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失败”的实验课

2013-04-12 00:00:00王志兰
新课程·上旬 2013年9期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手段。一堂成功的实验课不仅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一堂失败的实验课如果你能够认真地去反思、去挖掘也同样能达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我在教学中遇到了这样一个案例,书于其下,与同仁交流。

第六单元“二氧化碳的制取”是本册的一个重点、难点、也是中考的一个考点。我特别重视,因此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将学生按照操作技能的强弱分好了组,选出了小组长;然后准备了几套实验所用的仪器和药品。一切顺利,可就在检验所制取的气体时出现了问题。我们都知道,若是二氧化碳,则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学生在这个环节上都没有看到此现象。学生将目光都集中到了我的身上,对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点产生了怀

疑。那是不是在操作的过程中或选择的药品出现了问题呢?

学生对自己的实验又重新进行审视,这次实验室中没有了喧

哗和嬉闹,却多了几分凝重,我要求学生从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入

手,仔细分析,并把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大家。实验刚开始就有一组首先反馈上来一个问题:“装置的气密性出现了问题”,原因是他们操作不太规范,并没有看到明显的气泡就草草进行了实验。大家都对本组的装置进行了重新组装,检查了装置的气密性,更可贵的是,总结出了几处操作的不规范之处。实验继续进行,紧接着第二个问题反馈上来:“制取的药品出现了问题”,原因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结果他们小组却误选择了“稀硫酸”。我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其他小组,大家在通过认真、激烈的讨论后找出答案。到此,我不由得兴奋起来,前面不成功的实验却无意中解决了以前学生在实验操作和答题时的许多问题,我深信这个班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再不会重复出现。实验在继续进行,紧接着第三个问题反馈了上来,该组在实验时,刚反应排气就进行了检验。这时的学生无比积极和兴奋,因为他们在解决前面的问题时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当然,这个反馈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了,轻松解决。实验到此应该成功了,但问题并没有迎刃而解,因为产生的气体仍然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我正在反思时有一位学生却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质疑:“是否是检验的石灰水变质了”,是啊!我们为什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大家的焦点都集中到了这个点上,等待我的结论。于是,我表现得非常郁闷,告诉大家我也不知道其原因,结论只能用实验来论证。我走进药品室,重新打开一瓶澄清石灰水提供给大家,退到讲台后静观其变。正在陷于沉思的我,却被沸腾的学生惊醒了,我发现学生由于过度兴奋甚至拥抱在一起,以此庆祝他们的成功。

学生的激情感染了我,也使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我迫不及待地冲进了办公室,打开电脑,急速地敲下了上面的东西。这节课让我无限感慨,一次简单的实验犹如精彩的人生,它并不注重结果,而是过程。且在这个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与不幸反而增大了快感与幸福。

(作者单位 甘肃省天祝县天堂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