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在走进学校的课堂。面对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学由于受到学生年龄和智力水平的限制,要形成主动的学习方式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该把新设备应用到其中,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网络;教学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了解天下大事,学习丰富的知识技能。现如今,教育在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所以,把教学和网络技术连接在一起,也就成为大势所趋。小学数学又是小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如何利用网络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就成为教师关注的课题。
一、利用网络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最主要的就是要培养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的数学教学,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活泼的、轻松的情境中去,那么就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把文字、图形、声音、影像、动画组合在一起,将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使其传达讲述的内容更加生动,具有色彩感和画面感。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遇到两车距离的应用题时,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在大屏幕上呈现两辆小汽车,把周边的环境配以花草树木,再加之汽车运行的声音,这样就一定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也可以把学生快速地带入到情境当中去,提高他们的热情和兴趣,保证课堂效率。
二、利用网络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思维方式还没有固定,而且记忆力比较好,理解力相对欠缺。教师的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计算机和网络的引进,可以让教师在使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其动画、渐变、叠加等效果,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具体化,刺激学生的感官,深化他们的理解,保证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培养思维能力。
例如,在进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演示把圆等分成8份、16份、32份等对拼的过程,这样,学生就可以轻松地理解“平均分得越多,拼接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这个道理,从而得出S=πR2的公式。受到启发后,有些学生又会得到可以把它拼成一个近似三角形的结论,这样就做到了学生思维的不断创新,展现出了动态的数学教学过程,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创新。
三、利用网络加强情感交流
网络教学的信息量大、内容多元、更新速度快,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等特点。但是,目前的网络教育还没有把科学技术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忽略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课堂没有“动”起来。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培养出会学习、能学习的学生,我们要培养的是综合素质过硬的全方位人才。因此,如何做到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加强情感的交流,是教师所要面临和解决的难题。对此,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建立起交互功能,实行“合作学习”机制。根据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出一整套完整的演示课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首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操作。遇到问题的时候,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归纳出结果后发表小组意见,再由全班进行讨论。这样就可以加强课堂的交流与互动,形成一个良好的讨论氛围,树立集体意识和团结凝聚力。
参考文献:
[1]赵红.利用网络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初探[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2(1).
[2]郑红卫.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6).
[3]顾颖.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7).
(作者单位 四川省资中县鱼溪金带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