理的使用。对于不同的知识点要用不同的方法,比如说,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后,当小教师为其他学生讲解,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不能让数学课单纯教数学知识,语文课单纯教语文知识,其他的科目就单纯地教授相应的学科知识,而是要加强各学科的联系。在讲授小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也要对学生的正确表达能力加以指导,这样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融合,能够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说到生活中的运用,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主要将知识用到生活中,从而巩固知识的掌握。

概而言之,对学习方法的要求就是老师要运用各种有力的方法,将教材中的知识点用最直观、最简单的方法教学学生,同时要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4.对家长的新要求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古时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三迁”告诉我们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同时也告诉我们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很重要。大部分的家长都认为将孩子交给学校教育就可以了,最多就是回家后催促其写作业。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家长应该花时间去关注孩子的成长。家长应该随时与教师交流,了解孩子最近、最新的学习情况等。尤其是现在校讯通的运用为家校交流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家长除了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外,还要设计情境或者利用一些生活的中的细节,为孩子运用课堂知识提供机会,比如,买东西让他算账、让他估计一下家里物品的长度等,并及时地给予评价。这样对课堂知识的一个运用过程就是对课堂学习的反馈工程,也是开启孩子学习兴趣的过程。

概而言之,家长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二、学的新要求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还没有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探索的能力,主要还是以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为主。以往的学习方法大多就是死记硬背,大量做题,但是随着新课改和减负的实施,随着教学方式等的改变,死记硬背已经逐渐被淘汰。学生需要掌握新的学习方式来适应课堂学习的要求。在这一点上,教师也需要付出很大的经历,最好是能够为学生量身定做。但是学生也要努力,积极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该完成的事情。

在新课改实施阶段,我们逐渐注意到,对课堂知识的预习是很重要的。教师不再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而且在新的课堂教学中,讲授的部分逐渐被压缩,大部分的时间是学生的实践和讨论。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下必须认真预习课本内容,这样才会在课堂教学中得心应手。我看很多的学校已经实施预习检查计划,着手开始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预习好相关的知识以后,学生也要注重对多学科知识的整合。比如说,在小学数学课堂讨论中,学生要能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就要将语文学科口语交际中的技巧加以引用,能够让同小组的学生清楚地明白你所要表达的内容;或者说在对小组讨论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论证,也可以适当地引入生活中的实例。

同时,学生要注重自身动手能力的培养,即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要多动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实践也是强化、巩固知识的途径。这一习惯的养成也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简而言之,学生要注重自身的习惯的培养,养成课前预习、清楚表达、积极动手的习惯,同时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和知识的综合运用。

新课改的实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需要广大教育者的努力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发展,为新课改的实施注入活力。

(作者单位 山西省偏关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