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怎样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运用巧妙的导入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表演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关键词:音乐课堂;师生关系;巧妙导语;多媒体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兴趣和情绪,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当一个人精神愉快、情绪高涨的时候,他的认知效果就会好一些,也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让我深深明白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作为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应该舍弃枯燥、单调、让学生厌烦的传统教学模式,创设具有兴趣的教学情景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因此在学习初中音乐教材时,我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如果一位教师动不动就训斥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对这位老师产生畏惧心理,就会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失去兴趣。如果一位教师经常表扬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喜欢这位老师,从而也喜欢这位老师教的学科。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爱护他们、亲近他们,对学生少一些“威严”,多一些“亲切”。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音乐教师的情感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初中生心地善良纯洁,教师只要与他们和谐相处,他们就会喜欢你,自然也会喜欢你所教的科目。因此在学习教材时,我常常这样做:音乐课上,有的学生缺乏自制力,这时我从不大声训斥他们,而是课下找他们谈心,让学生知道他的学习习惯不够好,只要他们决心改正,老师还是喜欢他们的。还有的学生不具备歌唱的条件,在唱歌时经常跑调,我从来不用“唱跑调了”“这是不行的”等语言打击学生。其实他们都有可取之处与闪光点,我们教师只要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与长处,尽可能进行正面引导与鼓励,学生就会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就会产生学习上的兴趣。
二、运用巧妙的导入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学习音乐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学习起来就没有成效。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一上课就使学生产生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运用巧妙的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语是灵活多变、形式多样的,教师应该根据作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导入语,使自己的课堂有一个精彩的开端。例如,在学习《婚礼进行曲》时,我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给学生播放了不久前一个亲戚的婚礼场景,学生霎时活跃起来,纷纷说起经历的婚礼情景,随着起伏的音乐,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们时而欢呼,时而雀跃,仿佛来到了婚礼现场,体验着婚礼的圣洁、神圣与幸福。再如,在学习《大海啊,故乡》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给他们播放了海浪、海风和海鸥的声音,然后我这样说:“漫步于海边,迎面吹来一阵阵凉爽的风,脚下踩着软软的海滩,那是多么的惬意啊,同学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这样的导入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他们的热情高涨、气氛活跃。
三、通过表演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是一种有声、无形的语言,舞蹈是一种有形、无声的语言,两者结合起来往往把事物表现得更加丰富形象。初中生活泼好动,在学习歌曲时,我常常根据歌词的内容启发学生进行表演,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记住歌词、理解歌曲。例如,在学习教材时,我常常在舞蹈表演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设计出舞蹈的动作,先引导他们按照歌词编出喜欢的动作,然后挑选出优美漂亮的造型,学生往往被这些漂亮的造型所吸引,纷纷要求上台表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如,在学习《采茶舞曲》时,我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表演形式,使学生体会到了江南民歌的艺术魅力,学生在表演中兴趣盎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初中生经验积累较少、生活阅历较浅,要让他们真正地理解音乐、陶冶情操,就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有趣生动的故事、活泼形象的画面,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帮助他们理解作品。多媒体集声音、色彩、图像、动画于一体,运用多媒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对传统教学中难以理解、难以表达的抽象内容通过局部放大、动画模拟等手段予以解决。例如,在学习《在中亚西亚草原上》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这样的场景:在单调的中亚西亚草原上,传来了宁静而奇妙的俄罗斯旋律,接着听到的是渐渐走近的骆驼和马匹,商队在俄罗斯军队的保护下,渐渐走远。再如,在学习《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精彩片段。在学习《渴望春天》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课件:燕子飞回、农民春耕、春笋发芽……由于学生对声情并茂的动画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听得特别认真仔细。因此说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能够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中,从而他们兴趣十足、热情高涨。
五、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形式与手段方面加以创新,以前的讲授法虽然说能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最大量的知识传授,可是教师往往为了赶时间、赶进度就简单地讲授完知识,根本顾不上学生的学习质量。如果教师还按照固有的教育手段与传授方式教学,那么音乐课堂会是怎样的情景?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不断寻求良好的教学形式,在学习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初中音乐教材时,我就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选择他们喜爱的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东方之珠》《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时我运用了讲授法;在学习《拉德茨基进行曲》《大海啊,故乡》时我运用了范唱法;在学习《冰山上的雪莲》《雷鸣电闪波尔卡》时我运用了欣赏法;在学习《红色娘子军连歌》《难忘今宵》时我则运用了练习法。这些方法形式多样,方式灵活,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中学生来说,他们对音乐的渴望应该比其他学科更强烈一些,只要教师能够把音乐深入浅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就能达到丰富学生内涵、陶冶学生心灵的目的。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给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尽可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活泼欢乐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我相信,教师只要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充分考虑学生实际与音乐学科特点,就一定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邵祖亮.中学音乐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03.
[2]陈燕.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8(12).
[3]李花淑.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4]郑斌.激发初中生音乐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策略实验研究[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