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如何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一教学热点话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新课标;主体地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体,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是对于已经习惯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广大一线教师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个人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一、以“自主探究”的模式展开教学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而这对于“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来说无疑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这篇文言文时,我就要求学生自主讨论和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如下即为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
A组:文章对捕蛇者们甘愿冒着死亡的危险捕捉毒蛇这一举动进行了怎样详细的阐述;
B组:我们认为你说的“甘愿”有失偏颇,哪有人会不惧怕死亡呢?捕蛇者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在于:苛捐杂税太重,他们为了免交这些赋税,只能在毒蛇的威胁之下从事这么危险的职业;
C组:我们同意B组同学的看法:作者的创作目的在于借此现象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对下层悲苦人民的严重剥削与沉重压迫,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
学生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这样既充分激发了他们的主动进取意识,同时还真正尊重了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他们对文章主旨的更好理解与把握。
二、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真正做到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例如,有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好,对课堂上我所讲解的知识也能充分理解和吸收,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我会在课堂上着重向他们讲解一部分较难的知识点,以此拓宽他们的语文视野范围,拔高他们的语文水平与能力。而对于语文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一味地讲解教学难点、重点,不但不利于他们更好地吸收与掌握,甚至还会严重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出现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会在课堂上尽量向他们讲解较为简单的知识点,这样既可以帮助他们巩固自身的语文基础,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语文的良好信心,真正促进他们的共同发展。
学生是语文学习和自身发展的主体,作为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一教学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 湖南省衡阳县大安乡大安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