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全面推进,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绘画水平的不断提升,进而开展连环画创作教学;教学中引导幼儿多欣赏各种连环画,积累知识经验,多途径提升绘制连环画水平,探索出适合幼儿学习连环画的新模式,促进了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幼儿;连环画;创作
幼儿连环画创作是幼儿绘画的一种形式,它是幼儿通过用多幅连续的画面表达或记录一个故事或某些事件的发生的全过程;也可以是儿童通过听、看、讲故事等,经过大脑思考产生构思、想象、创造再现出来的一种儿童绘画语言符号。幼儿连环画创作的选材广泛,每个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理解,产生不同的绘画形式。本文结合自己日常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指导幼儿顺利地完成连环画创作,以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一、多欣赏,积累知识经验
要想进行连环画创作,首先必须鼓励引导幼儿多欣赏,不断积累相关的知识经验。因为在幼儿的世界里,当他们的认知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他们的思维也跟着丰富了起来,对绘画的理解也逐渐加深,这有助于他们更顺利地运用最喜欢的绘画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1.多欣赏各种连环画,开阔幼儿的视野
目前大多数幼儿阅读的书籍是以连环画的形式来进行表现的。连环画的表达形式对幼儿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为它在表现方式上既有传统的中国画、剪纸的表现形式,又有通过线描画、色彩画、版画等来表达的。其精美的画面也深深地吸引着幼儿的眼球,能巧妙地融入各种时间、空间、人、景、物等,成为一幅幅丰富而生动的画面。这让幼儿一接触到连环画,就会爱不释手,恨不得一口气看完。兴趣加快知识的积累。幼儿通过对各种各样的图文并茂的艺术作品的翻阅和欣赏,丰富了他们的知识经验,也提升了他们对美的事物的关注,增进了他们对各种艺术形式的了解和认知。总之,幼儿接触的连环画越多,就会对创作连环画有更大的兴趣和信心。
2.结合环境,感受连环画的美
在幼儿园活动室环境的布置中,我们可以选择适合幼儿年龄段的连环画,把连环画中的故事人物和情境运用在环境布置中,让幼儿在每天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加深对连环画的记忆,进而更深刻地感受连环画的真谛。如,我们将《西游记》当中一些精彩的画面张贴在大班的走廊上、布置在活动室的图书区等,让幼儿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连环画的魅力,让幼儿仿佛置身于富有美感和内涵的连
环画之中。环境促进认知和创作。这样幼儿自然而然地能将连环画中优秀的艺术手法融会贯通到自己的创作中。
二、多途径提升绘制连环画水平
连环画的创作对于幼儿来讲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运用多种途径让幼儿绘制的连环画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并在有效的评价中提高幼儿绘制连环画的能力。
1.关注日常生活,丰富连环画的内容
幼儿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充分挖掘各项活动中的有效资源,来丰富幼儿的绘画内容,让幼儿在真切的感受中发挥想象力,促使连环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比如,幼儿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围绕日常生活的某一方面展开活动。有围绕节日而展开的活动——《元宵节真热闹》《一起过端午节》《快乐的六一》等,这些活动一般会通过引导幼儿看一看相关影像资料、说一说自己过节日的方式、模仿节日玩游戏、制作等环节,发散幼儿的思维,为连环画创作提供绘画素材,引导幼儿明确创作主题、选择侧重点进行构图等,从而培养幼儿独立构思和表现简单情境的能力。幼儿是天生的画家,也总会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理解和感受,画出自己眼中的故事,讲自己画中的故事。还有在《小记者》《娃娃家》《参观超市》等活动中,通过采访、角色体验等环节,让幼儿体验到不同的职业,以及不同职业的一天等,使幼儿在整个活动中感受、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待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题为《我是×××》《×××的一天》的连环画创作活动,鼓励幼儿将自己体验社会角色或观察到社会角色的一天所发生的事情以连环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在实践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到连环画创作的成就感。
2.以故事为媒介,提高幼儿创编连环画的能力
连环画往往会围绕某一个故事情节而展开,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现出来。所以,在创作连环画时,教师可以选择幼儿熟悉的故事内容,从连环画的画面入手,启发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的改变来变换画面。在这样一次次的创编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和布局画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在故事《拔萝卜》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大萝卜成熟”的画面时,启发幼儿思考老爷爷可以用什么办法让萝卜长得更大、更快,在拔萝卜之前需要准备哪些工具,拔的过程中的不同姿态的展现及拔出萝卜之后他们会做些什么事情等场景。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了种萝卜的艰辛、拔萝卜的期待和收获萝卜的喜悦,体验到了不同的情绪、情感。在创编连环画的过程中,幼儿是认真的、快乐的,我们教师也从幼儿的作品中看到了幼儿的智慧与创造力。因此,通过教师丰富生动的故事引导和启发,幼儿就能展现出多姿多彩的“连环画”画面。
3.借助主题活动,理解连环画创作的顺序性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的主要教学之一,通过主题活动使幼儿对事物的理解有个系统的认识。所以,教师会根据事物发生过程的前后顺序来帮助幼儿理解主题内容。教师要善于利用主题活动中有用的元素,通过相关联的内容,让幼儿感受到事情发生的连续性,从而更好地掌握连环画的创作。如,主题活动“我毕业了”活动教学中,我们一般先和幼儿一起参观小学、整理书包等,再让幼儿唱毕业歌、制作通讯录、毕业礼物等,让幼儿在连环画创作的时候注意到事物发展的顺序性。
4.运用现代化手段,提升幼儿连环画创作的表现能力
我们要帮助幼儿提高连环画创作水平,首先得让幼儿知道不但绘画的作画材料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表达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幼儿创作的人、景、物也应是千变万化的,特别是人物和动物要有各种不同的动态。于是我们借助现代化手段,运用动画课件的形式,使幼儿感受到事物的各个部分都是可以不断变化的,让幼儿观看课件进行模仿、练习。通过这种形式,幼儿就能够很快地掌握如何表现人物、动物的各种动态,使画面生动起来。经过这样反复的学习,幼儿的头脑中就有了多种形状组合的积累,逐渐形成了在连环画过程中,完成临摹到创作这一关键的飞跃。
5.多元的评价,多方面促进幼儿创作能力的提高
有教育活动,就应该有评价环节。在连环画创作后的交流评价中,我们会先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讨论,我们总是让幼儿先说说自己的作品,再说说同伴的作品。同样的一件作品在不同的幼儿眼中的感受和理解就不一样,同伴之间的评价也有助于幼儿提升自己的能力。最后教师再进行引导和小结。我们也会鼓励幼儿在家长来园接时,主动地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听,并听取他们的评价意见。通过这样多元的评价方式,使每个幼儿在认清自己原有水平的基础上不断修改,产生新的作品,逐渐成为创造性地编制连环画的能手,同时还能对他人的作品给出自己的意见,真正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等多方面的提高,实现了同步前进。
总之,对于连环画创作的指导方法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努力探索、实践,从而寻求出更加适合幼儿学习连环画的新途径,达到真正提升幼儿多方面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玉兰.幼儿艺术教育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01.
[2]张虹.新纲要新实践[C].新时代教育出版社,2003-09.
[3]孔起英.给幼儿园老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1.
[4]李莉.幼儿绘画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J].贵州教育,2009(11).
(作者单位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