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育德法”初探

2013-04-12 00:00:00毛忠萍
新课程·上旬 2013年9期

摘 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将思想教育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主要从四个方面讲述了“育德法”。

关键词:德育;热点问题;切入点

政府的执政方略始终坚持“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两手抓” 的治国方针。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又以“极端重要”深刻阐明了其定位和关系。以此指导、观照英语教育教学工作,我们英语教师也应将思想教育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现实中,大多英语教师上课时,往往花费较大精力去给学生说句式、练词语、讲语法,如何去应对考试,把这些知识教学列为重中之重的“中心教学任务”。同时,又片面认为英语教学中没有德育可言。这实在是有违教育教学目标的“缺失行为”“短视行为”。

笔者在近20年英语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始终加强思想教育,将德育置于“首位”,把思想教育和英语教学紧密而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时机,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艺术性,巧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青少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把英语教学推向培养思想健康、心灵纯洁、品德高尚的“育才高度”。

一、抓住英语学科特点,扣准切入点,进行“爱国”教育

新时代的中学生见闻广博,思想活跃,眼界开阔,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极大的可塑性。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始终抓住英语学科的特点,运用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进行“德育”。而进行“德育”之前就切实认真备课,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创造精神,对每节课的内容做到融会贯通,胸中有“德”。

笔者在教学被动语态这部分时,大力强调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特别陈述以下句子:“English is very widely used for business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英语在国家之间的商业事务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以及“Most business letters around the world are written in English”(全世界大多数商业信函是由英语写的。)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直观、深刻地理解到:学英语不仅是为了学习和了解世界,同时也担负着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国家任务”。学好英语,我们新一代中国青少年将能更快、更好地去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教兴国、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

在选讲阅读材料Nathan Hale 一文时,我便紧紧抓住那句名言“I only regret that I have but one life to lose for my country.”(遗憾的是我为我们的祖国只贡献出一次生命。)来打动学生心弦,对学生进行炽热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励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养他们对人民英雄的敬仰之情和对那些背叛人民利益的人的憎恨,实实在在地使这些纯真的农家孩子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习了英雄人物。

我将Hale在临终前的名言:“I only regret have but one life to lose for my country.”(我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我仅有一次生命可以贡献给我的祖国。)作为重点,给学生执教了受益终身的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每位受教学生至今不能忘怀:当时上课时,班上的很多学生都是含着热泪背下和默写下这句名言的。他们纷纷表示,一定努力学习,将来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切。现在回头看看,用英语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确实让一届届的学生“受益良多”。据了解,我执教过的十多届毕业生中,至少有五成学生过了四级英语关,有十多位“骄子”已走上国家外交部门的工作岗位。

二、理解英语教材实质,瞄准热点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当然,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而现实中,活跃的学生对自然科学、人口、社会科学等还是有着浓厚的兴趣的。如,选讲stanging room only (立足之地)教材内容时,教者引导学生去了解世界人口迅速增强的状况以及未来的粮食缺少、就业困难和住房紧张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重要数字,提高学生对人口增长过快的认识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实行计划生育(Family Planning)政策的必要性和深远意义。相机而动之际,教者拓展用英语介绍世界最新人口调查结果:中国人口由原来的占世界四分之一的比例下降到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明理的学生都从内心发出感叹:党的人口政策真是英明而又果断啊!

三、把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构设情境,注重进行社会“常规教育”

初中生的特点是爱动,上课容易分散注意力,有时还不太讲究个人卫生。教者在教学祈使句的否定结构中,就相机插入讲卫生、守纪律教育。

教师先教学肯定式,然后将祈使句的否定式进行举例讲解,引导学生既了解了祈使句的否定结构,同时也懂得了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这样讲既生动形象,又取得明显的教育教学效果。

古人常说:“动人心者,莫过于情。”要使学生明白道理,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现实状况是,当代中学生重视时间,注重广泛求知,但常常会忽视掉思想政治的学习,不想承担责任,不愿参与劳动和社会活动,有时甚至分辨不清楚真、善、美与假、丑、恶。针对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要求,笔者在教学中经常自制一些投影片,直观地显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和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不良行为,鼓励学生批评指责这些现象,从而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端正了学生的思想,同时也练习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起到“一石二鸟”的效用。

四、针对具体学情,分阶段、分层次,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

具有新课程特点的现行英语教材不仅内容好,而且形式也不错,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设置不同的思想教育内容。

教学实践中,教者就必须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理想圆梦教育、报效祖国的教育。

譬如,最初学习“How are you ?”“I’m sorry...”等等,教者不仅要给学生创设生活中的各种情境,而且要能包含在倡导精神文明的“中国生活”“中国精神”“中国实践”“中国表达”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灵活运用这些语言。

又如,在讲述8B Unit 6 Charity一文中,我在Reading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慈善”的思想,引入讨论话题,If you have a chance in the future,will you do something for the charity?(如果将来有机会,你会为慈善做点什么吗?)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用英文谈论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课堂的最后,我以“The meanigs of the charity”为题,升华了课堂的主题,让学生理解慈善的意义,增强了他们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学内容的增加,教师还应与时俱进地朝着培养学生思想素质的目标,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每堂课英语教学之中,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内容和方法,个性化地因材施教,不失时机地教育学生树立鸿鹄之志,奋发学习,造福人类,就一定会收获春风化雨、点点滴滴的教书育人“育德果实”。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安县墩头镇吉庆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