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慢慢地陪你“备考”

2013-04-12 00:00:00吴国文
新课程·上旬 2013年9期

摘 要:作为体育教师,在学生考试前的一个月经常与学生“不辞而别”,为其他文化课的老师腾出时间备考。从学生方面看,学生考前处于一种极度的焦虑状态,因此,体育教师不应过早地退出“备考”的舞台,而应发挥特长,帮助学生调整考前心态,帮助学生减缓压力,使学生考试能够进入最佳状态,为学生交出满意的答卷助一臂之力。从学生考前状况和体育实际出发,结合相关理论,设计教学,达到帮助学生适度调适的目的。

关键词:考前焦虑;心理调适;焦虑归因;羽毛球基本步法

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考生免不了会紧张和担忧,在一定意义上说,这决定着高三学生的命运。所以,他们在考前心理压力过重,焦虑情绪高涨。身体表现出各种不适,头痛,肩部、背部及胸部的疼痛,吞咽困难,胃部痉挛,四肢发抖和无力等等,寝食难安,不能专心读书,头脑一片空白,这些都会对考试成绩产生不良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考试焦虑是人由于面临考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境的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根据有关调查表明,中学生中具有中、高焦虑的学生高达40%以上。因此,有效和有策略地改善中学生考前焦虑,是教师备考过程中需要正视的问题。

1.考前焦虑归因分析

来自外界的考前压力。包括教师、家长的期望值方面的压力和同学之间相互竞争的压力。

来自自身的考前压力。自我期望;自我暗示;自信不足;自我面子;自我苛求;自我意志薄弱;学习方法不当;应试技能差。梦想一举成名,而又力不从心,紧张焦虑的心态油然而生。自我暗示压力来自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强的学生,强迫自己学习,下决心考重点大学,否则心理不平衡,没面子。学习方法不合理,缺少可行的学习计划。缺乏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不能有效地自我调节。面对高考这样重要的考试,心理紧张。

2.考前焦虑调适

来自外界的考前调适策略。学校心理室和教师采用自我认知矫正方法,依据当代一些著名的认知疗法,考前心理困扰是一种综合性的不适应反应;聘请心理学专家辅导学生,给学生心理压力松绑;开展心理训练活动,每天拿出10~15分钟的时间进行方法操练。家长要有接受现实的心理,拥有平常心、平和心和平安心。家长应以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为航标,引导孩子全面发展。

二、相关的理论

1.焦虑

焦虑是人类心理失调的最主要和最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几乎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体验过的情感。焦虑不仅是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的主要成分,而且是其他主要的情绪障碍如抑郁、自我挫败、敌对情绪等的成分之一。心理学研究指出,考试焦虑与考试成绩间存在着负向的关系,即考试焦虑对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起消极作用。

2.测验焦虑

测验焦虑是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兴起的研究课题,是指当被试知道自己的任务活动结果将被评价时进行此项活动所产生的紧张情绪,是测验状态下焦虑水平上的个人差异,是一种情境特定化(situation-specific)的人格特质(personality trait)。测验焦虑有两个成分:担忧(worry认知的成分)和情绪(emotion生理的成分)。

3.羽毛球步法

步法是由几个单一步子组成的在场上移动的方法,每一组步法一般都是从球场中心位置开始,按移动方向有上网步法、后退步法和两侧步法以及起跳腾空步法等。步法学习的基础是单一步法,单一步法有垫步、并步、交叉步、小碎步、蹬转步、蹬跨步、腾跳步等步法,熟练掌握这些基础步法后才能将这些单一步法组合成上网、后场、两侧等组合步法。

三、羽毛球基本步法调适焦虑功效

由以上看出,教师很重视考前焦虑的调适,往往把体育教师排除在外。每年高考或中考前,让体育教师提早退出“备考”。一般性的考前焦虑归因分析和调适的总体特点是:方法比较抽象和笼统,即使比较方便进行操作也不便于学生坚持,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是为了调节心理而有意进行的。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度不是很广泛。

1.理论与实践结合制订时间表

羽毛球的运动量和特点在步法教学时应先学习单一步法,再学习组合步法,教学应当遵循从慢到快、从易到难的原则。比如多练习较简单的并步、垫步、小碎步及蹬跨步,这些单一步法简单易学,容易掌握。在我国,各级各类的中学在中考、高考前的普遍做法是“题海战术”“疲劳操练”,而我们知道这样做会搞得学生头晕目眩、筋疲力尽、心烦意乱。国外研究考试焦虑的心理学家认为,学校对考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应该积极倡导。

2.羽毛球高远球一周训练调适

首先架拍,让学生相互检查自己的动作。在手臂自然伸直时(稍有一些屈),应用“抽鞭”动作把球“弹”出。以肩为轴,通过大臂带动前臂,最后“闪”动手腕击球;击球刹那产生“爆发力”。分原地和起跳两种。左肩稍侧一些对网,不能完全对网,重心在右脚上,右脚约45度角指向边线,手腕、拍面稍内旋,拍面平行正对网,两眼注视来球。击球时上臂后引,肘关节上提,球拍后引到头部,自然伸腕(拳心朝上),后脚蹬地、转体收腹的协调用力下,以肩为轴,在手臂伸直的最高点击球。击球前一定要放松,击时突然握紧。击球后,稍收一下,力量完全卸掉,然后持拍手臂惯性往前下方挥动并收拍到体前,不制动。

3.羽毛球教学中调适要领方式

学生对规范动作有清晰的表象,需要教师多角度分析示范,多指导,多纠正,达到借助羽毛球练习的平台多安慰学生,让学生投入练习,忘掉考试的烦恼和焦虑。

组织方式可以使两人一组“一发一击”。首先是原地击高远球,熟练掌握技术后,对击高远球练习。教师喂球,学生先在后场原地击高远球,逐步提高要求到起跳完成动作,最后让练习者由接发球站位开始,移动到位接球。定点和不定点的两人对练击高远球练习,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熟练地掌握原地和移动击高远球的动作技术。学生两人一组,正手击高远球练习。可以先练习击直线、对角线高远球,熟练掌握后,可进行“一点打二点”和“两点打一点”等练习。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向教师奉献了一份珍贵的礼物,即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关心、激励等因素构成的期待心理所引起的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变化,朝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换句话,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考试过程中,多给学生一些真诚的期待,如对学生讲“宽心话”,特别对于那些缺乏信心、担心考不好、心理压力很大的学生,更要多讲些“宽心话”。用积极的归因模式表达是:成功—能力高—自豪、自尊—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失败—缺乏努力—内疚—相对的对成功的高期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只要坚持,定会对自信心及学习成绩产生良好的影响。用体育教师的一切耐心和信心,慢慢地陪着学生,像春天的细雨无声地滋润学生的心扉,使其自信、蓬勃、健康、快乐地步入考场。

参考文献:

[1]陈蓉辉.考试焦虑的心理成因探析及其调适对策[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5).

[2]李卓,朱霞,刘祥.高三学生高考前焦虑状态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4).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观澜中学)