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实现质的飞跃呢?要提早为作文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作文题材要贴近学生生活;多鼓励、少批评,激发写作兴趣。
关键词:基础;题材;贴近生活;鼓励;激发兴趣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令无数语文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
与时俱进,实现质的飞跃呢?这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才能真正地达到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现就这个问题谈谈我本人较为肤浅的认识:
一、提早为作文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我们知道,小学语文教材中从三年级开始有习作练习,那么,假如学生此时一点写作基础都没有的话,便会出现“无话可说、词不达意、叙述无重点”等现象,我认为应提早有计划地为作文教学打好基础。例如,学生在一年级时就要重点训练他们写日记,哪怕只有一句话,长此以往,学生便能发自内心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到了二年级时,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或学生喜欢的漫画让学生逐渐练习由写句子到写片段,同时依然坚持写生活日记。
二、作文题材要贴近学生生活
我们平时说话或与人聊天时,对自己十分熟悉的事情便能侃侃而谈,有说不完的话,写作也是如此,如果选择学生熟悉的话题,他们便会笔下有词,所以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在教学“××见闻”这个习作时,我先让学生利用双休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某一地点观察在这里发生的值得记录的事情,并把经过和感受有条理地叙述出来。这一方法果然奏效,这次习作完成得十分理想,各有千秋,有“市场见闻”“超市见闻”“小区见闻”等等,由于学生亲身经历所以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多鼓励、少批评,激发写作兴趣
优秀的作文评语可能使一个根本不擅长写作的学生痴迷于写作,并创造出很多的“不可能”。作文评语千万不要打击学生的写作热情,应该多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好,一句话描写得好,教师都应该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对于学生写作中的不足之处要用委婉的语言提出希望和鞭策,比如:“文章的详略处理上再下点儿工夫的话,你的文章将是最棒的,加油!”这样富有激励性的语言一定会是学生努力的巨大动力。
总之,作文教学是急不得的一项“慢活儿”,但只要教师认真研究,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就一定会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岭县双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