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老师作 日记也需要命题吗?有些老师似乎不屑一顾,这不是八股文复辟吗?不是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吗?
笔者有不同观点,理由如下:
一、目标指引很关键
小学生初学母语,属于起步阶段,给予一定的指导很有必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很多事、很多人,但很少有人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写起事情不够完整详细,笑话百出;写起人来有鼻子没眼睛,缺胳膊少腿,没有半点人样。写出来那就是流水账,没有主次,没有详略。老师拟定一个观察对象,布置日记题目学生就有了目标,就会去有意注意周围的事物,心中有了竹子,写作就会很容易了,也就达到了写作训练的目的。在学生的观察与表达之后,老师再进行适当的评价和鼓励,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表达的欲望,写出来自然会有所进步。
二、同文异构有妙处
小学生的日记命题相同,易于老师根据内容指导,小学生之间更能互学互知,指导学生写出“言为心声”的日记,有利于统一评比。如果没有相同的命题,学生天马行空,各写各的主题,就缺乏统一评比的标杆了。比如,每个月学校都会在板报中留出一角,给日记写得好的学生留作展示。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把最好的日记作品贴在板报上,给全校师生学习。每个期末的时候,给在全校师生面前参展的学生发奖状和纪念品,让学生觉得写好日记很光荣。
三、激发想象是根本
在小学阶段,学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感性认识事物,除了眼睛看到的东西之外,还有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舌头尝到的,手摸到的,心感受到的。老师不布置题目,学生以为日记就是这样子的,看到什么如实地记下来就可以了,仿佛一部无声摄影机,把生活再重复了一次,无味的生活就更加无味了。初学写作尚可,但是时间长了容易让学生倦怠,学生也没能培养独立思考和认识的能力。
作为一个合格的作文指导老师,只有善于命题的老师,才是真正懂得自己学生的老师。他们才会有自己的思路和思想,因为我们教给他的不仅是知识能力,还有获得知识能力的方法。我深信合适的命题日记,学生会高兴,老师更轻松,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余弓.写日记的三个好处[J].青少年日记,2003(05).
[2]张颖.如何使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7(03).
[3]程飙.业精于勤[J].青少年日记,2002(01).
[4]王玲玲.谈怎样指导小学生写日记.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04).
(作者单位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小学)文指导不力,是造成学生作文困难的主要原因。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多种形式命题指导,使学生爱作文,乐作文,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日记;命题;指导;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