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现实性实现的问题上。主要围绕我国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描述,主要就其实现的有效途径展开了详尽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实性;研究现状;有效途径
课程教育改革对基础教育阶段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就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现实性的研究现状来说,还并不能满足课程教育改革对基础课程阶段的教学要求。
一、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现实性的研究现状
就目前我国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展开的相关研究来看,教育界的确已经对小学数学教学现实性的实现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就研究的成果来看,效果似乎并不明显。从课程教育改革的相关标准以及各种研究的结果来看,小学数学教学的现实性实现虽然正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在许多具体的研究开展的过程中,也只是仅仅停留在趣味性或者情境性某一个方面来进行,并没有全面地考虑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现实性,将数学的教学上升到单独研究的层面。
二、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现实性实现的有效途径
1.目标的有效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现实性实现的第一个条件就是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只有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学才有可能有计划地运用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展开相关的教学内容,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紧凑,将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2.明确教学内容
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基础上,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把握。小学数学在知识层次上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数学逻辑形成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准备相应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的能力,这样不仅能有效提高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课程质量,还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现实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数学的综合应用能力。
3.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有序性的实现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现实性并不是简单地将生活中的实例加入相应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将现实性加入教学内容中之外,还应综合考虑教学的有效性,这里的有效性主要指的是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在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应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得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达到最为紧凑的状态,这样不仅可以对有限的课程时间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同时还能进行有效的起承转合,优化整个教学流程,加强教学环节之间的关联度,降低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的难度。
4.教学角色的合理设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现实性的过程中,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全局观念以及时间观念之外,还应对相应的教学角色进行合理的设计。所谓合理设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角色的合理转换,让学生适时地居于课堂的主导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就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现实性的研究来说,虽然许多学校以及相应的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现实性的重要性,但是研究过程中还是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上文已经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就现实性融入的有效措施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如教学角色、教学时间的合理设计等。除此之外,相应的教育工作者还应多做努力,不断进行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争取为小学阶段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创造更多的价值,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宿寸.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彰显现实性[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4):358-368.
(作者单位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草窝滩镇西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