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各行业的主导支撑。作为国之根本——教育,现代信息技术在其中的运用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小学语文
作为根本性基础条件的教育正逐渐向信息化迈进,更替着进入崭新阶段。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教育部实施教育信息化试点……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各学科及其他基础中的基础,信息技术在其中的运用更是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课堂中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才能更有益呢?
教育与信息化的融合,不单单是以多媒体来表现图、文、声、像、动,不能只告诉学生如何操作、文字与数据怎样处理、网络如何应用……为适应教学的发展,我们推出了整合教学——多媒体与学科课程相结合,借助计算机,结合其他课程的任务驱动,围绕学科知识进行研究协作交流学习,引发学生兴趣,推动语文课程的教学。信息技术教育均是以主题任务为中心,有意识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综合教学。实践中,教师将整合教学的开展总结为五种模式。
一、解决问题型
教师拟定问题情境,学生可提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所设问题搜集资料、思考解决,教师再加以指导,对未能解决的问题提供所需的知识、材料和思路。教师亦可将学习成果制作成电子作品,进行评价,最终完成学生的学习。
二、传授知识型
主导为教师,对教师设计问题的层次性提出要求,传授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诱导与激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其积极思考,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在主动探索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体现信息技术对教与学的支持与帮助,使得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合理、更有信心、更习惯地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合来探索新知。
三、自主学习型
主体为学生,学生通过教师给予的任务,沿着教师设置问题的引导,自我解决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独立性。学生在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对知识的疑问,通过网络获得分析、解决,其中经历了四个环节“质疑—释疑—表述—评价”,依靠自我力量,获得新知的同时,提高其独立研究创造的能力。
四、协作学习型
该模式主要强调学生彼此间的相互讨论与交流。教师以分组的方式,提供研究的课题,小组内成员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如,借助互联网或电子图书馆查阅资料)的协助,自学、思考、自悟后,与同伴分享自我思考的过程,交流相互看法,相互间指正、补充,可将最终结果以电子作品的形式来反馈于教师,针对结果得出评价。此模式强调学生相互之间的协作配合,共同学习。
五、研究学习型
研究学习型为对课内知识的延伸,对课外知识的探索。课题的形成要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年龄大小。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以身边实践活动为主,高年级可以适当拓展一些社会性的课题。学生主动学习,熟练运用多媒体网络及各种相关软件的帮助与教师的悉心指导,主动探索,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提炼,从而获得解决课题的方法、知识。学生要有足够的主动性,教师的指导要恰当。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孙绍荣.教育信息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
[3]王华明.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中学与教的问题[D].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星辰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