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职业倦怠 促进教师发展

2013-04-12 00:00:00郭锐锋
新课程·上旬 2013年9期

摘 要:教师的职业倦怠关系到学校的健康发展。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发展,完成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教师。校长的管理目标首要是促进教师的发展,正视问题,从多方面努力,最终达到让教师感到职业幸福的崇高境界。

关键词:倦怠;人文关怀;和谐

教师的职业倦怠可以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所以,提供让社会满意并超越于他们需求的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需要教师尽可能减轻职业倦怠。这是一项重要的“工程”,需要各级领导特别是校长高度重视。

一、认真把脉,摸清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

作为一名校长,对于学校的大小事应当是明察秋毫的,而且要学会把脉。每一位教师的言行举止、喜怒哀乐都应了如指掌。这样,对于学校的工作、科学决策和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都有益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困扰教师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工资待遇、教学工作压力、住房、个人目标实现、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压力等。排在前三位的是工资待遇、学生教育管理、个人目标实现,其中年轻教师主要集中在个人问题和个人目标上,中年教师主要集中在工资待遇和工作、家庭等方面,年龄较大的教师主要是偏重于家庭等方面。仔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不难看出,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在以下两个方面:

内在心理原因:

1.教师内心原有的对职业的认识与现实提出的社会认识产生矛盾,而引起的消极抗拒心理。

2.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产生高原反应。

3.部分教师自身的不良性格特征导致他们职业倦怠的发生。有些教师人格存在着不良方面,如怯懦、自卑、孤僻、狭隘等,在面临压力时,往往不能采用适当的策略加以应付。

外在社会原因:

1.全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期望值在不断升高,大大增加了教师的精神压力。

2.教育中一些不够完善的评价体系往往造成教师内心的矛盾冲突。

3.教育环境的暗示作用。

4.教师职业的高风险。

二、多管齐下,探索减轻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途径

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和幸福,以“人本化”为中心,以“人人获得尊重,人人获得发展”为导向,激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和谐治校的基础,也是解决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的关键。作为一名校长,如何充分落实对教师个体与集体之间的人文关怀,是这一个难题的突破口。

1.保持心理平衡,学会减压。有些压力是我们需要的,所谓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自我加压要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这样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对个人成长发展有益。

2.要保持阳光心态,学会自信、自强、自享。今天是阴天,明天或者后天又会阳光明媚。今天遇到难解决的问题,可以想方设法化解它。如果今天解决不掉,可以先放到一边。要相信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定会比问题多,要坚信一定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

3.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信念,学会成长和发展。人要有一个人生的理想信念,但是更要有阶段成长发展的目标。一学期、一学年的短期计划目标与三年、五年或十年的个人业务成长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就一定能排除高山险阻,到达光辉的顶点。

4.修炼乐观向善的品行,学会沟通人际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充满了社会沟通的工具,但是人与人的直接交往沟通在减少,情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是增强人们抗压能力的必不可少的素质。交流与沟通主要不是修炼技术和技巧,而是修炼乐观向善的品行。

5.重视自身专业发展,学会成长与完善。我们处在知识爆炸、信息革命的时代,学生可以从电视、网络、书刊杂志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和信息,教师具备一桶水已经不够了。一桶水尚且不满,而且随时可能变成陈年旧水,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充实理论,才能为人师表。

三、不断发展,积极构建学校人文关怀体系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还需要以一种人文关怀体系建设作为后盾,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要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和幸福感。只有教师自身工作生活愉快,才能将这份快乐传递给学生,才能实现校园的和谐发展。如果教师能够把自己的工作学习当作终生的事业去热爱,那么教师的工作学习就不仅是一种职业行为,更是获得幸福的必要。

2.要关注教师的身体健康,倡导健康第一的原则。要鼓励教师珍爱生命,保重身体。

3.学校要关注教师的需要,给他们搭建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学校要采取各种办法,建立有效的导向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学校的办学总目标分解成每一位教师的个人目标,通过培养有目标、有自信的教师来提高学校的工作活力,打造一支忠诚勤奋、心态正、志气高、能力强、身体健的名师队伍。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从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中看到自己所作的贡献。

4.学校要创设一种追求成功的良好风气。学校中有两种人都是骨干,一种是常上公开课,课题研究有成果,总结出教育的经验,成为各级教学骨干。另一种是热爱学生,努力工作,班级管理平稳,虽没有评上教学骨干称号,同样是学校的骨干,同样可以实现成功的人生。

5.学校还要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地位,改善教师物质生活条件,让每一位教师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提高。

付出的是真情,发起的是智慧,延续的是激情,收获的是价值。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校园,我们应共同努力,发挥每个人的长处,让学生、教师、学校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 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温家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